浦東開放30年,國產大飛機御風起飛

要想完整感受國產飛機十幾年走過的歷程,在哪裡最合適?

答案是距離上海浦東機場不遠的中國商飛總裝製造中心浦東基地。

這裡是國產大飛機C919總裝和試飛、交付之地,也是已經交付客戶的國產支線客機ARJ21的其中一個總裝基地。

C919和ARJ21飛機均由中國商用飛機有限公司(下稱“中國商飛公司”)負責總裝、試飛、交付等工作,12年前成立於上海的中國商飛,也是實施我國大型客機項目,統籌幹線飛機和支線飛機發展的主要載體。

依託大飛機產業,上海浦東新區已經彙集起了商用飛機設計研發、總裝製造、試驗試飛等產業環節。而未來,浦東新區將聚力打造我國“大飛機”的產業集群。

浦東開放30年,國產大飛機御風起飛

國產商用飛機的搖籃

2008年5月11日,被稱為“大飛機公司”的中國商飛公司在上海揭牌,標誌著建設創新型國家標誌性工程的中國大型客機研製項目正式啟動,滿載幾代航空人夢想和國人期待的“大飛機”將從黃浦江畔飛上藍天。

關於商飛公司為何最終選擇落地上海,期間有不少議論。記者從多位相關業內人士處瞭解,從綜合實力來說,上海的技術力量、製造能力、交通和金融環境都是最適合國產飛機制造的。

而為了支持國產大飛機的設計,製造與研發,上海浦東也特地在浦東機場以南四公里的區域,專門為中國商飛準備了設計、總裝、試飛、交付基地。

2009年,中國商飛總裝製造中心浦東基地開工奠基,2012年,中國商飛設計研發中心搬遷至浦東張江園區,2018年,中國商飛公司試飛中心啟用浦東新區祝橋新址……

這裡曾是一片佈滿蘆葦蕩的灘塗,如今則建起了一座佔地4000餘畝的現代化商用飛機總裝基地。

其實對於飛機制造,上海是有歷史經驗的。上個世紀的運十飛機就是在上海製造。可以說,上海就是國產商用飛機的搖籃。

在ARJ21飛機廠房搬來浦東之前,停在浦西大場基地的一架運十飛機,就已經率先搬到了浦東基地。

運十飛機是在1970年立項,由中國航空工業上海飛機制造廠研製的四發大型噴氣式客機,當時也是中國第一架按英美適航條例設計的國產飛機。

1976年10月,01架機交付靜力試驗,02架機於1980年首飛,曾飛北京、哈爾濱、廣州、昆明、烏魯木齊、成都、拉薩、合肥、鄭州等九大城市。不過由於種種原因,1982年起,運十的研製基本停頓。

相比之下,我國按照國際標準研製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ARJ21飛機則幸運得多,不過也是經歷了長達16年的艱辛探索,才走完了噴氣式客機設計、試製、試驗、試飛、批產、交付、運營的全過程。

2008年,在上海下線的ARJ21-700試飛成功,2015年交付成都航空正式進入市場運營。如今,中國商飛已累計交付國航、東航、南航、成都航空、天驕航空、江西航空和華夏航空等客戶39架ARJ21飛機,累計開通航線86條,通航城市64座,安全運送旅客超過131萬人次。

可以說,已經交付客戶開始商業運營的ARJ21飛機,為C919飛機的驗證試飛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先後攻克了失速試飛、側風試飛、起落架應急放、高原特性試飛、高溫高溼試飛、自然結冰試飛等一批關鍵試飛科目的技術難關。

2017年,第一架C919國產大飛機也從上海起飛,開始了試飛取證的歷程,而在C919飛機首飛後不久,中國商飛與俄羅斯聯合航空製造集團(UAC)的合資企業——中俄國際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CRAIC)也在上海浦東宣佈成立了,合資公司將負責中俄聯合研製新一代遠程寬體飛機C929項目的運行工作。

浦東開放30年,國產大飛機御風起飛

民用航空產業聚集

C919大型客機是我國首次按照國際適航標準研製的150座級幹線客機,大飛機的研製也會帶動一批重大領域科技水平的提升,並能夠帶動新材料、現代製造、先進動力、電子信息、自動控制、計算機等領域關鍵技術的群體突破。

“大飛機在浦東基地的建設規模還是相當大的,把總裝基地放在浦東,也是想吸引更多供應商把配套設施來浦東進行產業聚集,形成‘一個園區,六大功能,百家企業,千億產值,萬億帶動’,”時任中國商飛副總經理、C919大型客機總設計師的吳光輝對記者表示。

近些年,依託C919大飛機項目,民用航空相關產業也在加快向浦東新區佈局,逐步形成了位於祝橋的商用飛機產業集聚區、位於臨港的航空航天特色產業集聚區、位於張江南區的民用飛機設計研發集聚區和分佈在外高橋、張江、世博等區域的上下游相關產業集群的空間佈局, 浦東新區在民用航空產業培育和發展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來自浦東新區經信委的信息也顯示,目前,上海市浦東新區已形成集設計、製造、配套於一體的商飛產業鏈。《浦東新區民用航空產業“十二五”及遠景規劃》顯示,通過15~20年的努力,浦東將形成一個產值規模1500億元以上、財政貢獻100億元以上的民用航空產業集群,將民用航空產業打造成上海未來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 確立浦東民用航空產業的國內龍頭地位,使浦東成為亞洲最大、世界著名的三大民用航空產業基地之一。

2016~2020年,浦東已著力發展航空及相關企業200家,實現航空主營業務產值1000億元,形成了大型客機年產150架的能力,累計投資規模達1200億元。

作為國產飛機發動機供應商的GE航空中國,就是圍繞國產大飛機配套的重要企業,目前,GE航空中國已經將總部和大部分支援隊伍搬到了浦東。

GE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向偉明對記者回憶,1992年他剛加入GE航空集團(時稱GE飛機發動機集團)時,這裡只是一個10人左右的代表處,在中國的發動機裝機量不到300臺,而現在已經突破了6200臺,GE航空中國在浦東的員工也超過了百人。

目前,ARJ21飛機和C919的發動機都是由GE提供,在浦東的GE中國總部裡也配備了工程團隊,支持國產大飛機的試飛,以及相關客戶發動機的維修。

此外,GE航空集團還在上海浦東的總部建立了機隊支援中心,這是GE在美國以外唯一一個全球機隊支持中心,上海和美國的機隊支援中心按照早晚時間“輪班”合作,為全球近4萬臺GE以及合作伙伴生產的發動機提供全年不間斷24小時服務以及發動機數據採集、監控和診斷。

浦東開放30年,國產大飛機御風起飛

“一谷一園”的未來佈局

如今, 浦東仍在為建設成為航空創新策源與高端產業引領中心而進行著進一步的佈局。

2018年5月,上海市與中國商飛公司又簽署了新一輪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確定了共同推進“一谷一園”建設、培育本地民用航空產業發展等合作領域。

“上海是大飛機夢想啟航的地方,大飛機誕生於上海,成長於上海,得益於上海,也必將貢獻於上海。”中國商飛公司董事長賀東風在簽約時指出,中國商飛正著力構建立足上海、延伸長三角、輻射全國、面向全球的產業佈局,將以此次戰略合作簽署為契機,助力上海當好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和創新發展的先行者,努力將大飛機打造成為上海製造的名片,成為上海的支柱型產業。

據記者瞭解,協議中提到的“一谷”是指建設大飛機創新谷(大飛機科創中心),“一園”則是建設航空產業園(航空產業集群)。2019年12月,航空產業園、大飛機創新谷已正式啟動,總建築面積超過12萬平方米,預計2022年至2023年分批竣工。

而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10月,上海市航空航天產業特色園區授牌暨臨港新片區大飛機園啟動儀式又在上飛公司舉行,包括航空研發與製造、航空工裝與內飾、航空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服務、航空金融與航空文創等22個項目集中籤約入駐大飛機園,預計投資總額超過200億元。

大飛機園是集聚大飛機創新要素和產業要素的重要平臺,是銜接大飛機創新鏈和產業鏈的重要載體,更是系統策劃和統籌推進國家商用飛機產業體系的重要嘗試。

作為上海市26個特色產業園之一,大飛機園以臨港新片區浦東機場南側區域為核心承載區,規劃面積24.7平方公里,其中7.86平方公里屬於全國唯一的特殊綜合保稅區——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為建立健全我國商用飛機產業體系提供全方位支持,預計到2035年形成千億級的產業規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