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裝下900顆地球的超級行星被發現:它還有兩個小兄弟垂死掙扎中

編者按:開普勒88 d的發現說明開普勒88 系統正在經歷蛻變。根據夏威夷WM凱克天文臺的數據,開普勒88 d行星公轉週期為4年,軌道為橢圓形,在開普勒88 d前面,還有開普勒88 c和開普勒88 b兩顆行星。

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欄目第1221期 太陽系之外的行星發現又有了新的進展,天文學家在開普勒88恆星系統中取得了重大發現,一顆質量是木星3倍的行星被發現!這意味著開普勒88 系統中最大的行星易主,原來是開普勒88 c行星,現在變成了開普勒88 d行星。在太陽系中,木星的質量已經是最大的,相當於土星的2倍,地球的300倍,那麼開普勒88 d質量就相當於900個地球。因此從木星的角度看,地球是相當渺小的。


能裝下900顆地球的超級行星被發現:它還有兩個小兄弟垂死掙扎中

根據行星形成學的角度看,木星對太陽系內各大行星的形成、演化有較大的影響,比如木星的存在讓太陽系內側軌道更加安全,木星的強大引力會阻擋一些飛往地球、火星、金星等天體的小行星、彗星,比如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就因為木星引力的拉拽而墜入木星表面。其次,太陽系其他行星或多或少都受到木星引力的干擾,導致軌道出現一些細微的變化。第三,火星的體積為什麼這麼小,直徑僅為6794公里 ,而地球的直徑為12.7萬公里,主要原因是木星引力所致,把原本屬於火星的質量給“偷”走了。第四,小行星帶之所以存在,也與木星有關,在木星引力的作用下,小行星帶無法形成一個行星,只能以碎片的形式存在。第五,一些彗星撞擊地球,也與木星有關,在木星引力的干擾下,一些彗星撞擊地球,為地球帶來了水資源。

能裝下900顆地球的超級行星被發現:它還有兩個小兄弟垂死掙扎中

由此可以看出,一顆大質量氣態行星在一個恆星系統中有多麼重要,開普勒88 d的發現說明開普勒88 系統正在經歷蛻變。根據夏威夷WM凱克天文臺的數據,開普勒88 d行星公轉週期為4年,軌道為橢圓形,在開普勒88 d前面,還有開普勒88 c和開普勒88 b兩顆行星。開普勒88 c和開普勒88 b軌道相互之間有影響,存在運動共振,開普勒88 b公轉周圍僅為11天,而開普勒88 c的公轉週期正好是22天,是前者的2倍,這就是運功共振的影響。開普勒88 c的質量相當於一顆木星,同時質量是開普勒88 b的20倍,正是由於質量差距較大,且軌道距離又近,導致了公轉週期的變化。開普勒88 c和開普勒88 b由於距離恆星太近,物質正在被蒸發、丟失,處於垂死掙扎中。


能裝下900顆地球的超級行星被發現:它還有兩個小兄弟垂死掙扎中


開普勒88 d的發現是個里程碑式的意義,在公轉週期為4年的軌道上,有一顆質量為3倍木星大小的行星,目前還是首次發現。之前我們發現的大部分氣態行星都具有短週期軌道的特點,公轉週期僅為數天至數十天,顯然開普勒88 d的公轉週期4年是非常另類的。下一步,隨著觀測精度的提升,我們有可能觀測到公轉週期與太陽系木星相當的行星,大約為11年。我們最終的目標是發現與太陽系相當的恆星系統,尋找地球2.0,進而找到第一個地外生命。宇宙印象為今日頭條獨家,其他均為假冒,轉載均為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