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就是“人孫路”,學會當孫子,就通透了

人孫路

文/嚴學章

2019年初,我在總結2018時,寫了老蟹心中的熱詞書法作品:“人孫路”。

人生路就是“人孫路”,學會當孫子,就通透了


當時的背景有兩點:一是這兩年有了孫子輩,有人叫爺,一家老小都要圍著孫子轉;二是老蟹進入“60”後,步入花甲之年。我那書作也很創意:把“孫”字放大,顯示地位突出,把“路”字壓扁變形,以示路的曲折艱辛。題跋也很感悟:人的一生就是由孫子到爺,同時也是由爺到孫子的過程。年齡的增長是由孫子到爺,待遇的增減是由爺到孫子。有了兒子,兒子便是爹的待遇,自己成了兒子;有了孫子,孫子便是爺的待遇,自己成了孫子。所以,人生路實則為“人孫路”,人老了,要走好“人孫路”,學會當孫子。

人生路就是“人孫路”,學會當孫子,就通透了


庚子春節很特殊,一不留神撞上了新冠毒,看不見摸不著,弄的全世界緊緊張張。有人說百年一遇,有人說千年一遇,不管怎樣,對遭遇到的人來說,是人生一遇。撞上了,遭遇了,此生緣分“冠狀”,銘心刻骨啊!面對看不見的冠狀病毒那玩意,我們這些普通百姓,只得聽政府的話,聽醫生的教導,耐心等待。我這老蟹爺,不得不呆在家裡不出去,真正裝孫子,老老實實寫寫畫畫。

人生路就是“人孫路”,學會當孫子,就通透了


以前過年是一家人大團圓,今年春節各過各,老倆口單獨過,兒孫們各自過。三月初,兒子嚴卿要上班,小孫女嚴子易便寄存漢海堂,從此,漢海堂裡沒有了往日的單純寧靜。眼下三月底,這是我和小孫女一塊攪和最多的一段日子。

人生路就是“人孫路”,學會當孫子,就通透了


我畫生肖,本來就很童話,這次與小孫女在一個工作室裡攪和著,兩人像生活在童話世界,天真爛漫趣味盎然。她做飯,讓我去品。她蓋房子,讓我去住。她跳舞,讓我一塊跳。她哄小白兔,也哄我。她畫畫,要讓我看,我畫畫,她問許多奇奇怪怪的問題,我根本答不上來。漢海堂成了幼兒園,成了爺孫童話園,畫案成了孫子擺玩具的雜貨攤。特別是每天晚飯後的房間散步,嚴子易更是領隊,是總指揮,一會兒跑在前面,一會兒跑在後面,一會兒這樣一會兒那樣,你得服從命令,聽孫子的指揮。孫子成了爺,光在下命令,爺成了孫子,必須配合孫子做遊戲。她是孫子爺,我是爺孫子,我那“人孫路”書法作品,這次成了腳本,演成了活生生地現實版,爺孫倆的表演可謂淋漓盡致,真真切切。

人生路就是“人孫路”,學會當孫子,就通透了


特別是,每當我停下畫筆,站在孫子旁邊,聽她在那裡自言自語地碼積木,做遊戲,真正感覺到兒童世界的那種天真,那種美妙,那種無拘無束,那種無盡的想象力,那種奇妙無比的組合,那種趣味橫生的言語表達,那種一會風一會雨的時空穿越,那種沒有道理的顛倒黑白。怪不得,我們的老祖宗,能創作出女媧補天、后羿射日、精衛填海等等,那樣令現代的我們想不到的神話,那是中華文明的兒童時代呀,兒童的想象力,創造力,令成年人無法企及。

人生路就是“人孫路”,學會當孫子,就通透了


我一下子明白了,最好的藝術創作狀態,不就是兒童遊戲時的那種狀態嗎?藝術創作最後需要的效果,不就是弄成孫子般的天真爛漫嗎?看來,真正的藝術之路,也附合我那“人孫路”之說。

就是,一個成功畫家所要走的路,最初兒童畫,然後由兒童畫到成人畫,再由成人畫到兒童畫,即兒童化。藝術上達到兒童化,是藝術創作的至高境界。一般而言,一個畫畫的,由兒童畫到成人畫,10來年時間就可以了,這以後,便要用幾十年的時間,把成人畫弄成兒童化,絕大部分畫畫的,到死也沒有走進兒童化。老蟹以為,能否完成由成人畫向兒童化的蛻變,是區分真畫家還是假畫家、大畫家還是小畫家、巨匠還是匠人的分水嶺。由兒童畫到成人畫,拚的是工夫。由成人畫到兒童化,拚的是天分。破繭成蝶,是各自的造化。

人生路就是“人孫路”,學會當孫子,就通透了


古今中外,大畫家,藝術巨匠們的創作與作品,都很兒童化。齊白石筆下的花草蟲魚,全是他小時候的記憶,真趣瀰漫。黃賓虹黑乎乎的山水,類似兒童胡塗亂抹一般。李可染的牛與牧童,真有小時候在牛背上玩耍的感覺。徐悲鴻死的太早了,他的畫還是成人畫,還到不了兒童化的堂奧。八大山人面對國仇家恨,如同別人拿走了兒童玩具似的,全在字裡畫裡較勁生悶氣,他那哭之笑之的招牌題跋,那少之又少的簡筆,真正由成人畫走上了完滿的兒童化。徐青藤的狂野,粗頭亂服,一任天真一洩千里,彷彿兒童丟了玩具,痛哭流涕哇哇大叫的酣暢。吳冠中江南水鄉的簡約,詩意裡面的率真,具有了兒童化的境界。西方的,畢加索的立體主義,就像小孩擺家家般,梵高筆下的星空,瞞天的星星打轉轉,波洛克“滴色畫”的自由奔放,馬蒂斯的野獸派藝術,全都是兒童化的樣式。

由成人畫回到兒童化,是回到本真,即回到本我,也是回到初心。唐代著名書法家孫過庭的《書譜》,把學書過程分為了三個階段:“初學分佈,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兒童化就是復歸平正。這類似於哲學認知上的境界提升,由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老子《道德經》中叫“復歸於嬰兒”,復歸到嬰兒的純真狀態。嬰兒秉性天真,想哭就哭,想笑就笑,餓了吃飯,渴了喝水,醒了玩耍,困了睡覺,不高興時,會恨會惱,會抓會咬,心念到處,形體隨之,毫無掩飾,表裡如一,這個就是嬰兒的本性真我。我們畫畫時,寫字時,寫文章時,能做到像嬰兒般那樣,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一任本真本我,自自然然,自由流淌,那該是多麼美妙。藝術到最後,能兒童化,才是大家大匠的格局。

如此看來,花甲老蟹爺,藝術創作的狀態,就該向小孫子看齊,性情感覺孫子化,圖式筆墨兒童化,藝術之路“人孫路”。近段時間,漢海堂裡的爺孫倆,又是遊戲又是畫畫,一天到晚嘻嘻哈哈。孫子叫一聲爺爺,老蟹爺的心都融化了,融化成孫子般。學著孫子那樣看待世界,看待藝術,看待自己,看待一切,然後就像孫子那樣畫畫,沒有規拘,沒有條例法規,沒有儒釋道,沒有筆墨的講究,沒有大師的陰影,沒有傳統的束縛,也沒有創新的強說愁,一切信手塗抹,一切都是好玩,一切都遊戲化,兒童化,孫子化,自然化,本真化。年齡上是爺,創作上要學著當孫子,自覺地走藝術之“人孫路”,唯如此,創作才能真真正正的隨心所欲,才是大境界,才有大造化。

人生路就是“人孫路”,學會當孫子,就通透了


當前,展覽主義的書畫創作,滿紙的算計,假唱,著實令人討厭。我弄書畫,自始至終追求樸拙,崇尚民間。這幾年,我曾幾度到陝西,參觀戶縣農民畫,到南陽,感受南陽漢畫,到甘肅,體味馬家窖文化的罈罈罐罐,這些土得掉渣的民間藝術創造,都很兒童化孫子化,閃爍著人類童貞的真性光芒,令我流連忘返,令我五體投地,令我迷戀痴狂,那裡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養氛啊!花甲過後,老蟹爺的人生路,已正式步入“人孫路”。至於藝術,小孫女那漫天邊際的兒童激戲,啟發了老蟹爺,唯願,今後所有的日子,都是童話般美好,所有的藝術創作,都兒童化的自由自在。

是啊,人生的路,走著走著就成了“人孫路”,活明白了,實質是活糊塗了,不計較了。藝術的路,走著走著,能走上了“人孫子”,實質是“藝孫路”,藝術這玩意的真諦,最後就得像兒童那般,努力達到兒童畫,兒童化,實質是孫子化。

2020年3月25日於漢海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