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就是“人孙路”,学会当孙子,就通透了

人孙路

文/严学章

2019年初,我在总结2018时,写了老蟹心中的热词书法作品:“人孙路”。

人生路就是“人孙路”,学会当孙子,就通透了


当时的背景有两点:一是这两年有了孙子辈,有人叫爷,一家老小都要围着孙子转;二是老蟹进入“60”后,步入花甲之年。我那书作也很创意:把“孙”字放大,显示地位突出,把“路”字压扁变形,以示路的曲折艰辛。题跋也很感悟:人的一生就是由孙子到爷,同时也是由爷到孙子的过程。年龄的增长是由孙子到爷,待遇的增减是由爷到孙子。有了儿子,儿子便是爹的待遇,自己成了儿子;有了孙子,孙子便是爷的待遇,自己成了孙子。所以,人生路实则为“人孙路”,人老了,要走好“人孙路”,学会当孙子。

人生路就是“人孙路”,学会当孙子,就通透了


庚子春节很特殊,一不留神撞上了新冠毒,看不见摸不着,弄的全世界紧紧张张。有人说百年一遇,有人说千年一遇,不管怎样,对遭遇到的人来说,是人生一遇。撞上了,遭遇了,此生缘分“冠状”,铭心刻骨啊!面对看不见的冠状病毒那玩意,我们这些普通百姓,只得听政府的话,听医生的教导,耐心等待。我这老蟹爷,不得不呆在家里不出去,真正装孙子,老老实实写写画画。

人生路就是“人孙路”,学会当孙子,就通透了


以前过年是一家人大团圆,今年春节各过各,老俩口单独过,儿孙们各自过。三月初,儿子严卿要上班,小孙女严子易便寄存汉海堂,从此,汉海堂里没有了往日的单纯宁静。眼下三月底,这是我和小孙女一块搅和最多的一段日子。

人生路就是“人孙路”,学会当孙子,就通透了


我画生肖,本来就很童话,这次与小孙女在一个工作室里搅和着,两人像生活在童话世界,天真烂漫趣味盎然。她做饭,让我去品。她盖房子,让我去住。她跳舞,让我一块跳。她哄小白兔,也哄我。她画画,要让我看,我画画,她问许多奇奇怪怪的问题,我根本答不上来。汉海堂成了幼儿园,成了爷孙童话园,画案成了孙子摆玩具的杂货摊。特别是每天晚饭后的房间散步,严子易更是领队,是总指挥,一会儿跑在前面,一会儿跑在后面,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你得服从命令,听孙子的指挥。孙子成了爷,光在下命令,爷成了孙子,必须配合孙子做游戏。她是孙子爷,我是爷孙子,我那“人孙路”书法作品,这次成了脚本,演成了活生生地现实版,爷孙俩的表演可谓淋漓尽致,真真切切。

人生路就是“人孙路”,学会当孙子,就通透了


特别是,每当我停下画笔,站在孙子旁边,听她在那里自言自语地码积木,做游戏,真正感觉到儿童世界的那种天真,那种美妙,那种无拘无束,那种无尽的想象力,那种奇妙无比的组合,那种趣味横生的言语表达,那种一会风一会雨的时空穿越,那种没有道理的颠倒黑白。怪不得,我们的老祖宗,能创作出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等等,那样令现代的我们想不到的神话,那是中华文明的儿童时代呀,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令成年人无法企及。

人生路就是“人孙路”,学会当孙子,就通透了


我一下子明白了,最好的艺术创作状态,不就是儿童游戏时的那种状态吗?艺术创作最后需要的效果,不就是弄成孙子般的天真烂漫吗?看来,真正的艺术之路,也附合我那“人孙路”之说。

就是,一个成功画家所要走的路,最初儿童画,然后由儿童画到成人画,再由成人画到儿童画,即儿童化。艺术上达到儿童化,是艺术创作的至高境界。一般而言,一个画画的,由儿童画到成人画,10来年时间就可以了,这以后,便要用几十年的时间,把成人画弄成儿童化,绝大部分画画的,到死也没有走进儿童化。老蟹以为,能否完成由成人画向儿童化的蜕变,是区分真画家还是假画家、大画家还是小画家、巨匠还是匠人的分水嶺。由儿童画到成人画,拚的是工夫。由成人画到儿童化,拚的是天分。破茧成蝶,是各自的造化。

人生路就是“人孙路”,学会当孙子,就通透了


古今中外,大画家,艺术巨匠们的创作与作品,都很儿童化。齐白石笔下的花草虫鱼,全是他小时候的记忆,真趣弥漫。黄宾虹黑乎乎的山水,类似儿童胡涂乱抹一般。李可染的牛与牧童,真有小时候在牛背上玩耍的感觉。徐悲鸿死的太早了,他的画还是成人画,还到不了儿童化的堂奥。八大山人面对国仇家恨,如同别人拿走了儿童玩具似的,全在字里画里较劲生闷气,他那哭之笑之的招牌题跋,那少之又少的简笔,真正由成人画走上了完满的儿童化。徐青藤的狂野,粗头乱服,一任天真一泄千里,仿佛儿童丢了玩具,痛哭流涕哇哇大叫的酣畅。吴冠中江南水乡的简约,诗意里面的率真,具有了儿童化的境界。西方的,毕加索的立体主义,就像小孩摆家家般,梵高笔下的星空,瞒天的星星打转转,波洛克“滴色画”的自由奔放,马蒂斯的野兽派艺术,全都是儿童化的样式。

由成人画回到儿童化,是回到本真,即回到本我,也是回到初心。唐代著名书法家孙过庭的《书谱》,把学书过程分为了三个阶段:“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儿童化就是复归平正。这类似于哲学认知上的境界提升,由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老子《道德经》中叫“复归于婴儿”,复归到婴儿的纯真状态。婴儿秉性天真,想哭就哭,想笑就笑,饿了吃饭,渴了喝水,醒了玩耍,困了睡觉,不高兴时,会恨会恼,会抓会咬,心念到处,形体随之,毫无掩饰,表里如一,这个就是婴儿的本性真我。我们画画时,写字时,写文章时,能做到像婴儿般那样,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一任本真本我,自自然然,自由流淌,那该是多么美妙。艺术到最后,能儿童化,才是大家大匠的格局。

如此看来,花甲老蟹爷,艺术创作的状态,就该向小孙子看齐,性情感觉孙子化,图式笔墨儿童化,艺术之路“人孙路”。近段时间,汉海堂里的爷孙俩,又是游戏又是画画,一天到晚嘻嘻哈哈。孙子叫一声爷爷,老蟹爷的心都融化了,融化成孙子般。学着孙子那样看待世界,看待艺术,看待自己,看待一切,然后就像孙子那样画画,没有规拘,没有条例法规,没有儒释道,没有笔墨的讲究,没有大师的阴影,没有传统的束缚,也没有创新的强说愁,一切信手涂抹,一切都是好玩,一切都游戏化,儿童化,孙子化,自然化,本真化。年龄上是爷,创作上要学着当孙子,自觉地走艺术之“人孙路”,唯如此,创作才能真真正正的随心所欲,才是大境界,才有大造化。

人生路就是“人孙路”,学会当孙子,就通透了


当前,展览主义的书画创作,满纸的算计,假唱,着实令人讨厌。我弄书画,自始至终追求朴拙,崇尚民间。这几年,我曾几度到陕西,参观户县农民画,到南阳,感受南阳汉画,到甘肃,体味马家窖文化的坛坛罐罐,这些土得掉渣的民间艺术创造,都很儿童化孙子化,闪烁着人类童贞的真性光芒,令我流连忘返,令我五体投地,令我迷恋痴狂,那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养氛啊!花甲过后,老蟹爷的人生路,已正式步入“人孙路”。至于艺术,小孙女那漫天边际的儿童激戏,启发了老蟹爷,唯愿,今后所有的日子,都是童话般美好,所有的艺术创作,都儿童化的自由自在。

是啊,人生的路,走着走着就成了“人孙路”,活明白了,实质是活糊涂了,不计较了。艺术的路,走着走着,能走上了“人孙子”,实质是“艺孙路”,艺术这玩意的真谛,最后就得像儿童那般,努力达到儿童画,儿童化,实质是孙子化。

2020年3月25日于汉海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