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立儲之謎:為什麼要建立祕密建儲制度?

導語

秘密立儲制度由雍正皇帝首創,他在繼位以前,親身經歷了皇子之間險惡的奪嫡鬥爭。

即位後,雍正吸取了康熙帝預立太子發生的骨肉相殘的教訓,決定建立一種新的皇位繼承辦法。

據《雍正起居注》記載,雍正即位之初,在乾清宮向總理事務大臣、滿漢文武大臣頒佈諭旨:

“今朕諸子尚幼,建儲一事必須詳慎,此時安可舉行。然聖祖即將大事託付於朕,朕身為宗社之主,不得不預為之計。今朕特將此事親寫密封藏於匣內,置之乾清宮正中世祖皇帝御書正大光明匾額之後,以備不虞。”

這份聖諭表明,從此清朝政權不再實行公開立儲的制度,而是將選定皇太子的秘密諭旨一式兩份,一份放在皇帝身邊,一份由王公大臣見證後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匣內。

皇帝駕崩之後,由總理大臣共同取下“正大光明”牌匾之後密匣,與皇帝秘藏在身邊的一份諭旨相互對照,經交叉印證之後當眾宣佈皇位的繼承人。

這就是清朝秘密建儲制度的由來,它的確立,是中國封建社會皇位繼承製度的革新,秘密立儲的制度一直用到咸豐繼位。

到了咸豐朝,由於咸豐只有一個兒子,所以無須秘密立儲。同治帝和光緒帝二人都沒有後代子嗣,秘密立儲也就沒有實際意義。而宣統皇帝還未來得及親政,清王朝就徹底覆亡了,秘密立儲制度自然就廢止了。

雍正皇帝立儲之謎:為什麼要建立秘密建儲制度?

乾清宮“正大光明”牌匾

一.秘密建儲暗立太子,有利於維護清王朝封建統治的穩定。

首先,秘密建儲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皇子對皇位的爭奪,巧妙地避免了皇權與儲權的鬥爭,有利於維護皇權。

秘密建儲以前,一旦儲君確立之後,就很容易圍繞儲君形成一個政治集團,儲君也會施展權術,形成個人的勢力,組建自己的臣僚與皇權相對抗,嚴重威脅到皇權。

康熙帝時期,皇太子就與權臣索額圖結成黨羽,以鞏固皇太子地位,並陰謀發動宮廷政變謀取皇位,威脅到康熙帝的權力。

而秘密建儲只是在皇位交接時才會確定新的皇帝,儲權便立即轉化為皇權,所以“暗定皇子周圍無從聚集力量,從而形成太子黨”。

同時, 秘密建儲使儲君與儲權相互分離,進而取消儲權,使現君與儲君矛盾消失了,“皇帝即可放心身後之事,也不必再擔心暗定儲君對其至尊地位和權力產生任何威脅”,從而有利於維護封建統治的穩定。

雍正皇帝立儲之謎:為什麼要建立秘密建儲制度?

雍正皇帝劇照

其次, 避免了太子與皇子的鬥爭,有利於維護統治者內部團結,鞏固皇朝統治。

嫡長子皇位繼承時期,皇太子雖已確立,但其能力未必比其他的皇子高,其他一些覬覦儲君位置的皇子便會結成黨羽,與太子黨相鬥爭,甚至散佈對太子的流言蜚語,以離間皇帝與皇太子之間的關係,造成宮廷內部局勢動盪。

但是一旦沒有確定儲君人選,皇子與太子的鬥爭便不會產生:

“雍正建立的秘密建儲制度,對儲君人選,建儲時間,應該傳位的時間,以及怎麼培養儲君對所有人都是保密的,這就避免了皇權與儲君的相爭,維護了統治者內部的統一,謀求相對穩定的政治局面,維護了政權的穩定。”

再次,秘密建儲為皇帝作新的選擇留有餘地,可以隨時暗中更換皇太子,不會造成封建統治的動盪。

康熙帝時期曾兩度廢皇太子,使康熙帝精神受到極大的刺激,也對當時的政局產生了很大的衝擊:

“儲位的虛懸,使諸皇子覬覦皇位,決戰加劇。到康熙末期,皇子之間爭奪儲位的鬥爭也愈演愈烈,各派之間,視如水火,儼如敵國。”

剛剛穩定的清朝政局又瀕於內部戰亂的邊緣。

秘密建儲實行後,皇帝經過長期的考察,一旦發現儲君不是理想的繼承者,皇帝便可暗中作出變更。這種變更不會涉及眾多的皇子及其周圍的多數人,不會造成政局的動盪。

雍正皇帝立儲之謎:為什麼要建立秘密建儲制度?

康熙皇帝劇照

二.秘密建儲立賢不立長,有利於擴大皇位繼承人的選拔範圍。

在嫡長子皇位繼承時期,以嫡、長來挑選皇位繼承人,在這種情況下選出來的皇位繼承人不是年幼無知,便是昏庸腐敗,然而那些身份卑微,不是嫡生長子,真正具有治國才能的卻寥寥無幾。

據統計,中國歷史上出現了30多位十歲以下的娃娃皇帝,如西漢昭帝、東晉成帝、明英宗、清朝順治等帝,十歲以上的未成年皇帝也有相當的數量。

在高度集權的封建社會,皇帝可以掌握一切大權,擁有如此大權力的繼承人卻與其應具備的能力、素質存在著很大的差距,而這個差距極大地增加了政權的不穩定性。

同時,嫡長子皇位繼承製也使那些優秀的非嫡長皇子失去了與嫡長子公平競爭的機會。

在秘密建儲制度下,不論是不是嫡長子,只要有才能就可以參加皇位的角逐,增加了公平競爭的機會,擴大了皇位繼承人的選拔範圍。

如在秘密建儲制度下選拔出來的歷代皇帝,就證明了這一點:雍正是康熙第四子,乾隆為雍正第四子,嘉慶為乾隆第十五子,道光為嘉慶次子,咸豐為道光第四子。

雍正皇帝立儲之謎:為什麼要建立秘密建儲制度?

乾隆皇帝劇照

三.秘密建儲制度作為一種新創而未經過時間檢驗的制度,也存在其弊端。

首先,秘密建儲雖然有效避免了儲君與皇帝、皇子的鬥爭與衝突,卻使皇子與皇帝衝突變得明顯。

在之前的嫡長子繼位制度之下,太子作為明面上的儲君,為皇子與君權之間建立了一個緩衝區,現在儲君一日未明確,加劇了皇子與君權的鬥爭:

“相比較選賢或兄弟相繼的繼承方式,嫡、長這些客觀的或天定的條件,使皇位繼承資格有比較明確的、可操作性的標準。”

但是一旦缺少了這個特定的標準,就很容易出現皇帝身後眾多皇子爭奪皇位的可能性,皇子們也容易結黨營私,形成各自的勢力,使皇子們與皇帝的衝突變得明顯。

雍正皇帝立儲之謎:為什麼要建立秘密建儲制度?

道光皇帝秘密立儲遺囑及盛放立儲遺囑的外匣

其次,秘密建儲選拔方式不透明,選賢效果難以讓人信服。

秘密建儲提倡立賢不立長,有利於擴大皇位繼承人的選拔範圍,但是缺乏統一的考核標準和機制,要想在眾多皇子中判斷哪個皇子更有才能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加之秘密建儲是在封建專制主義集權日益加強的背景下產生的,皇儲選擇全由皇帝一人做主,皇帝往往會以個人偏好、對後宮嬪妃的寵愛或鞏固自己統治需要等因素挑選儲君,而挑選的都是那些安安分分、對自己絕對忠誠的“仁孝”之子。

儲君的質量自然而然地打了折扣,選賢的效果也難以讓人信服。英明的乾隆皇帝最終選擇了庶出而又平庸的十五子永琰做他的接班人,就說明了這一點。

雍正皇帝立儲之謎:為什麼要建立秘密建儲制度?

嘉慶皇帝劇照

再次,秘密建儲沒有公開儲君,使皇位繼承人缺少必要的培養和磨鍊。

為了保持建儲的保密性,皇帝就必須做到對皇子們一視同仁,就不能對未來的皇位繼承人進行專門的培養、教育和磨鍊。

有時候只限於代行皇帝辦理一般性事務,這樣就使皇位繼承人參與大政的機會大大減少,無法在處理國家大事方面得到培養和磨鍊。

而皇子們為了取得皇位繼承人的資格,就會把心思放在如何獲得皇帝的好感和認可,甚至在皇帝面前百般恭維,卻不注重個人政治才能的培養,最後導致越來越多的皇族子弟在政治上毫無作為。

康熙、乾隆之後的清朝皇帝們一代不如一代,造成這樣的局面固然有多種原因,但是秘密建儲制度的封建侷限性也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雍正皇帝立儲之謎:為什麼要建立秘密建儲制度?

紫禁城

結語

當然,封建時代的皇位繼承製度作為一項封建政治制度,不論是公開建儲還是秘密建儲,它們的目的都是為封建統治者服務。

秘密建儲的利弊也是相對而言,並不能絕對消除皇子們對皇位的爭奪,但是它作為中國最後一個王朝的皇位繼承製度持續了大半個朝代,對王權的世襲也是一種有益的嘗試和補充。

參考資料:

1.《清朝十二帝》,閻崇年 著,人民出版社。

2.《雍正王朝》,鄧玉娜 著,中國青年出版社。

-End-

本文為科普自媒體老趙說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