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文化】解讀雙塔寺

雙塔是太原市的標識。

雙塔與那裡的寺廟,人們稱為“雙塔寺”,其實它的正名是“永祚寺”。


【黃河文化】解讀雙塔寺

太原市徽(圖片來自網絡)

該寺最早名字為“大塔寺”。如果推敲當年建寺的理由,可以發現,與晉商的崛起可能還有一定關聯。

晉商是中國明清時期商業活動中的一個重要商幫,在明代中葉已形成相當實力;他們的崛起,給太原帶來了財富,但同時也帶來了 “商風日盛”,“多商賈,喜華靡”,“文風衰退”的狀況,以至縉紳對他們持有偏見。當地縉紳認為,這種狀況出現是源於宋代太原古城被毀,使風水遭到破壞所造成,而由於儒家的文風緊繫著當時社會的價值選擇、道德變遷和科舉仕途,縉紳們便對“糾偏“寄予了極大的期望。

為了昌盛 “文運”,經“堪輿家”(道家風水先生)建議,可以建塔以輔補太原地勢形成的風水不足,“塔在巽峰,則文運勝”;於是眾人推舉傅山先生的祖父傅霖和父親傅之謨率領,在太原城的東南面高地,即“巽峰”,始建第一座塔——“文峰塔”,同時還建了附屬建築 “大塔寺”。

關於文峰塔建塔時間有兩種說法,一說是於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康熙縣誌),另一說是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剎頂銘文),其實可以設想,如果將前一時間視為起建時間,後一時間視為建成時間,也就順理成章了。


【黃河文化】解讀雙塔寺

清康熙版《陽曲縣志》(葉頻青攝)

文峰塔與大塔寺建成不久,晉藩第十一代王——晉穆王朱敏淳嫌該寺簡陋,與太原府的地位不符,欲重新擴建,明代高僧妙峰禪師便“奉敕”到此地重修寺廟。

重修寺廟之舉得到多位金主的資助,其中地位最顯赫的是慈聖宣文皇太后。

妙峰禪師於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至四十年(1612年) 建成了第二座塔,即“宣文塔”,這是一座佛舍利塔;同時建成的還有寺廟的大雄殿、觀音閣、方丈室、禪堂、客堂及庭院,取寺名為“永祚寺”。

永祚寺還有部分宏偉建築未能按照原設想完成,妙峰禪師便急急返回五臺山。據《清涼山志》記載,三個月後,萬曆皇帝嘉獎的“敕封真正佛子敕黃”剛送到數日,妙峰禪師便圓寂了。

一佛一道兩座塔,前後相距時間不久建成,就這樣聚到了同一崗,形成了太原古八景之一的“雙塔凌霄”。


【黃河文化】解讀雙塔寺

永祚寺雙塔,左為宣文佛塔,右為文峰塔(葉頻青攝)

永祚寺全部用青磚仿木結構築砌,無樑,不用一釘一木;建築上有大量磚雕飾紋,造型精美。

一般來說,建築上的圖案、花紋,或有寓意,或藏有密碼;那麼,除了寓意,在永祚寺和兩座塔上,是否也藏有密碼?

屬於宗教的寓意還好理解,但如果密碼是隱匿建築者想說卻不能說的事情,則要另當別論了。

妙峰禪師是慈聖宣文皇太后親拜之師,信佛的慈聖宣文皇太后是當朝萬曆皇帝言聽必從的親母;慈聖宣文皇太后姓李名綵鳳,山西翼城人;妙峰禪師法名福登,也稱佛登,法號妙峰,俗姓續名真,山西臨汾人;禪師與皇太后兩人同是晉南老鄉。

此寺的建造既然是得到徒弟資助,這位徒弟加老鄉又有如此權勢,而建造者妙峰禪師明知自己年事已高,時日有限,還有什麼事不得明說需要掩藏?

永祚寺留存下來的資料不多,寺內記載修建事宜的石碑多已字跡模糊或是殘缺破損,如果要想探尋內藏詳情,只有試著解讀那些密碼了。


【黃河文化】解讀雙塔寺

永祚寺石碑(葉頻青攝)

一步一步來,先從寺名“永祚”看起。

名為“永祚寺”之前,這座寺名已由最初的名字“大塔寺”變更為“永明寺”,不過,稱“永明寺”的時間可能較短。據妙峰的好友憨山所寫《敕建五臺山大護國聖光寺妙峰登禪師傳》中記載:“晉王請修省城大塔寺”,說明萬曆三十六年 (1608年)晉穆王請妙峰到省城太原府修築寺廟殿宇時,那座寺還被稱為“大塔寺”。妙峰禪師重建此寺時,現在的說法是,妙峰認為“永明寺”與萬曆皇帝敕建五臺山的 “大護國聖光永明寺”(即今顯通寺)重名,於是便將其改為“永祚寺”。

如今對“永祚”的解釋大都這樣:“永祚寺”之“永祚”二字,語出《詩經·大雅·既醉》中:“君子萬年,水錫祚胤”句,“永祚”就是“水錫祚胤”的略寫。《爾雅·釋古》說:“永,長也;永,遠也。”《說文解字》說:“祚,傳也;祚,福也。”《晉書·樂府》說:“永祚,猶遠祚也。”可見“永祚”一詞,似有“永遠傳流,萬世不竭”的意思。

以上對“永祚寺”之名的來由和解釋都對,但如果細究,還會發現,除了上述的說法以外,這個名字其實還另藏有涵義。

在明代,“祚”這個字使用多與王朝的事有關。如,皇帝登基被稱為“踐祚”(至今日本天皇即位也用此詞);“國祚”一般指王朝維持的時間,亦指皇位;甚至慈聖宣文皇太后逝世後的諡號還有這個“祚”字:孝定貞純欽仁端肅弼天祚聖皇太后,“天祚”即皇位,亦涵上天賜福。

因此, “永祚”二字含有永固皇位,福佑皇族後代的意思。


【黃河文化】解讀雙塔寺

成都雙流永祚寺(圖片來自網絡)

在成都雙流,也有一座“永祚寺”,建於唐朝開元年間。據傳,唐朝有一位皇室宗女,為了報恩在此建殿。到了明朝永樂年間,又有一位皇姑來此削髮為尼,重建此寺。這可以從另一個方面解讀“永祚”之意與皇室關係。

可是,太原的“永祚寺”之名與皇室的聯繫,歷來卻少人提及。

需要說明的是,“永祚寺”並不是晉王的皇廟。按照明朝規矩,皇廟要早於王府先建於城內東南方向;明太祖朱元璋三子朱棡在明洪武三年(1370)封為晉王,洪武十一年(1378)就藩太原,住在今精營街一帶的晉王府。太原市現稱為“萬壽宮”的明代皇廟的建設時間就早於晉王府,在晉王府的東南方向。

“永祚寺”絕對是一座佛寺。從塔之名“宣文佛塔”,到寺裡供奉的佛像,都證實了這一點,無可置疑。

由此牽涉出一個重要問題,作為明代高僧,妙峰禪師應該清楚“祚”字與皇家有關聯的這層含義,既然這裡是佛寺,卻又與皇室密切相關,建這樣的寺或是另有其他意義?

先看雙塔。

對於之所以要建第二座塔宣文塔,現在的說法是,妙峰禪師建永祚寺時,看到文峰塔微向西北傾斜,便向晉穆王建議,另建一新塔於塔西北,以阻止舊塔的傾斜;妙峰禪師的建議獲得晉穆王同意,並得到慈聖宣文皇太后資助,宣文塔從而建成。

但此事似乎並不那麼簡單。


【黃河文化】解讀雙塔寺

衛星地圖:左上黃點為雙塔連線,右下為老峰村,中間線為雙塔連線的東南方向延長(葉頻青製作)


【黃河文化】解讀雙塔寺

宣文塔與文峰塔連線,延長線為東南方向(葉頻青製作)

可以運用一下現代手段來作觀測。在衛星地圖上,如果將雙塔做連線,其延長線直指東南方向的黃陵街道老峰村一帶。

黃陵街道以前稱黃陵鄉,老峰村以前稱“老墳村”;清道光《陽曲縣志》記載中:“明晉恭王墓,在城東南二十里,黑駝山南老墳村”。在當地,“墳”與“峰”諧音,後人稱那裡為老峰村。

縣誌中記載的明晉恭王就是朱棡,他是朱元璋的第三子,是朱家皇室在山西的首任藩王。

東南方向一帶明王陵還有:寧化王朱濟煥,墓地在黃陵街道西峰村正北。晉端王朱知烊,墓地在黃陵街道東峰村,晉簡王朱新㙉墓地在黃陵街道西峰村。需要說明的是,這幾位晉王都不是在晉穆王之前被革廢或追封的晉王。

在雙塔中,有一個塔門的朝向就是東南。

兩座塔共有三個門:文峰塔有一個塔門,朝西北,西北為太原城方向;宣文塔有兩個門,一個通往地宮的門,朝向西北,另一個通往塔頂的門,朝向東南;朝向東南的門上有塔名“宣文佛塔”,這個門顯然是宣文塔的正門。


【黃河文化】解讀雙塔寺

宣文塔正門,朝向東南(葉頻青攝)

宣文塔門朝向東南的原因,可以從東南方向的老峰村一帶有眾多王陵得到解釋——門納福瑞,此向開門可迎得先王們的福佑。

可見,在此位置築宣文塔,並不單純是為了糾斜,可能更多是含有期使皇族得到先宗列祖的蔭庇之意。如果將此作為與寺名“永柞”結合起來看,會明白兩相含意實為緊密相扣。

兩座塔還有件值得細究的事,即雙塔間距十六丈,此為何意?

網上有的解釋為,數字十六是取“真言密教以十六數表圓滿無盡”之意。

然而,如果結合該寺的佈局來看,從該寺的大雄殿中,阿彌陀佛作接引狀原本位居正中,以及禪堂北部原供奉西方三聖的建築結構,可以推斷,該寺原本應為淨土宗的寺院。因此,十六這個數字與《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裡“淨土十六觀”的含意可能更為貼近。

淨土宗是對中國漢傳佛教影響最大的兩個支派之一,根源於大乘佛教淨土信仰,專修往生阿彌陀佛淨土之法門而得名的一個宗派。“淨土十六觀”是釋迦牟尼佛在觀無量壽經中開示修練者的一種大乘淨土宗修練法門,到極樂淨土的法門需要經歷十六道觀想。

雙塔同置一平臺,體現了妙峰禪師認同自明朝中葉產生的儒、釋、道三教合一的思想,但作為佛門高僧,又深知佛道兩教修煉終極之“涅槃”與“化仙”的不同;以十六丈間距代十六觀想,可作為佛、道之間理念的區分。

所以,這兩塔間的十六丈距離,完全可以理解為高僧對佛法的釋義,同時,由“十六觀想” 存在,強調了兩塔中的佛塔在此之重要。


【黃河文化】解讀雙塔寺

文峰塔正門,朝向西北(葉頻青攝)

兩塔上面有的磚雕各不相同,也很有看點。

文峰塔有八個面,首層塔簷下每面有牡丹花葉磚雕裝飾。

牡丹花是彰顯雍容華貴之花,以其葉飾塔,作用不言而喻,即寄希望以塔,為本地帶來文風繁榮,仕途錦繡,大富大貴。


【黃河文化】解讀雙塔寺

文峰塔的牡丹花葉磚雕(葉頻青攝)

宣文塔為佛塔,據說藏有舍利子。

宣文塔的八個面,首層塔簷下正面有字 “宣文佛塔”,其餘七個面均為“阿彌陀佛”字樣磚雕。

字的下方,以荷花葉裝飾,繞塔一圈;然而,唯獨在正面中間位置的荷葉上,有一朵盛開的蓮花。

塔的每個角各有一個角柱,角柱的下方為託蓮,共有八朵託蓮。


【黃河文化】解讀雙塔寺

宣文塔角柱的託蓮磚雕(葉頻青攝)


【黃河文化】解讀雙塔寺

宣文塔正面的字與荷葉中蓮花磚雕(葉頻青攝)


【黃河文化】解讀雙塔寺

宣文塔側面的字與荷葉磚雕(葉頻青攝)

塔簷下的字與磚雕的含義應是相符的。

“阿彌陀佛”是佛號,“宣文佛塔”是說明此佛塔是慈聖宣文皇太后資助建起,荷葉蓮花則是佛門純淨的象徵。

然而,塔的首層同出現的八朵託蓮與正門上的那朵蓮花,共構成了九蓮,應該是另有說法的。

在佛教中,數字八比較特殊,佛教很多地方都會出現八,例如佛教八宗、佛教八寶、佛教八苦、佛教八識、佛教八戒、佛教八正道、佛教八相、佛教八菩薩、佛教八吉祥、佛教八瑞相、佛教八功德水等等。

那麼,比八多一的九,含義為何?

這裡解密的關鍵點是:蓮花!

翻看一下明史,可以得知,九朵蓮花是與“宣文佛塔”中的“宣文”有關聯的;產生於萬曆年間的“九蓮觀音”,就被稱作是慈聖宣文皇太后的化身。

“九蓮觀音”的來由還要從這位皇太后的出身說起。

慈聖宣文皇太后李綵鳳十二歲時,隨泥瓦匠的父親李偉由山西老家去到北京通州漷縣,十五歲進入裕王府,侍奉裕王朱載垕。十六歲被朱載垕寵幸,十七歲時生下朱翊鈞。四年後朱載垕即位,是為明穆宗,李綵鳳被封為貴妃。又過了六年,李綵鳳二十八歲時,朱載垕駕崩,朱翊鈞登基,是為明神宗,立年號萬曆,尊母親李氏為慈聖皇太后。

子貴母榮,上位後的皇太后對自己低微出身自然在意。

母儀天下的皇太后某日晨起,稱自己夢中得到九蓮菩薩現身授經,隨即通篇誦讀《九蓮菩薩經》,並命當時的內閣大學士申時行、許國、王錫爵三位分別撰賦詠蓮花之辭;皇太后為了祭奠自己丈夫穆宗朱載垕,在北京八里莊建起慈壽寺,將詠蓮賦合刻在“敕賜慈壽寺內瑞蓮賦碑”上,並以“御製”專刻《九蓮菩薩碑》置於寺內。

自此皇太后被尊為九蓮觀音菩薩化身,確立了與神同等的尊貴地位。


【黃河文化】解讀雙塔寺

北京西郊八里莊慈壽寺的九蓮菩薩碑(圖片來自網絡)

一個疑問是,慈聖宣文皇太后這種在今天聽來近似“天方夜譚”的說法,當時的滿朝文武難道接受此愚弄嗎?

原由在於,萬曆皇帝上位時年僅十歲。皇太后在扶持兒皇帝施政期間,雖然任命張居正輔佐,但自己獨攬朝政,需要有一個合理的說辭,同時,亦需要逐步穩固年少皇帝的統治政權。所以可以理解為,為了穩定萬曆初期政權,朝上大臣包括內閣首輔張居正,是必須配合、美化或神化皇太后的。


【黃河文化】解讀雙塔寺

在江蘇徐州銅山區寺廟發現的九蓮觀音像石碑(圖片來自網絡)

佛塔上出現的“宣文”字樣和九蓮,建塔還得到皇太后的資助,說明這座塔起建的意義已經超越晉王的地方藩王範圍,上升到了國家層面。

至此,可以大膽作出猜想,起建這座佛舍利子塔之用意,就是為了庇皇宗,延社稷。而妙峰禪師,盡力配合資助者,做了讓做的事。

是否發現,由以上幾個像密碼的關鍵詞,永祚、東南方向、十六丈、九蓮,竟可以將太原永祚寺這座佛家廟堂,與明朝皇室聯繫在一起解讀了?

且慢,還有問題未解。

從以上所見文峰塔塔簷下的牡丹花葉磚雕,與宣文塔塔簷下的荷花葉磚雕,作為各寓其意,各飾其塔,倒也合理;但當妙峰禪師將這兩樣磚雕,合飾於永祚寺的佛殿,甚至將滿院象徵榮華富貴的牡丹花留於這清淨梵界,就不禁讓人心生奇想了。

既然涉及皇家,那就肯定有諱莫高深的事情相隨,也必定會留下可以解讀的密碼。

有待時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