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不滅,中華必亡”,魯迅為何說這句話?如今才明白良苦用心

“漢字不滅,中華必亡”,魯迅為何說這句話?如今才明白良苦用心


大家都知道,魯迅先生說話非常直接,從不給人面子,可並不妨礙得到人們的尊敬。比如魯迅和梁實秋就曾“對罵”了9年,可是當魯迅去世後,梁實秋卻沒說過魯迅一句壞話。後來女兒梁文薔問梁實秋當年和魯迅爭吵什麼時,梁實秋卻說:“我們之間並沒有什麼仇恨,只不過兩個人對一個問題的看法不同,其實我還是很欣賞魯迅的文學。”

由此可見,魯迅儘管說話尖酸刻薄,毫不客氣,可依舊值得人們尊敬。然而,魯迅卻說過這一句話,“漢字不滅,中華必亡。”如果不瞭解魯迅為何說這句話,很多人肯定會把魯迅罵得一無是處。要知道漢字是中華五千年燦爛美好的重要載體,如今我們還能瞭解過去歷史,漢字居功至偉。


“漢字不滅,中華必亡”,魯迅為何說這句話?如今才明白良苦用心


“漢字不滅,中華必亡”,是五四運動時期的口號,最開始是章太炎的學生錢玄同提出來的,影響了很多人,這裡面就包括魯迅。眾所周知,近代中國飽受屈辱,文盲率更是高得嚇人。以魯迅為代表的知識精英們,認為中國之所以有這麼多文盲,最主要原因就是漢語實在太難學了。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應該從下面兩個方面著手:一是、胡適發起的白話文運動;二是、漢字改革運動,這比白話文更為激進,代表人物有蔡元培、錢玄同、趙元任等。也就是說,如今大家習以為常的普通話,在當時簡直不可能。


“漢字不滅,中華必亡”,魯迅為何說這句話?如今才明白良苦用心

1913年,北洋政府教育部組織了一場“讀音統一會”,會上南北兩派因分歧太大,最後直接打了起來。魯迅也參加了這次會議,他在日記中寫道:“民國初年,教育部要制字母,他們倆都是會員,勞先生派了一位代表,王先生是親到的。為了入聲存廢問題,曾和吳稚暉先生大戰,戰得吳先生肚子一凹,棉褲也落了下來。”

看到沒有,僅漢字讀音統一就如此艱難,更別提簡化漢字了。當時的漢字,成為富裕家庭孩子的特權,加上難度又很大,致使數以億計的普通老百姓被拒之門外。在這樣的背景下,魯迅認為漢字成為了底層階層攔路虎,由此發出了“方塊漢字真是愚民的利器”、“漢字不滅,中華必亡”等感嘆。

“漢字不滅,中華必亡”,魯迅為何說這句話?如今才明白良苦用心

漢字改革還是要繼續,後來就出現了“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和“中國文字拉丁化”,魯迅支持後者。“中國文字拉丁化”即拉丁化新文字,它誕生於1931年9月26日在海參崴召開的“中國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會”。

這種文字形式,就是用拉丁字母隨時隨地拼寫語言,普通人只要認識幾十個字母就可以了,完全沒必要認識幾千個漢字,很便利。但是,這種文字形式對中華文化的危害也是有目共睹的,魯迅也意識到這一點,“為漢字而犧牲我們,還是為我們而犧牲漢字?”

“漢字不滅,中華必亡”,魯迅為何說這句話?如今才明白良苦用心

就在魯迅為漢字改革奔走時,他因病去世,留下了一個遺憾。值得一提的是,1955年10月,新中國文字改革會議召開,《漢語拼音方案》草案擬成並發表,這標誌著近代中國漢字改革運動的結束。

參考資料:《漢字演變史》、《魯迅文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