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龍”到底是怎樣的?8000年的考古遺存來解答

作者:張嘉星

都說華夏兒女是龍的傳人,但人們在龍的由來問題上充滿疑惑。有人說龍只是神話傳說中的生物,也有人說,龍是真實存在的,《史記·夏本紀》和《左傳》中就記載了夏代君王孔甲養龍的典故。

那麼,龍到底是怎樣的呢?龍的起源與中華文明的形成又有著怎樣的關聯呢?讓我們跟隨考古發現的足跡去尋找真相吧。

根據目前的考古資料,在距今8000—3000年間的中國史前和夏商時期,在中華大地上,從北到南都有大小不同、形態各異的龍的形象發現,下面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考古發現的“龍”的遺存進行分類探析。

中華“龍”到底是怎樣的?8000年的考古遺存來解答

一、堆塑龍等大型龍的形象

中華“龍”到底是怎樣的?8000年的考古遺存來解答

1、阜新查海遺址堆塑龍(距今8000多年)

中華“龍”到底是怎樣的?8000年的考古遺存來解答

查海遺址發現的距今8000多年的花崗岩石塊堆塑龍

阜新查海遺址1994年發掘了一條花崗岩石塊堆塑龍,全長19.7米,龍頭部最寬處約2米,堪稱迄今為止在中國發現最早、體積最大的龍形象,年代已超過8000年。

這條巨龍堆塑在聚落遺址中心的廣場上,頭部朝東南,尾部朝西北,與聚落居民房址方向一致,可見當時的龍已經具有特殊的文化含義及神聖的地位,先民可能是把龍當做保護神或祖先加以崇拜和祭祀。

2、內蒙古敖漢旗興隆窪聚落遺址豬首龍形象(距今約8000—7500年)

中華“龍”到底是怎樣的?8000年的考古遺存來解答

2003年,考古工作者在內蒙古赤峰敖漢旗興隆窪文化中期大型聚落遺址中發現了豬首龍形象(距今約8000—7500年),聚落先民用兩個相對擺置的豬頭骨為首,用陶片、石器等擺放出軀體,體現了當時人們心目中的豬龍形象,具有鮮明的宗教意義。

3、河南濮陽西水坡蚌塑“龍”(距今約6500年)

在河南濮陽縣城西南隅西水坡,發掘出仰韶文化時期三組蚌砌龍虎圖案,其年代距今6500年左右。

中華“龍”到底是怎樣的?8000年的考古遺存來解答

濮陽西水坡遺址蚌塑龍

中華“龍”到底是怎樣的?8000年的考古遺存來解答

濮陽西水坡遺址蚌塑龍線描圖

其中的第三組呈東北至西南的方向,內有人騎龍、人騎虎圖案。這與史書記載的“黃帝騎龍而昇天”、“顓頊乘龍而至四海”相符。另外,飛禽、蚌堆和零星蚌殼散佈其間,似日月星河。

西水坡的蚌塑龍形態已相當成熟,龍體活靈活現,張牙舞爪,已經具備後來人們尊崇的藝術龍的基本特徵和形態。並且西水坡的蚌塑龍與戰國曾侯乙墓中出土的漆箱蓋面天文圖相契合,實際上,西水坡的蚌塑龍可能是一幅星象圖(如下圖所示),中國古人在上古時期進行天文探索時,就已經對天文與人文有了很深刻的思考。

中華“龍”到底是怎樣的?8000年的考古遺存來解答

中華“龍”到底是怎樣的?8000年的考古遺存來解答

上圖是考古人員在湖北隨州的曾侯乙墓裡發現的漆箱,這個漆箱蓋上畫了二十八宿北斗和龍虎的形象。它的中央是一個篆書的“鬥”字,在“鬥”字的周圍,書寫了一圈二十八宿的名稱。在二十八宿的東西兩則,分別畫了龍和虎,即北斗和龍虎,這些內涵和西水坡蚌塑的遺蹟內容基本一致,而且細節處也非常吻合。

4、湖北黃梅縣焦墩遺址擺塑龍(距今約6000年)

湖北黃梅縣白湖鄉張城村焦墩遺址發現大溪文化時期的用卵石擺塑的一條巨龍,龍身長4.46米,高2.28米,曲頸卷尾,背部有三鰭,腹下伸三足。

中華“龍”到底是怎樣的?8000年的考古遺存來解答

黃岡市博物館陳列的焦墩擺塑龍

5、二里頭遺址綠松石龍形器(距今至少有3700年)

二里頭遺址考古發現的所有龍紋或龍形遺物中,以02VM3號的墓主骨架上發現的綠松石龍形器最為重要,該器由2000餘片各種形狀的綠松石片組合而成,距今至少有3700年。龍首以3節青、白玉柱組成額面中脊和鼻樑,眼眶內以白玉為睛,十分珍貴。

中華“龍”到底是怎樣的?8000年的考古遺存來解答

二里頭遺址發現的綠松石龍形器

二、玉龍


中華“龍”到底是怎樣的?8000年的考古遺存來解答

1、紅山文化地區出土的玉龍

中華“龍”到底是怎樣的?8000年的考古遺存來解答

紅山文化地區出土的玉玦形龍和玉C形龍是其代表性玉器。著名的龍形玉器有內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的C字形大玉龍、牛河梁遺址出土的玉玦形龍、東山嘴遺址出土的雙龍首玉璜等,屬於距今5000多年的紅山文化遺物。

2、凌家灘文化玉龍

安徽含山凌家灘遺址出土有環形玉龍和龍首玉璜(距今約5300年)。玉龍彎曲勾連,吻部突出,頭上有兩角,腦門陰刻線條呈皺紋狀,龍鬚、嘴、鼻、眼都刻劃得較為清楚,龍體上陰刻17條線代表龍鱗。

中華“龍”到底是怎樣的?8000年的考古遺存來解答

安徽含山凌家灘遺址出土環形玉龍

中華“龍”到底是怎樣的?8000年的考古遺存來解答

中華“龍”到底是怎樣的?8000年的考古遺存來解答

對比可以看出,凌家灘玉龍首璜的龍首與紅山文化C形龍極為相似,尤其是下顎部分的網格紋飾、額頭或嘴部向上微微翹起的這些細節部分。

紅山文化的牛河梁遺址群和安徽含山凌家灘遺址雖然相隔一千餘公里,但玉器從形態到製作理念上都如出一轍,都有著相仿的玉龍、玉人、玉箍形器、玉龜和玉鳥等,玉器中表達了相近的哲學觀和世界觀。可以說5000多年前的中華大地從南到北已經有了以玉器為核心的共同的文化基因,一個獨具特色的、可以以“中國”命名的文明逐漸清晰。

3、駱越文化玉龍

中華“龍”到底是怎樣的?8000年的考古遺存來解答

中華“龍”到底是怎樣的?8000年的考古遺存來解答

無獨有偶,廣西武鳴、隆安出土的玉玦形龍、玉C龍也與紅山文化的玉龍造型相仿。

4、良渚文化玉龍

良渚文化的瑤山祭壇墓葬中也發現龍形玉器,年代距今5000年左右。普安橋良渚文化遺址中出土的圓雕玉龍與紅山文化玉玦形龍也是十分類似(如下圖所示)。

中華“龍”到底是怎樣的?8000年的考古遺存來解答

普安橋良渚文化遺址中出土的圓雕玉龍

中華“龍”到底是怎樣的?8000年的考古遺存來解答

浙江餘杭瑤山良渚文化遺址出土的距今5000—4800年的龍首玉鐲

5、石家河文化玉龍

石家河文化出土的玉龍有湖北天門肖家屋脊石家河文化遺址出土的玉龍、湖北天門石家河羅家柏嶺龍形玉環、湖南澧縣孫家崗石家河文化的透雕龍紋玉佩等。

中華“龍”到底是怎樣的?8000年的考古遺存來解答

玉龍,石家河文化晚期,天門市肖家屋脊遺址出土

​此龍呈現為豬咀蜷軀、有角無足,與北方紅山文化中的玉玦形龍相仿。

中華“龍”到底是怎樣的?8000年的考古遺存來解答

湖南省考古所“鎮館之寶”,澧縣孫家崗出土的石家河文化龍形玉佩

6、商代及後世的玉龍

中華“龍”到底是怎樣的?8000年的考古遺存來解答

凌家灘文化、良渚文化、駱越文化、石家河文化都有著和紅山文化相似的玉龍形象,這並非偶然,而是當時的中華大地已經形成了以玉器為核心的“文化共同體”,體系化、標準化、複雜化的玉器系統體現了先民們發達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玉文化也是中華文明有別於其他人類早期文明的獨立的文化現象。

並且這種玉文化一直延綿不絕,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以玉龍為例,我們可以看出,商代玉龍與紅山玉龍之間也有著密切的傳承關係。

殷商先人尊神,龍自然是他們心目中至高無上的神,殷商人對龍的崇拜,在殷商玉器中有毋庸置疑的體現。到了商代晚期,龍文化主要以玉質禮器及青銅器為載體,如殷墟婦好墓出土的玉龍、龍銜鳳形玉飾及青銅尊、壺等。同時,“龍”字也多見於甲骨文之中,體現了商人對龍的重視程度。

三、陶器上的龍紋


中華“龍”到底是怎樣的?8000年的考古遺存來解答

1、查海遺址1992年出土的龍紋陶片(距今約8000年),已具備中國古代龍形象的基本特徵。

2、趙寶溝文化小山遺址出土的龍紋陶尊(距今6000多年)

距今6000多年的趙寶溝文化小山遺址(內蒙古敖漢旗興隆窪村附近)出土的陶尊,刻劃有“豬首龍紋”、“鹿首龍紋”、“鷹首龍紋”。

中華“龍”到底是怎樣的?8000年的考古遺存來解答


中華“龍”到底是怎樣的?8000年的考古遺存來解答

3、寶雞北首嶺遺址出土的蒜頭瓶上的龍形圖案

中華“龍”到底是怎樣的?8000年的考古遺存來解答

這件彩陶瓶屬於仰韶文化半坡類型,經碳14測定,距今6120+140年~6790+146年。陶瓶上的圖案被認為是螭龍圖像。

4、浙江諸暨市樓家橋遺址考古發現的陶盆有“龍”的刻畫圖像(距今6000多年)。

中華“龍”到底是怎樣的?8000年的考古遺存來解答

5、甘肅武山縣西坪與傅家門遺址分別出土的兩件陶瓶中,均繪有人面蛇身或龍身圖案通體以斜方格紋表示龍鱗(距今約5000年)。

中華“龍”到底是怎樣的?8000年的考古遺存來解答

武山縣傅家門出土的彩陶瓶

6、山西襄汾陶寺龍山文化遺址出土的彩繪蟠龍紋陶盤(距今4500年左右)

山西襄汾陶寺遺址發現的彩繪龍紋陶盤以紅彩或紅、白彩繪出蟠龍圖案。從陶寺遺址墓葬規模和隨葬品的差異來看,“龍”已成為聚落首領的特殊用物,是非常尊貴之物。


中華“龍”到底是怎樣的?8000年的考古遺存來解答

陶寺彩繪蟠龍陶盤

7、二里頭遺址發現的“龍”紋圖案的陶器

在二里頭遺址考古發現的透底器、陶器陶片、陶範之上也有“龍紋”圖案。

中華“龍”到底是怎樣的?8000年的考古遺存來解答

龍紋透底器,河南省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

中華“龍”到底是怎樣的?8000年的考古遺存來解答

河南偃師二里頭夏文化遺址出土的陶片上的龍紋

四、青銅器上的龍紋

中華“龍”到底是怎樣的?8000年的考古遺存來解答

龍紋是在青銅器上流行時間最長的裝飾紋樣之一,商代的青銅器龍紋主要是爬行龍、捲曲龍、花冠龍、雙體龍、兩頭龍等。後來的西周、春秋直至戰國的青銅器龍紋,也是在商代的基礎上繼承、發展而來。

商人鑄刻的青銅器龍紋的特點是古拙、神秘和威嚴。因為先民意識裡充滿著對龍的神力的敬畏,所以在青銅器上他們會專注於把龍的神秘和威嚴表達出來。

五、古畫上的龍

中華“龍”到底是怎樣的?8000年的考古遺存來解答

畫上的龍也有著悠久的歷史,戰國帛畫上就有龍的形象,如上圖所示的《人物龍鳳帛畫》與《人物御龍圖》,將龍勾勒地形神兼備。

東晉畫家顧愷之也擅長畫龍,今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洛神賦圖”,畫中洛神端坐於雲車之上,回首顧盼,雲車之前有六龍並駕齊驅拉車奔行雲中;另有一龍從水中躍起,奮爪升騰,頗有氣勢。

唐代吳道子也是一位畫龍高手,據《宣和畫譜》記載,“道子畫龍,則麟甲飛動,每天雨則煙霧生。”

到了宋代,士大夫們的民族憂患意識日趨強烈,因此人們自然而然地以中華民族的象徵——龍的形象來寄託自己的情感,並以龍之非凡的氣勢和變化無窮的神力,象徵自己的崇高理想和精神追求。此時湧現了不少畫龍高手,北宋的董羽和南宋的陳容、法常等都是畫龍名家。後世的畫龍高手還有清代的周璕、 呂學等。從古至今,龍的形象一直是中國藝術家最喜愛的題材之一。

六、其他器物上的龍紋

中華“龍”到底是怎樣的?8000年的考古遺存來解答

周代及以後,龍的形象在玉器、青銅器、陶瓷器、建築、墓葬及裝飾用品等方面有了更多的運用。尤其至兩漢時期,龍成為皇權的象徵,皇帝自稱為“真龍天子”,皇帝用龍的形象顯示其尊貴的地位,皇室的輿服、宮室、器用等一切物品都繪有龍紋,而民間則將龍文化融入喜慶和歡聚的重要場合,舞龍、划龍舟等民俗活動沿用至今。可見,龍文化在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七、小結

考古發現的“龍”表明,“中國龍”已經有了8000年的歷史,其不僅遍佈中華大地,而且自成體系。中國早期的“龍”,有的居於聚落遺址的中心,具有崇高的神聖地位;有的陪葬於貴族墓中,備受世人的喜愛和尊崇。雖然龍的用料和製作方式不同,有花崗岩堆塑的、蚌塑的、卵石擺塑的,也有用綠松石或玉石製作的,但其含義卻驚人地一致,它們是先民對龍的崇拜的表現,是先民希望通過龍這一神物,溝通天地,保佑萬物,以達到天人合一的目的,而天人合一正是中華民族數千年文化的精髓。

考古發現的這些千姿百態、不同地域的龍形象還表明,中國龍的起源及發展與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形成和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緊密相連。從中華遠古開始,龍文化就一直貫穿於中國的民族文化之中,龍的精神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象徵,是中華民族的“共同文化基因”。

(張嘉星撰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