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拒絕我的封賞!不然我就防火啦!"這事可能是假的

大叫好我是愛聽故事的麾下!


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飢。後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即晉文公,封賞有功之臣。唯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他帶母親隱居綿山,不肯出來。

“你不能拒絕我的封賞!不然我就防火啦!

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逼其下山。誰知介子推母子寧願被燒死也不肯出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綿山改名為介山,並修廟立碑。同時,還下令在介子推遇難的這一天,“寒食禁火”,舉國上下不許燒火煮食,只能吃乾糧和冷食。

這就是我們所知道的寒食節的由來

晉文公就像個正直但是任性的孩子。知道虧待了自己的患難之交,立刻改正。

但是殊不知

你想要的 我卻不能夠給你我全部

我能給的 卻又不是你想要擁有的

“你不能拒絕我的封賞!不然我就防火啦!

本來是一場君仁臣忠的戲碼,活生生的變成了一場人間悲劇。

我也曾經深信不疑這個故事,也層深深的為這個故事所感動,並且感到遺憾。

但是!這個故事,很有可能根本沒發生過

查閱先秦史書或《史記》,在記載介子推時,卻根本沒有這兩件事的記載。並且,寒食節起源於紀念介子推,這一說法最早也要到兩漢之交才有記載(見於桓譚《新論》)。許多學者認為這是後人為了解釋寒食節附會而來。


“你不能拒絕我的封賞!不然我就防火啦!


介子推的事蹟最早見於《左傳》,但《左傳》對介子推事蹟的記載是說他和母親一起歸隱,“遂隱而死”,說他不是被火燒死的,而是隱居直到老死。晉文公“求之不獲,以綿上為之田”,並未有介子推被燒死的說法。

戰國時的《呂氏春秋》也記錄了這件事,也僅僅是說,介子推恥於求賞,“遂背而行,終身不見”,是一位隱居而終的高士。

最後是司馬遷的《史記》,其記載和《左傳》相一致,僅僅是多說明了介子推歸隱的地方是綿上山中,介子推的結局和《左傳》一樣,隱居而死。也就是說在最初的歷史記載裡介子推並沒有被燒死,那麼以寒食來慰藉他的靈魂的說法顯然就不可靠了。


“你不能拒絕我的封賞!不然我就防火啦!

但是三人成虎。世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我相信介子推老先生泉下也早就習慣那天為他祭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