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必讀丨如何提高校長的"執行力"?

教育界有句名言"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好學校是好校長的目標,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策略是好校長的戰略。校長的教育理念、教學思想決定著他的教育方向,引領他去做教育決策,決定了他的價值觀、人才觀、教師觀、學生觀。

校長的境界決定學校的境界,校長的思路決定學校的出路。但僅有目標和戰略是不行的,還需要有對戰略的完美執行。要打造一所好學校,就必須提高校長執行力。

校長必讀丨如何提高校長的

一、提高校長執行力的意義

執行力,對於一個組織,是長期戰略一步步落到實處的能力。執行力是一個組織成功的必要條件,組織的成功離不開好的執行力,當組織的戰略方向已經或基本確定,這時候執行力就變得最為關鍵。

對組織而言,執行力是要部門和個人相配合完成。就像新的木桶理論,不能只看木板的短長了。如果所有木板都長了,但板與板之間拼扣得不夠緊密,還是會漏水的,水仍然裝不滿。

校長必讀丨如何提高校長的

所以,提高學校的執行力,不是強迫老師執行,而是要構建執行力文化,形成共同願景,同時各個層面、各個部門通力合作,才能大幅提高執行力,促進學校向著既定目標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位校長擁有了先進的理念、科學的管理、正確的決策、正派的作風,就稱得上是一個好校長。有了好校長,好學校也不會自然產生,因為好校長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要轉換為師生的共同願景併為之努力實踐,還需要校長擁有強大的執行力。

好校長不是單一通過層級體制來實現學校的管理,更重要的是通過打造認同感以及挖掘提升師生潛能去實現。換句話說,好校長的教育決策能否達成好學校的目標,關鍵靠校長的執行力。

校長必讀丨如何提高校長的

在同等條件下,校長執行力就是學校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是促進學校發展的核心因素。

在教育實踐中,我們經常會被一些問題所困擾:有的校長理念、策略一大堆,卻無法落實到具體行動上,無法轉化為師生的行為;有的校長談願景、計劃時滔滔不絕,實際上做起來卻又是另一回事;有的校長在工作不能落實時總能找出一大堆原因……造成這種困擾的癥結只有一個,那就是校長缺乏執行力。

從一定意義上講,校長執行力的高低決定著學校執行力的高低,決定著學校核心競爭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到學校發展目標的實現。如果校長執行力不強,那麼,不管多麼完美的目標,多麼好的設計方案,多麼好的工作策略都將是一紙空文,難以有效落實。

校長必讀丨如何提高校長的

影響校長執行力的因素主要有"四度":

一是工作態度。

執行力不是工具,而是工作態度。校長的工作態度是否積極,是否認真,是否為了學校的發展,直接影響執行力。

二是決策高度。

校長的管理理念陳舊,學校無長遠的發展規劃,制定的目標及措施不被師生認可,這樣執行的結果可想而知。

三是執行力度。

校長的意圖需要中層幹部去領悟,校長的決策需要中層幹部去執行,若中層幹部不身體力行並不一以貫之地督促檢查,就會陷入政令不通、上下脫節的怪圈,執行力就無從談起。

四是貫徹速度。

如果工作流程過於繁瑣,致使校長的決策不能迅速傳達到每一位教師、每一個班級,長此以往,容易養成懶散低效的工作作風,形成推諉扯皮的不良習氣,進而直接影響學校的長遠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