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蚌,革登的溫度與熱度

直蚌是一個讓我倍感溫暖與欣然的地方,並且有那種驚喜不斷的感覺,總能超出預期。


直蚌,革登的溫度與熱度

直蚌的相對位置


古茶園是革登最壯觀的,成片、成林、成景,對於我們來說,最意外的還是古茶園居然有網絡信號,並且極為流暢;當地的茶農特別好相處,既熱情,又真誠;我們居然在直蚌吃到了火鍋、生日蛋糕、新鮮的豌豆尖苗,當時就特別震驚,那種遠遠超出想象的相遇,讓我感動,讓我難以忘懷,而對革登古茶山的喜愛也由此更深,更濃烈。


直蚌,革登的溫度與熱度

直蚌的晚餐


直蚌人的心思:茶是話題,也是主題


2018年9月,我第一次到直蚌的時候,因趕時間,是直奔古茶園而去,並沒有在村子裡停留;2019年11月下旬再到直蚌時,是龍成號的郭龍成帶我們去,由於提前打好了招呼,所以我們很順利地找到了直蚌的茶農楊順發,且因為冬季,茶山很清閒,楊順發的家人都在,四代人在一個屋簷下享受著冬日的陽光與悠閒。

直蚌,革登的溫度與熱度

楊順發


我們去的時候,他們在談論水源地的問題,並取得了一致的意見,即如果砍伐森林、環境惡化,吃水要出問題了;要保護好現在的生態環境,要多種樹,郭龍成給他們的建議是多種水冬瓜樹、大青樹,因為這兩種樹比較適合革登的氣候,成活率高,並且涵養水分的效果是最好的。

他們還聊起了炒茶的能源話題,楊順發說液化氣、電力是趨勢,傳統的柴火未來幾年還能存在,現在兩者兼有,大家都慢慢接受了液化氣、電力。我們在走廊上的茶桌喝了一會茶,楊順發就帶我們去專門的茶室喝茶,說那裡更合適。

茶室是專門的一個房間,有一個根雕的馬鹿鹿頭,有一個專門用來泡茶儲水的水缸,寫著“酒”字。喝的是直蚌的秋茶,同事說比較甜,沒有喝到澀味,微苦,回甘比較好。

直蚌,革登的溫度與熱度

直蚌的秋茶


楊順發說:“直蚌主要是賣幹毛茶,鮮葉很少賣,因為這裡比較遠,鮮葉不能捂,不然容易壞,影響品質。也會將幹毛茶壓餅,這個看客戶的需求,對方有壓餅的需求才會壓餅。”他說自己的運氣還好,一直做茶,但沒有被騙過,有的客戶給錢慢一點,最終還是給了,但有些人家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還是被外面的人騙過。

好幾個朋友看到我在直蚌採訪時,都私下說直蚌的茶葉好,建議我入手一點直蚌茶,其是革登古茶山的代表。


直蚌人的歲月:從養殖、種植到茶葉


楊順發是直蚌的老村長,從20世紀90年代(1992年)開始當村長,一直堅守到2013年,幹了二十多年,這在大山裡殊為不易。

直蚌,革登的溫度與熱度


我們現在看到的直蚌已是新址、新貌,在楊順發的回憶中,1992年的時候直蚌還在老寨,不通路、吃水也成問題,到2007年才搬遷到現在的直蚌。現在,老寨已經沒有建築的痕跡了,所有的過往都消逝在草木的旺盛裡,只剩下些許的土地,種著芭蕉、蔬菜,成為直蚌人的菜園;老寨距離現在的直蚌很近,只有一公里,但路還是有問題,比較難走,現在還稍微修了一下,比過去好走一點。

楊順發說,小時候,直蚌的茶葉是送到象明鄉去賣,那裡有茶葉收購站,兩三塊一公斤;20世紀90年代的時候,也是外面的老闆進來收茶,1992年的時候直蚌的春茶(幹毛茶)八九塊到十塊一公斤,後來就一年一點點漲起來了;當時的茶葉並不是村民的主要收入,並且來直蚌收茶的人也很少,茶葉能給他們帶來一點收入,主要收入還是靠種植業,直蚌人種植花生、豆子,以糧食為主,茶葉只是副業。現在,還有人種植花生、豆子、玉米,但也不多,只是適當種一點,留著自己吃,不出售,而糧食是完全沒有人種植了。

直蚌,革登的溫度與熱度


“以前做茶,是用煮飯的鍋炒茶,是那種口徑一米以上的大鐵鍋,洗了後再炒茶。過去還有更大的鐵鍋,煮豬食用的那種,(口徑)能到一米二左右,當時養豬比較多,養豬最少的人家也要養10頭,多的會到20多頭,”楊順發說,“現在養豬隻是為了村民自己吃,以前是賣為主、自己吃為輔。當時賣生豬,一公斤也就一兩塊錢。”

除了養豬,過去直蚌還養牛,並且養牛的規模比養豬還大。楊順發說,在老寨的時候,也是“包產到戶”的時候,一頭牛能賣幾百塊錢,村民沒錢的時候就賣牛、賣豬、賣雞,也賣花生、豆子、糧食,當時糧食是賣給糧管所。現在,直蚌也看不到牛的身影了,因為他們擔心牛群會毀壞茶園。他們的擔心,其實背景就是茶葉價格不斷上漲,茶葉漸漸成為主要收入——茶葉變金貴了

楊順發說,2007年春茶是400元,當時進來收茶的老闆多,到下半年,因為行情暴跌,最後導致老闆乾死(失敗)的也多;那一年的雨水茶、谷花茶都是100多元一公斤。之後,就一路上漲。2015年、2016年的春茶都在1500—1600元,2018—2019年的價格一樣,古樹春茶在2000多元一公斤。雲南持續數年的乾旱也確實影響到了古茶山,楊順發說因為乾旱,2019年直蚌直接沒有夏茶,雨水茶稍微有一點,秋茶在1000元左右一公斤,但是要品質比較好的那種,如果品質不好,價格就會低於1000元,而加工環節也影響到品質,茶葉好而加工不到位,價格會明顯低一截。

直蚌,革登的溫度與熱度


在直蚌人的習慣裡,5月份的茶稱為夏茶,也叫二波茶,然後進入雨水季,其所產的茶稱為雨水茶


直蚌人的歡顏:楊順發及村事


楊順發當過直蚌村多年的村長,在革登一帶的威望較高;在與他的幾次接觸中,我覺得他的威望還與他的性格有關,晚飯的時候大家喝酒,楊順發說:“你們隨意,我只喝一兩。”後來,他確實只喝了一兩,就沒有再喝,我私下問他為何不多喝一點,他說:“一兩剛好一杯,喝了剛剛好,喝多、喝醉了都不好,喝酒就是圖個開心。”他自己喝好後,跟大家打了個招呼,就到院子裡逗孩子。

直蚌,革登的溫度與熱度


楊順發家是直蚌村裡比較熱鬧的一家,因為子嗣多,是革登一帶的大戶,可謂兵強馬壯,但為人親和,口碑不錯。大女兒叫楊傑,排行老大,嫁到新發寨,距離直蚌不遠;老二叫楊傑勇,老三叫楊超,老四叫楊川,都是兒子,也都在革登做茶。

直蚌村有16戶人家、總共有60多人。楊順發說自己以前是漢族,後來登記的時候歸為彝族,村裡還有哈尼族、基諾族;現在,村裡還是比較看重教育的,畢業的大學生有兩個,一個在象明鄉,另一個在景洪市,正在上大學的還有幾個。這對於總人口不多的直蚌來說,大學生比例還是比較高的,在與楊順發的女婿胡文俊的交流中,也可以感受到他對孩子的教育比較重視。

楊順發說:“這裡(直蚌)土地多,荒地也多,只要你願意、肯付出,可以隨意種糧食、種茶樹,是不會餓肚子的。”也應該是勤勞,他家的房子比較好,兩層的新式樓房,500多平米,很寬敞,院子也很大。樓房旁邊有一塊專門做茶的場地,佔地100多平米,分為上下兩層,一樓是製茶、炒茶,有機器(揉捻機等)、萎調槽,也有灶臺。


直蚌,革登的溫度與熱度

直蚌,革登的溫度與熱度


楊順發說:“春茶就用灶臺,用傳統工藝製茶;夏茶和秋茶就用機器。”這種安排與價格,或者說價值有關,也容易理解。二樓是專門的曬茶場地,但他說很少用,一年四季就雨水季的時候用一下。場地外面,正在晾曬著白茶,有兩簸箕鮮葉,還有一簸箕細白豆、一簸箕飯豆。

直蚌,革登的溫度與熱度

白茶鮮葉


問及直蚌的習俗,楊順發說:“結婚的時候,前幾年會送一頭豬、幾條煙、幾斤酒,如果不給這些,那就送錢,一萬多、兩萬多,沒有固定的標準,看自己家的經濟條件,但這邊(直蚌)不送茶。”

楊順發的二兒子楊超說,直蚌老寨就在我們看古茶園的地方,就是那塊我們看到的荒地;直蚌是後來搬出來的,最初叫馬拐塘,因為附近有一個池塘,“馬拐”就是池塘裡青蛙叫的聲音。楊順發在直蚌還有一個魚塘,說養魚就是圖個樂趣,剛好他騎摩托要去魚塘,我一時來了興趣,也想跟著去;他開始答應,後來又建議我不要去,說是路不好走,只有一條很窄的小路。

至於直蚌的具體名字是怎麼來的,估計老人也不知道,或許是進入直蚌古茶園的路很直吧,楊超開玩笑說。而直蚌的“蚌”字,即是與水關係比較親近的動物。


直蚌,革登的溫度與熱度

本文收錄於茶業復興【革登】圖書項目,由龍成號資助出版,敬請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