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藝術學院844美學考研真題詳解

試讀(部分內容)


考試資料詳情,請點擊文章底部“瞭解更多”可獲取原文鏈接!


南京藝術學院844美學考研真題詳解_才聰學習網


第一部分 北京大學美學原理及美學與藝術理論考研真題

2011年北京大學哲學系626美學原理(含哲學原理)考研真題

一、名詞解釋

1.《畫理探微》

2.實踐美學

3.移情說

4.距離說

二、簡答

1.簡述現實醜與藝術醜的關係

2.簡述美感的基本特徵

3.簡述美的形式與形式美的異同

4.簡述美與科學的關係

三、論述

1.闡述美與人生的關係

2.闡述藝術在美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1年北京大學哲學系626美學原理(含哲學原理)考研真題及詳解

一、名詞解釋

1.《畫理探微》

南京藝術學院844美學考研真題詳解_才聰學習網

答:《畫理探微》是中國現代美學家鄧以蟄所著的美學著作。它從美學、哲學上分析和論述中國繪畫與歷史,並提出了歷史與理論相結合的一箇中國繪畫美學體系的架構。

2.實踐美學

答:實踐美學是中國當代美學史上最重要、最有影響的學派,李澤厚為其學派的代表。李澤厚在20世紀50年代主張美是客觀性與社會性的統一,認為美一方面是客觀的,另一方面又離不開人類社會,美是客觀的社會生活屬性。實踐美學的理論含義有四個方面:①實踐是以製造和使用工具為根本標誌的物質生產實踐,亦即人類能動地探索、征服、改造客觀世界的主體性實踐;②實踐是美學研究的根本基礎;③實踐就是自然的人化;④美與美感都是在漫長的歷史實踐中誕生出來的,是社會歷史的成果。

3.移情說

答:“移情說”是在西方現代美學中影響最大的流派之一,也是心理學美學流派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種理論。德國心理學家、美學家立普斯是“移情說”的主要代表和創立者,他真正從心理學出發,對移情說作了全面、系統的闡明的。立普斯的“移情說”是建立在唯心主義基礎上的,把審美對象與審美欣賞都視為同一個自我,即沒有自我的欣賞、沒有自我的移情,也就沒有美的對象。移情現象是一種“外射”作用,即把我的情感“外射”到事物身上去,使它變成事物的屬性,達到物我同一的境界。

4.距離說

答:“距離說”是由瑞士心理學家、語言學家、美學家布洛提出的美學理論,又稱“心理距離說”。它要求人們自己與外物分離。“距離”這種審美現象完全是超脫人的實用功利目的的,從實際生活中超脫出來,與宇宙人生保持一定的距離,冷靜地、客觀地觀察事物。即客體才成為審美的客體,才有對客體的審美的欣賞,在欣賞中才有審美的愉快。因此“心理距離”是產生美與美感的根源。“心理距離說”成為心理學美學的一個重要的分支。

二、簡答

1.簡述現實醜與藝術醜的關係

答:現實醜與藝術醜的關係表現為:

(1)現實醜與藝術醜的聯繫

①藝術醜是對現實醜的描寫

藝術醜是藝術美的重要類型,在西方現代藝術中佔有特殊地位。藝術醜是社會現實生活中的醜在藝術中的反映。這可以分作兩類:一類是對現實醜的肯定,另一類是對現實醜的否定。其中,對醜的肯定經歷了由肯定其威力巨大到肯定其個性偉大的轉變;對醜的否定則經歷了由否定其外在形象的醜,到否定其內在的惡,再到否定其本質的假的轉變。

②現實醜是藝術審美批判的基礎

南京藝術學院844美學考研真題詳解_才聰學習網

由於發展變化是事物的基本特徵,所以美與醜也可以互相轉化。自然醜、生活醜經藝術的再創造可以轉化為藝術美,給人以愉悅之感。當它轉化為藝術之後它的背後就隱藏著藝術家對美的歌頌與揭示。藝術醜包含著藝術家正確的審美批判。抑惡揚善是藝術美的道德準則,揭示生活中的醜惡,最有力的方式就是塑造藝術醜。

(2)現實醜和藝術醜的區別

①現實中的醜只有經過藝術家的藝術創造,賦予其一定的含義,才能稱為藝術醜。

②藝術中的醜可以使美個性化,可以使善迴歸;現實醜雖然對人的感官刺激是負面的,但對人的意義卻並不是僅限於負面影響。自然界的醜更能刺激人類的感官系統,激發人類的求知慾、好奇心與陌生感,豐富人的內心精神世界。社會生活中的醜則更具獨特性、深刻性,也更富人文價值。

③當現實醜通過藝術加工成為藝術醜的時候,它就典型化了。這種藝術典型,並不是對醜的謳歌或讚頌,而是對它的無情嘲弄與否定。這種否定可以使人們追求美的願望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產生美感。

2.簡述美感的基本特徵

答:美感的基本特徵為以下幾方面:

(1)美感具有形象直接性的特徵

美感作為一種特殊的認識和把握的方式,和其他認識一樣,是以感性認識為基礎的。人要認識對象的美,必須以形象的直接方式去感知對象。美感總是首先通過一定對象的感性狀貌,一定的色彩、形體、線條和音調等直接的感知或表象來進行的,即以形象的直接性的方式來進行。

(2)美感具有精神愉悅性的特徵

情感是美感的又一主要特點和最顯著的標誌,它使整個審美過程都帶上愉快的情感色彩,而美感的愉悅性是由審美需要的滿足而引起的。

(3)美感具有潛伏功利性的特徵

美感作為一種特殊的反映形式,是形象的直接性和情感的愉悅性的統一,是有社會功利目的的。美感功利性來源於美的對象的功利性和所表現的社會生活內容。

(4)美感具有想象創造性的特徵

美感認識充滿了想象的認識。不論是藝術創作還是欣賞,都帶有想象的創造性。想象是一種認識,這種認識不僅能感知直接作用於主體的事物,而且還能在頭腦中創造新的形象。這種創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就是想象創造性。

3.簡述美的形式與形式美的異同

答:美的形式與形式美的異同表現在:

(1)美的形式與形式美的相同之處

形式美的形成是由美的外在形式演變而來。其中包含著具體的社會內容的,經過長期重複、仿製,使原有的具體社會內容逐漸泛化成為某種觀念內容,而美的外在形式即由此長期的過程,演變為一種規範化的形式,成為獨立審美的對象。

(2)美的形式與形式美的不同之處

①美的形式和形式美所體現的內容不同

美的形式所體現的是它所表現的那種事物本身的美的內容,是確定的、個別的、特定的、具體的,並且美的形式與其內容的關係是對立統一,不可分離的;而形式美則不然,形式美所體現的是形式本身所包容的內容,它與美的形式所要表現的那種事物美的內容是相脫離的,而單獨呈現出形式所蘊有的朦朧、寬泛的意味。


點擊下方“瞭解更多”可獲取考試資料原文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