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統一新疆中的重大失誤:斬草未除根,大小和卓家族不斷作亂

我國新疆地區深居歐亞大陸腹地,毗鄰中亞各國,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深受中亞的影響。公元7世紀,阿拉伯帝國在擊敗薩珊波斯和拜占庭帝國後,疆域不斷擴張。伊斯蘭教也跟隨著阿拉伯統治者的腳步來到了中亞。

清廷統一新疆中的重大失誤:斬草未除根,大小和卓家族不斷作亂

阿拉伯帝國版圖

13世紀,蒙古帝國在歐亞大陸大肆擴張,新疆和中亞部分地區被蒙古四大汗國之一的察合臺汗國統治,當時新疆地區流行伊斯蘭教、景教和佛教等多種宗教。14世紀中葉,察合臺汗國因為內部原因分裂為東察合臺汗國和西察合臺汗國,西察合臺汗國主要位於中亞河中一帶,後來發展成為帖木兒帝國。東察合臺汗國主要統治天山南北的新疆地區,其統治者禿黑魯·帖木兒出於政治目的宣佈皈依伊斯蘭教,伊斯蘭教在新疆部分地區開始佔據主導地位。

清廷統一新疆中的重大失誤:斬草未除根,大小和卓家族不斷作亂

蒙古四大汗國

起源:黑山派和白山派本系同源,為了發展各自勢利卻鬥爭不止

納克什班底教派是伊斯蘭教蘇菲派的一支,14世紀開始在中亞地區逐漸發展壯大。15世紀中期,自稱先知穆罕穆德後裔的馬哈圖木·阿雜木成為納克什班底教派的首領。他死後,他的兒子們為了爭奪最高權力進行了激烈的鬥爭,最終分裂成為兩大派別,即長子瑪木特·額敏(依善卡蘭)領導下的白山派和七子依斯哈克領導下的黑山派,這兩派發生多次衝突,給各族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清廷統一新疆中的重大失誤:斬草未除根,大小和卓家族不斷作亂

白山派與黑山派的關係

第一輪:黑山派先入為主成功奪權

1514年,察合臺的後裔賽德汗以新疆天山南路為中心建立了葉爾羌汗國,伊斯蘭教成為國教。為了防止本地宗教勢力獨大,葉爾羌汗國阿布都拉哈汗兩次邀請依斯哈克來到南疆地區傳教,黑山派勢力在統治者的支持下穩定發展並迅速膨脹,一度控制全國,掌握葉爾羌汗國實權。

清廷統一新疆中的重大失誤:斬草未除根,大小和卓家族不斷作亂

葉爾羌汗國王陵

第二輪:白山派控制王子反客為主

1620年,瑪木特·額敏的四子玉素甫來到喀什噶爾傳教,卻被當地黑山派害死。他的兒子阿帕克和卓卻通過宗教收服了喀什噶爾的統治者,也就是葉爾羌汗國王子堯勒巴斯。堯勒巴斯又在阿帕克和卓的支持下,通過武裝暴動迫使阿布都拉哈汗禪位。作為後來者的白山派就這樣掌控了葉爾羌汗國政局。白山派勢力對全國黑山派勢力進行血腥屠殺,天山北路的準噶爾汗國勢力也趁機進入葉爾羌汗國,整個南疆地區陷入混亂之中。

清廷統一新疆中的重大失誤:斬草未除根,大小和卓家族不斷作亂

葉爾羌和準噶爾相對位置

第三輪:黑山派趁亂再次奪權

黑山派趁亂擁立阿布都拉哈汗四弟併成功掌握政權,白山派又遭到了血腥報復。阿帕克和卓毫無抵抗之力,只得狼狽出逃。他來到內地、西藏求援未果,只得蟄伏起來。

第四輪:白山派引狼入室,甘做傀儡再奪權

正欲吞併葉爾羌汗國的準噶爾汗國統治者噶爾丹得知這一情況開始聯繫阿帕克,雙方一拍即合。1680年,白山派勢力在噶爾丹的幫助下將葉爾羌汗國吞併,建立了傀儡政權。阿帕克和卓執政期間對於南疆各族人民進行瘋狂的剝削和壓榨,還進一步強化宗教對人民思想的束縛,企圖讓各族人民心甘情願淪為他的奴隸。

清廷統一新疆中的重大失誤:斬草未除根,大小和卓家族不斷作亂

準噶爾汗國及周邊國家地圖

第五輪:準噶爾汗國式微,黑山派白山派並立

隨著阿帕克和卓的死去和噶爾丹被康熙皇帝擊敗,葉爾羌汗國阿巴克什汗企圖復國,邀請黑山派達尼雅爾和卓共同打擊白山派勢力,但是未能徹底擊敗對方,南疆出現了白山派和黑山派政權並立的局面。


清廷統一新疆中的重大失誤:斬草未除根,大小和卓家族不斷作亂

阿帕克和卓墓

第六輪:黑山派開門揖盜,成為傀儡再奪權

準噶爾汗國恢復元氣後,噶爾丹之子策妄阿拉布坦兩次南征,擄走黑山派達尼雅爾和卓和白山派瑪罕木特和卓。經過比較,達尼雅爾和卓成為南疆傀儡政權的統治者。白山派的瑪罕木特和卓、他的兩個兒子波羅尼都和霍集佔作為人質囚禁在伊犁,波羅尼都和霍集佔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大小和卓。黑山派取代了白山派在南疆的統治,但是他們對人民的剝削和壓迫更為殘酷,南疆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白山派和黑山派的鬥爭從最高教權爭奪發展到世俗統治權的爭奪,嚴重危害了地區穩定和民族團結,影響了新疆的社會經濟發展,成為邊疆發展滯後的一個重要原因,也為後期新疆的亂局埋下了伏筆。

經過:清廷統一新疆卻浪費了四次徹底解決大小和卓的機會

1745年,準噶爾汗國統治者噶爾丹策零死去,貴族們為了爭奪最高權力互相征伐,準噶爾汗國陷入全面內亂,乾隆皇帝決定抓住這次機會平定新疆。1755年,清軍揮師西進,大小和卓擺脫準噶爾汗國控制,向定北將軍班第表示願意歸順清廷,協助平定天山南路,乾隆皇帝大喜過望。

清廷統一新疆中的重大失誤:斬草未除根,大小和卓家族不斷作亂

乾隆皇帝

清廷第一次失誤:未能一舉抓住反叛的大小和卓

清軍收復南疆後,大小和卓幾乎將黑山派趕盡殺絕,企圖獨霸天山以南。大和卓波羅尼都對清廷的幫助心存感激,小和卓霍集佔卻企圖藉機製造叛亂,自立為王。最終大和卓被說服,二人開始策劃叛亂。

1757年,準噶爾降將阿睦爾撒納在北疆發動叛亂,大小和卓趁機攻擊庫車駐軍,正式反叛。1758年,阿睦爾撒納兵敗身死,清軍全力攻擊大小和卓。大小和卓在困守庫車多日後逃回葉爾羌。大將兆惠迅速跟隨而至,最終將其擊敗。大小和卓眼看無法在南疆立足,棄城逃往巴達克山。後來在清軍大兵壓境的形勢之下,巴達克山迫不得已派人把大小和卓處死,將霍集佔首級交給清廷。

清廷統一新疆中的重大失誤:斬草未除根,大小和卓家族不斷作亂

清軍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清廷在和大小和卓合作過程中,在沒有經過充分了解的情況下,輕信對方,而且耗時2年才結束叛亂,嚴重影響了新疆的發展進程。這充分表明清廷在收復新疆之前,對於當地社會、宗教狀況瞭解不夠,政策制定的針對性不足。最終不僅未能取得預期效果,反而需要浪費人力物力進行二次平叛。

清廷第二次失誤:在尋找大小和卓後裔的過程中,漏掉關鍵人物

大小和卓死後,清廷開始清查大小和卓後裔的情況,還宣佈對於大小和卓的後代既往不咎,並派人修葺白山派先人陵墓。希望以此聚攏人心,收服叛亂分子。在清廷的不懈努力下,大和卓妻兒數人歸來降清,至此清廷宣佈已經成功收服大小和卓家族。

清廷統一新疆中的重大失誤:斬草未除根,大小和卓家族不斷作亂

清廷平定伊犁受降圖

但是事實沒有這麼簡單,後來經多方面報告證實,大和卓幼子薩木薩克為假,真正的薩木薩克已經逃到阿富汗的某個地方躲藏了起來。為了避免尷尬,清廷命地方官員四處查證,想方設法將其帶回境內。然而薩木薩克竟然就此銷聲匿跡。

第三次失誤:未能按照薩姆薩克要求入境,致使他再度叛逃

1784年,薩木薩克因為生活困苦,派人入境求援,被清廷截獲。乾隆皇帝繼續採用招撫的政策,希望來人能帶回薩木薩克,但是收效甚微。於是清廷通過金錢和武力向周邊藩屬施壓,薩木薩克和境內外各派勢力的聯繫逐漸中斷,生活更加貧窮落魄。

1798年,走投無路的薩木薩克派人上表清廷,願意歸順,這是一個徹底解決和卓問題的絕佳機會。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喀什噶爾參贊大臣長麟卻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使得事態再度惡化。他拒絕薩木薩克先派其兒子入境探路,後全家入境的要求,堅持全家必須一次性入境。本來就猶豫不決的薩木薩克生怕遭到清廷報復,再度潛逃。嘉慶皇帝大為光火,但也是無可奈何。

清廷統一新疆中的重大失誤:斬草未除根,大小和卓家族不斷作亂

嘉慶皇帝

第四次失誤:輕信他人讒言,停止尋找大小和卓後裔

1814年,伊犁將軍松筠奏報瑪木特·額敏之孫玉努斯私通浩罕,嘉慶皇帝盛怒之下將其流放伊犁。這就是著名的“玉努斯案”,學界普遍認為這是一樁冤案。其實玉努斯深知薩木薩克的危害性,數十年如一日不斷搜尋相關線索,是為了獲得破案方面的便利而加強同浩罕的聯繫。玉努斯被治罪後,清廷認為薩木薩克已死,不再搜尋相關線索。

清廷統一新疆中的重大失誤:斬草未除根,大小和卓家族不斷作亂

伊犁將軍松筠

清廷在處理大小和卓後裔的問題上先後出現四次失誤,一步步失去了解決問題的主動權。這固然與清廷僵化的官僚體制、搖擺的工作對策、僥倖的心理因素有關,但是根本原因還是清廷自大心理作祟,對於事情的嚴重性認識不足,對於事情的後果估計不夠,未能全面發動新疆和周邊藩屬完成這項工作,致使延誤時機。當然,清王朝後期國力逐步下降、對於周邊的影響力不斷下滑以及對和卓家族強大影響力估計不足也是造成這一連串失誤的重要原因。

清廷統一新疆中的重大失誤:斬草未除根,大小和卓家族不斷作亂

清代新疆版圖

後果:大小和卓後代不斷危害邊疆,終致新疆局勢不斷惡化

張格爾叛亂

薩姆薩克死後,留下了三個兒子,長子玉素甫、次子張格爾和三子巴布頂。張格爾難以忍受貧苦生活,多次企圖越境進入喀什噶爾,均被浩罕阻止。1820年,張格爾終於成功潛入境內,帶領數百信眾奪取邊境哨卡,後被清軍擊退,清廷這時才意識到大小和卓家族後代的存在。

1822年,費爾幹納盆地發生地震,張格爾趁亂逃出。他糾集宗教勢力多次竄犯邊境,均被清軍擊潰。1826年,張格爾勢力四處聯絡,對外宣稱:“眾回子但見其一面, 即兩世受福, 但飲其杯茗, 即百慮皆忘, 務須捨命舍財前往迎接。”在他的鼓動下,叛軍勢力大增,全面入侵南疆地區。在浩罕的幫助下攻陷喀什噶爾,包括前文提到的玉努斯在內的一批維族愛國人士被害。在各地隱藏的白山派勢力也被調動起來,喀什噶爾、葉爾羌、和田、阿克蘇等南疆城市相繼被攻佔,清軍傷亡慘重。

清廷統一新疆中的重大失誤:斬草未除根,大小和卓家族不斷作亂

張格爾劇照

道光皇帝任命長齡為大將,率軍數萬前去剿匪,依次收復南疆各城。張格爾自知不敵,再次向浩罕求援,但是被拒,只得狼狽而逃。1828年,張格爾再度襲擾邊境,由於各族人民對於他的倒行逆施已經有了深刻認識。在清軍的窮追猛打和各族同胞的大力支持下張格爾被生擒,道光皇帝在北京舉行了獻俘儀式,將其切成肉泥示眾。

清廷統一新疆中的重大失誤:斬草未除根,大小和卓家族不斷作亂

清廷平定張格爾叛亂

張格爾叛亂打破了新疆自乾隆年間以來數十年的和平局面,嚴重影響了人民生活水平和邊疆安定形勢。它的發生有著深刻的內部原因,一方面清廷國勢衰落,對地方的控制力不斷下降,叛亂分子才有機可乘;另一方面在清朝後期新疆地區面臨更加嚴重的封建剝削,使得人民群眾和統治者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這就為叛亂提供了土壤。從外部因素看,浩罕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逐漸成為地區強國,逐漸產生了插手中國事務的野心,多年豢養的大小和卓家族無疑是其最可靠的工具。而且此時英國、俄國等勢力已經逐步深入中亞,加劇了地區形勢的複雜性。

清廷統一新疆中的重大失誤:斬草未除根,大小和卓家族不斷作亂

道光皇帝

玉素普叛亂

張格爾叛亂之後清廷將責任推到浩罕身上,對其進行經濟制裁,也就是斷絕貿易。浩罕心中不服,攛掇張格爾兄長玉素甫發動叛亂。1830年,玉素甫帶領浩罕軍隊再次入境,包圍喀什噶爾、葉爾羌等地。叛亂被平定後,清廷已經疲於奔命,被迫做出讓步,同意浩罕的通商請求。

七和卓叛亂

1847年,玉素甫長子邁買的明等7名和卓再度從浩罕出發攻佔喀什噶爾,雖然很快被清軍擊退,但是數萬人民和大量財物被擄去浩罕,南疆人民損失慘重。這就是“七和卓之亂”。

倭裡罕叛亂

1857年,薩姆薩克之孫、巴布頂之子倭裡罕和卓趁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和南疆地區封建統治日益腐敗的機會,再度入境並攻陷喀什噶爾。在中央政府無力顧及的情況下,當地政府及時從伊犁河烏魯木齊調來援軍,最終將叛軍擊退,史稱“倭裡罕之亂”。

清廷統一新疆中的重大失誤:斬草未除根,大小和卓家族不斷作亂

倭裡罕之亂

張格爾及以後的歷次叛亂是清廷未能果斷處理大小和卓家族問題的後遺症,一度嚴重威脅新疆的和平和穩定。這一系列叛亂的發生在清末國力衰落,列強虎視眈眈,內地人民起義此起彼伏的情況下,嚴重損耗了清廷國力,加劇了邊疆的貧窮落後的狀況,清廷治下的新疆處在風雨飄搖之中。

結局:生於中亞,亡於中亞,和卓家族最終衰亡

1864年,新疆發生民族大起義,各路和卓趁機重歸喀什噶爾。但是他們沒有想到他們只是阿古柏的探路者,阿古柏入侵新疆後將已經沒有利用價值的和卓家族趕盡殺絕。而隨著沙俄的侵略擴張,支撐和卓家族存在和發展的浩罕也被吞併。在新疆活動數百年之久的和卓勢力最終消失。來自中亞的和卓勢力最終被中亞而來的侵略勢力吞噬。

清廷統一新疆中的重大失誤:斬草未除根,大小和卓家族不斷作亂

阿古柏

後記

和卓這一名稱多見於清代史書,在《明史》中被譯為“火者”。它來源於波斯,是伊斯蘭教對有名望人物的一種尊稱,後來廣泛用於自稱穆罕穆德後裔的伊斯蘭教首領的稱呼。和卓作為一個群體是宗教崇拜的產物,對於中亞和新疆的影響是全面而深遠的。他們披著宗教崇拜的外衣,吸引大量信徒,產生驚人的影響力。他們為了獲取利益,既可以同地方封建統治者分庭抗禮,公開反叛;也可以和同流合汙,緩和階級矛盾,成為300年來新疆歷史中的一股強大力量。

清廷統一新疆中的重大失誤:斬草未除根,大小和卓家族不斷作亂

參與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的額敏和卓

清廷試圖駕馭和卓家族未果,同時對於其危害性和影響力的認識明顯不足,造成和卓家族後裔對中國邊防線的多次衝擊,最終造成浩罕入侵新疆事件。清廷在處理這一事件中暴露出了三點不足:

首先,對於宗教影響的認識不夠全面,對於和卓家族的應對能力不足。清廷如果能堅持招撫或者堅決武力清除的態度處理和卓家族,保證政策的連續性,事情絕對不會落到難以收拾的地步。其次,清代邊防逐漸廢弛、地方官員不斷腐化墮落、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逐漸激化是造成和卓後裔們多次入侵的根本原因。最後,清廷沒有意識到清除和卓家族的突破口在於中亞,要處理好和中亞各國的關係可以大幅壓縮和卓家族的生存空間,新疆絕對不會遭遇如此巨大的邊防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