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朱泥,不論何時知道都不晚


常與許多逸冘陶砂的壺友們及藏家們交流探討一些關於朱泥壺的問題,我個人認為這也是許多還不知道的壺友藏家們一直困惑的問題。朱泥和紅泥二者外觀都是呈紅色,而在顏色相同的情況下,是如何區分的呢?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朱泥和紅泥二者間的區別:

1. 二者的收縮比例不同,紅泥普遍在13%左右,而朱泥的收縮比卻普遍高於紅泥,而有的朱泥甚至可達25%以上的收縮比。

2. 兩種泥料成型的難度不同。紅泥的成型工藝比較簡易且大小壺型皆可使用紅泥來製作,相對的朱泥則是泥性有些“嬌”,其成型難度較大,因此導致了大的壺型成品率較低,小壺型普遍嬌小可愛。

3. 朱泥和紅泥的色澤質感不同。紅泥比較柔和溫潤,其紅色中帶有一絲橙色,而朱泥則是泛有些許橘色,色澤細膩,質感極佳。

4. 二者之間最根本的區別是泥的礦源和泥性。紅泥產於黃石的夾層之中,朱泥主要產於嫩泥礦中,紅泥砂性重且泥性弱,朱泥卻恰恰相反,砂性弱泥性強。

有關朱泥,不論何時知道都不晚

(圖為逸冘陶砂作品龍蛋)

雖然朱泥製成的壺透氣性不及其他泥料的壺,但其仍能夠吸收茶水中的成分到壺身形成壺身包漿,故長久使用後的朱泥壺有潤、光、油、豔的效果,如玉般溫潤。又因朱泥分子細密,留香性更能優於其他泥料的紫砂壺。

有關朱泥,不論何時知道都不晚

(圖為逸冘陶砂作品菱花)

上文說到朱泥成型難度較高且大部分朱泥作品皆為小品,這是因為在製作時泥胚疏鬆,成型後易開裂,而因其乾燥和燒製而成時的收縮比例均較大,導致收成後因收縮比大而極易變形,又因燒成的溫度稍高就會有鐵質出現,出現鐵熔點,因此皆以容易製作成型的小品來作為朱泥的主打壺型。

有關朱泥,不論何時知道都不晚

(圖為逸冘陶砂作品梨形)

另外再插入一個小知識點,手中有朱泥壺的壺友會發現:朱泥壺表面會有些許褶皺,而有些朱泥壺卻沒有。朱泥收縮率大,舊時的窯溫不均勻導致燒成後表面很容易變產生褶皺,這是其一,而更關鍵的還是選礦和之後煉泥的方法,礦選得好,煉製方法巧妙且收縮比例並不大的情況下,另外再製作時製作者對朱泥泥性把控強,那麼就幾乎不會出現褶皺了。

有關朱泥,不論何時知道都不晚

(圖為逸冘陶砂作品和正瓜)

一把採用了優質的朱泥製成的朱泥壺,當往壺上澆淋些許熱水後,壺表面立馬如紅棗般紅透熟透,而就因其特有的“色”“相”,成為了壺友們收藏的不二之選。

若您剛踏進紫砂圈,或對紫砂壺瞭解不夠徹底,或有其他關於紫砂想法,歡迎關注並私信逸冘陶砂與逸冘陶砂共同成長進步(公眾號同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