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淵之盟給北宋帶來了什麼?三十萬歲幣花的值不值?

在很多人眼裡,北宋大臣曹利用同李鴻章一樣是個不折不扣的賣國賊。曹利用錯就錯在了代表北宋同遼國簽訂了澶淵之盟。

但是澶淵之盟不是辛丑條約,每年數十萬的歲幣換來的是近百年的和平。這個錢在中國歷史上花的最值!


澶淵之盟給北宋帶來了什麼?三十萬歲幣花的值不值?

北宋疆域圖


宋真宗景德元年,遼國大軍在蕭太后的率領下圍城澶州,眼看就要渡過黃河天塹兵臨首都汴梁。為了結束戰爭,宋真宗派遣大臣曹利用同蕭太后和談,談判的結果是北宋每年輸遼歲幣三十萬兩,宋遼兩國互稱兄弟。澶州又稱澶淵,這景德年間兩軍陣前簽訂的合約於是也被稱為澶淵之盟。

明清以來天朝上國一直是我們的世界觀的中心,對於周圍不臣服的蠻夷,必須用鐵和血去征服。而繼承了漢唐衣缽的大宋卻同一個遊牧政權稱兄道弟,還需要每年向北方遞交“戰爭賠款”,可以說是屈辱至極。況且,很多資料都表明當時環聚在澶州城外的遼國軍隊已經是強弩之末,如果北宋指揮得當,圍而殲之也十分可能。

澶淵之盟給北宋帶來了什麼?三十萬歲幣花的值不值?

w


如此來看,澶淵之盟並不是北方的遼國強加給宋朝的不平等條約,反而是趙宋官家膽小怕事留下的歷史瘡疤。而這塊瘡疤的核心,就是對戰爭充滿恐懼的宋真宗和代表北宋簽訂合約的曹利用。

但是隨著歷史的演進,當天朝上國的不平等觀念退潮之後,我們就需要用另外一種眼光審視景德元年這一紙合約。當我們用務實的心態鋪平當時的歷史畫卷,又會發現這澶淵之盟卻並非是一塊醜陋的瘡疤,相反,在歷史的長河中它的魅力與日俱增。

澶淵之盟中兩國約定,北宋每年送向遼國輸送歲幣三十萬,其中白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這三十萬歲幣對北宋來說意味著什麼呢?很多人認為遼國發的這筆戰爭財肯定是個天文數字。可實際上對北宋來說這三十萬歲幣真的就是九牛一毛。真宗繼位當年光是現金收入就有2200萬兩,加上實物稅收之後,三十萬歲對北宋來說根本不傷筋不動骨。

澶淵之盟給北宋帶來了什麼?三十萬歲幣花的值不值?

北宋的繁華超乎很多人想象


三十萬歲幣當然是交到了遼國手裡,那遼國人用這些金銀財寶幹什麼呢?澶淵之盟除了約定每年三十萬的歲幣之外,還約定在兩國邊境開榷場。榷場就是兩國互市的外貿市場。在榷場上,三十萬歲幣又多數迴流到北宋百姓手裡。

就是這不足趙宋官家塞牙縫,最後又迴流到百姓手裡的三十萬歲幣,卻給宋遼之間帶來了上百年和平!對老百姓來說什麼最寶貴?當然是社會的和諧穩定最寶貴。國內外許多學者都認為我國的物質和精神文明在宋朝達到了一個高峰,我們引以為傲的四大發明有三種出現在宋朝。宋朝還為我們貢獻了最優秀的文藝作品。《清明上河圖》、《千里江山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我們耳熟能詳的詩詞歌賦大部分出自宋朝。

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高峰背後必然是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做支撐,用不足掛齒的三十萬歲幣換來中華歷史最輝煌燦爛的一頁,豈非最划算的交易?

當然有人認為,三十萬歲幣雖然對北宋來說是九牛一毛,那就可以隨便送給敵國麼?如果不付三十萬歲幣,宋遼之間能不能維繫和平?答案是不能!

澶淵之盟給北宋帶來了什麼?三十萬歲幣花的值不值?


我國古代的北線一直都同遊牧民族為鄰。在宋朝,這三個鄰居分別是遼、金和元。當時北方遊牧民族同中原農耕民族相比有兩個特點,一是遊牧民族比農耕民族貧窮,二是遊牧民族的戰鬥力比農耕民族高。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雖然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看起來很浪漫,但是居無定所的生活方式讓遊牧民族無法積累足夠的財富和技術。每次南侵,遼國軍隊除了帶走不計其數的糧食、財寶和婦女,還會劫走許多工匠和書籍。對遼國來說,如何在自己的土地上創造出同北宋社會相當的物質資料供自己享受才是最重要的。

雖然北宋的繁華富庶讓遼國眼花繚亂,但是北宋軍隊的戰鬥力卻又不值一提。因為石敬瑭割讓了燕雲十六州,北宋連養馬的地方都沒有。在古代戰場,馬匹的作用不亞於現在的戰鬥機和坦克,缺少馬匹的北宋軍隊根本就沒辦法同遼軍正面對抗。

澶淵之盟給北宋帶來了什麼?三十萬歲幣花的值不值?

遊牧民族的貧窮和北宋的繁華形成鮮明對比


有這樣一個窮鄰居,北宋還能怎麼辦?遼國所有的內政問題和經濟問題都可能演變成邊境問題,發生饑荒了遼國人怎麼辦?肯定是越過邊境線搶吃搶喝啊。遼國內政出問題,發生內亂怎麼辦?最高統治者多半會利用戰爭轉移視線。往好聽了說,宋遼兩國是休慼與共,互惠共贏,要通謀發展。實際上兩國就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狀態。

雖然人類社會的科技不斷進步,思想越來越開放,但是如何處理國際關係和千百年前沒什麼區別。現在各個強國不斷向騷亂地區派駐維和部隊,還有組織出於人道主義為貧困地區提供醫療、教育等等服務,這裡面的根本就是隻有把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普惠到世界上每一個人,才能實現人類社會的更上層樓。

實際上遼國對北宋邊境的騷擾根本防不勝防。這種出於劫掠物資為目的的戰爭不是兩隻正規軍的正面對抗,邊境線又那麼長,天知道遼軍會出現在哪個地方。北宋方面為了防止騷擾只能斥巨資在邊境養兵。宋太祖開國初年北宋軍隊只有二十萬,到真宗時期,這個數量翻了一倍還多。養兵要花錢,打仗更要花錢。有人考證當時組織一場中等規模,也就是十萬人左右的戰爭,花費在三百萬兩上下。遼國方面就沒有這麼多問題,遊牧民族人人都是兵,戰爭就是搶劫,大家打破頭的參與。

澶淵之盟給北宋帶來了什麼?三十萬歲幣花的值不值?


想用軍事手段解決邊境問題只有一個辦法,收回燕雲十六州,利用天險把遼國人堵在北面。但是燕雲十六州又是如何都收不回來的,遼國盤踞在這裡多年,根基夜很深,太宗兩次伐遼都以失敗告終。

實際上遼國蕭太后揮師南下,最大目的就是解決兩國的邊境問題,蕭太后是想以戰促和。戰爭是政治的延續,解決戰爭必須有超越戰爭的思維。

既然收回燕雲十六州對北宋來說以無可能,維持當下的和平就十分重要。或許膽小的宋真宗沒有這種智慧,曹利用也不知道自己簽訂的盟約對北宋意味著什麼,但是歷史的確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首要問題是領土爭端。沒有明確的邊境線說什麼都是白扯。於是兩國以白河溝為界,白河溝以北是遼,以南是宋。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罕有明確邊境線,而這條界限又是來自於談判桌上的公平談判,澶淵之盟在這方是具有特殊意義的。

有了邊境線,兩國交往終於可以有下文了。但是不適當的解決宋遼兩國巨大的經濟差距,戰爭就總也無法避免。三十萬歲幣被很多人當成遼國獲得的戰爭賠款,實際上三十萬歲幣更類似於現在的轉移支付。十萬兩白銀和二十萬匹絹對北宋來說實在是不值一提。北宋一年的養兵費用就十數倍於此,而且這十數倍的軍費還無法保證邊疆的和平安寧。

澶淵之盟給北宋帶來了什麼?三十萬歲幣花的值不值?


三十萬歲幣對北宋來說不傷筋不動骨,但是對遼國來說意義巨大!

有了這筆轉移支付,遼國可以保證每年有一份固定收入,這對遊牧民族來說是十分可觀的。其次,有了這筆歲幣之後遼國內部可以認為蕭太后和遼聖宗贏得了戰爭,有利於鞏固遼國政局。

在北宋白銀和絹都被當作一般等價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貨幣。貨幣需要能兌換成物質財富才有意義。所以宋遼兩國又約定在邊境開車榷場,也就是國際貿易市場。通過榷場北宋給遼國的三十萬歲幣又有許多回流到了北宋百姓手中,遼國人在榷場獲得必要的生活物資,這也打消了他們劫掠的念頭。

澶淵之盟簽訂一百多年後,金國同南宋又簽訂了一份類似的紹興和議。但是紹興和議的歷史價值卻永遠都無法同澶淵之盟並論。紹興和議中金國逼迫南宋稱臣,南宋實際上成了金國的附屬國,皇帝更替都需要金國冊封。而澶淵之盟約定兩國為兄弟之國,宋真宗年長,遼聖宗稱宋真宗為兄,蕭太后輩分高,宋真宗稱她為叔母。

如果事情就此結束,宋遼兩國就稱得上古代國際關係的典範,澶淵之盟也稱得上北宋政治的亮點。但是澶淵之盟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也同正面影響一樣巨大。澶淵之盟開啟了宋朝以金錢買和平的不歸路,從此之後宋朝武備廢弛,軍隊戰鬥力不斷下降,積貧積弱就成了趙宋一朝的定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