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跌眼鏡!第一個自然滅絕的國度出現?

作為韓國首都也是最大城市的首爾,2019上半年生育率僅為0.76,完全成了一個人口黑洞。

在財閥織成的這張大網中,韓國小企業和年輕人逐漸失去了機會和希望。

這個國家的大財閥們,一邊充當國家經濟發動機,一邊卻正在扼殺民族的未來,自以為能掌控一切的他們遠未意識到,民族危亡就在不久的未來。

8月28日,韓國統計廳發佈的《2018年出生統計》(確定版)顯示:韓國新生兒童數量降低到了1970年來的最低值,合計生育率更是僅為0.98,即平均一名女子終生生產不足1名子女。

韓國媒體驚呼,韓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出生率進入“零時代”的國家。

有韓國媒體在街頭採訪,被採訪的年輕女性紛紛表示,經濟原因只是主要原因之一,此外還有:

育兒假缺失,在韓國,除了少數大企業和公務員外,很多企業都沒有育兒假;

女性如果生完孩子再出來找工作,很多公司會告訴你已經沒有合適的崗位了;

父母如果都上班就需要找育兒保姆,而多數剛生了孩子的女性至少一兩年內無法工作,對於工薪階層,這是個艱難的決定……

01

城市化的逼仄

正常情況下,育齡在25-30歲年輕婦女的生育率應該比35-40歲婦女生育率高三倍,而韓國目前的情況是:2018年,該國育齡期婦女比中年婦女的生育率更低。

作為韓國首都也是最大城市的首爾,2019上半年生育率更是僅為0.76,完全成為了一個人口黑洞,如果不是其他地方的年輕人源源不斷來到這裡,首爾早已是個瀕臨死亡的城市了。

韓國專家也跑出來說,這樣下去韓國五年內就會進入人口減少期,然後快速下降,簡單拿出紙筆算一算,每兩個韓國人變成一個,生一代人30年,韓國人平均壽命80歲,不用300年,韓國人就會自然滅絕了,人都沒有,國家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其實不用等到徹底滅絕,只要人口下降到一定數量,一個國家的運轉就無法持續了。

那麼,韓國的生育率怎麼就滑落到如此悽慘的境地了呢?

眾所周知,城市化是近代工業化演進的必然結果,作為同處儒家文化圈的韓國,城市化的過程,實際上意味著打破原有的鄉村結構,民眾不再依賴宗族鄉親,而是社會和政府。

也就是說,城市化完成後的韓國,老百姓無論是日常生活,還是養老看病救災,都能夠靠市場力量或者政府力量完成,於是,家庭單元從大家族逐漸變成小家庭,然後再變成單身一族。一份來自美國的生育率統計數據也顯示,住獨棟建築的家庭生育率,要遠遠高於住在公寓裡的家庭。

這也很好理解,畢竟孩子多總要房子面積夠大才有地方住,公寓的逼仄讓人和人之間太過擁擠,遠遠望去的大廈密密麻麻的窗口,像極了工蜂住的蜂巢,在這樣逼仄的環境裡,生孩子的慾望會被狠狠壓制。

02

韓國奇葩的經濟結構

除了城市化,韓國的出生率還深深地受到了該國經濟結構的影響。

二戰後的韓國國小民窮,亟需振興經濟,政府舉全國之力重點扶持了幾個大企業,也就是我們說的集中力量辦大事。

這些被舉國扶持起來的大財團,在韓國經濟騰飛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可以說韓國成為準發達國家,他們的功勞很大。

20世紀60年代,在朴正熙主導下的韓國,確定了出口導向和重工業立國的政策,石化,鋼鐵,造船等行業都在這個年代蓬勃發展,在短時間內就具備了跟國際競爭的實力。

也正因如此,有錢有資源有關稅保護的韓國財閥迅速做大,在國內幾無敵手的他們,通過不斷地併購擴張,最終滲透到韓國的方方面面,韓國從“有財閥的國家”變成了“有國家的財閥”。

比香港擁有四大家族更甚的是,韓國基本可以說是屬於三星,LG,SK和現代這四家財閥的 ,他們擁有的資產,是韓國總資產的四分之一,銷售額佔到韓國企業總銷售額的20%以上。

一個韓國人從出生到死亡,沒有一個環節能擺脫這些大企業,一輩子不管做啥,錢都流入這些企業的腰包。

而當財閥控制經濟和社會之後,控制政治也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韓國總統沒有一個有好結果,就是這種畸形政商關係的結果。

在韓國,政客扮演的是財閥馬仔的角色,韓國的小企業根本不可能在這樣的財閥勾結下壯大,唯一的出路就是加入這些大企業,普通人的生存空間更是被這些大企業壓縮到了很小的空間裡。

韓國官方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財閥企業利潤大漲54%,在全國所有企業中佔比達到40%,但是,財閥企業數量只有全國企業的0.2%,也就是說,在韓國,利潤增長已經成為少數企業的事,完全不能轉化為就業機會和工資提高。

在財閥織成的這張大網中,韓國小企業和年輕人逐漸失去了機會和希望。不信你看這30年來,韓國出現過什麼新的創新企業明星嗎?一個都沒有,對不對?

在韓國,一個年輕人,只有進入財閥控制的大企業,才能拿到不錯的薪水;而能進入大企業的年輕人,只佔每年大學畢業生的3%,另外97%的年輕人的工資水平就十分堪憂了。

而從學歷門檻上來說,想要進入這些大企業,你必須得是韓國幾所頂尖大學的畢業生,比如人們熟知的“SKY”高校:首爾大學,高麗大學和延世大學。

生活如此重壓,活著都需要竭盡全力,哪還有意願去生孩子呢?

03

補習率越高,生育率越低?

在長時間研究經濟現象和生育率關係的時候,我驚奇地發現了一個關鍵性指標:補習率。

一般而言,補習率同生育率成反比,也就是說,一個經濟體的民眾,對補習的熱衷程度越高,瘋狂指數越高,它的生育率就越低。

韓國的大學其實更難考,學生辛苦程度更高,補習更是早已成為韓國學生的夢魘。

那麼,韓國的補習率有多高呢?來自政府的數據是70%,也就是說七成韓國學生有過補習經歷。很自然地,補習在韓國也成為了一個重要產業,去年補習業年總收入更是高達180億美元,相當於全國家庭總收入的兩成。

可能這個大數字大家看了沒感覺,那我們就更加具體一點。韓國小學生每個月花在英語補習上的費用是:800人民幣。請注意,這是全國平均數字。

為什麼補習如此瘋狂?因為上升通道狹窄,因為成年人生活艱難。

而現今的東亞地區,要麼喜歡大政府主導,要麼搞土地管制,這些地區的補習之風一個比一個強。相應的,他們的生育率,也是一個比一個低,呈現出一幅少子化老齡化的社會形態。

一般來說,人口的替代率是2.1,上述大城市倘若沒有外來人口補充,早已成為白髮蒼蒼的老人之城。

更讓人擔憂的是,能給他們補充人口的廣大鄉村,原有的人口結構也在崩塌之中——鄉村的年輕人,都陸陸續續去了大城市,去了大城市的他們,生育率同樣低到慘不忍睹。

這真是一個囚徒困境,不去大城市沒前途沒發展,去了大城市就不再繁育後代。大城市像一個人口黑洞,不斷吞噬著一個國家的人口資源。正所謂,世間哪有雙全法,既當工蜂又生娃,目前地球上似乎還沒出現這種物種。

說回韓國,這個國家的大財閥們,一邊充當國家經濟發動機,一邊卻正在扼殺民族的未來,自以為能掌控一切的他們遠未意識到,民族危亡就在不久的未來。而這對他們來說,同樣是滅頂之災,很難想象,一個普通人沒有後代,只有財閥有後代的韓國會發展成什麼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