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王朱瞻墡,三次差點當了皇帝

朱瞻墡(1406——1478)的曾祖父是朱元璋(明太祖),祖父是朱棣(明成祖,朱元璋第四子),父親是朱高熾(明仁宗,朱棣長子),朱瞻墡是朱高熾的第五兒子。也就是說朱瞻墡的曾祖父、祖父、父親都是皇帝。

永樂二十二年(1424),朱瞻墡祖父朱棣駕崩,父親朱高熾繼位。朱瞻墡與哥哥朱瞻基的母親,是正妃張氏,所以朱瞻基是嫡長子,朱瞻墡是嫡次子。朱瞻墡的哥哥嫡長子朱瞻基立為太子。朱瞻基授封襄王。

宣德四年(1429年)朱瞻墡就藩長沙府。正統元年(1436年)遷襄陽府。


襄陽王朱瞻墡,三次差點當了皇帝

襄陽王府(網絡圖)

明宣宗朱瞻基(朱瞻墡的哥哥)有長子朱祁鎮,次子朱祁鈺。長子立為太子,冊立長子生母孫貴妃為皇后。

宣德十年(1435),朱瞻墡哥哥朱瞻基駕崩,時太子朱祁鎮年僅8歲。當時,除了朱瞻基的兩個兒子,朱瞻墡也可以是皇位的繼承人,當時宮中謠傳太子年幼,要讓襄王朱瞻墡繼位,朱瞻墡此時還在襄陽,對這個謠傳並不知道。這時候,太皇太后張氏(朱瞻墡的母親)站了出來,她召集大臣進宮,指著太子朱祁鎮(朱瞻墡侄兒)哭道:“這是新天子啊!”眾臣高呼萬歲,小太子得以繼位。朱瞻墡第一次與皇位擦肩而過。

正統十四年(1449),土木堡之變,皇帝朱祁鎮(朱瞻墡侄兒)被俘。當時,太子朱見深還不到兩歲,皇弟郕王朱祁鈺是監國。張太皇太后已經去世多年,太后孫氏(朱瞻墡的嫂子)與朱祁鈺的關係一般,朱祁鈺生母吳賢妃還在世,朱祁鈺登基,必然會尊崇生母,冷落了她這個太后,於是孫太后便想到了讓小叔子襄王(朱瞻墡)進京。襄王接到太后嫂子的詔令,不好直接拒絕,他便給太后嫂子出了個折中的主意,讓皇太子登基,郕王朱祁鈺監國,但回信還沒到京城,孫太后就已經同意讓皇帝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登基,皇帝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仍為皇太子,待日後朱祁鈺駕崩後即位。朱瞻墡第二次與皇位擦肩而過。

朱祁鈺即位後,按照約定讓其侄子朱見深繼續當皇太子。朱祁鈺要換太子,他不顧群臣非議反對,廢了髮妻汪皇后,而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生母杭氏為皇后。景泰三年將朱見深降為沂王,立自己的獨子朱見濟為太子。可是,第二年朱見濟就夭折了,杭皇后不久去世了,群臣再次要求復立朱見深為太子。朱祁鈺病重也不願復立太子,於是朱瞻墡又被捲進皇位繼承風波。石亨等人趁朱祁鈺病重,迎立太上皇朱祁鎮復辟。

朱祁鎮復位後,將朱祁鈺降為郕王,又下旨將朱祁鈺的寵臣下獄。時年五十二歲的襄王朱瞻基於天順元年應皇帝朱祁鎮之邀來朝,為了表忠心,他向皇帝建議毀掉壽陵(壽陵是朱祁鈺為早逝的杭皇后所建),這封奏疏一上,正中朱祁鎮下懷,朱祁鎮下令搗毀了杭皇后的壽陵。襄王讓皇帝朱祁鎮打消了疑慮,皇帝朱祁鎮對他這位叔叔多方優待。朱瞻墡第三次與皇位擦肩而過。

明成化十四年(1478)朱瞻墡去世,諡號襄憲,史稱襄憲王。

《明憲宗實錄》記載:(朱瞻墡)“小心清慎,篤於孝敬,尤為誠孝昭皇后所鍾愛。然能守禮法,遠嫌疑,故雖有異議,不為上下所疑,卒能安榮壽考以終其天年。

朱瞻墡儘管沒當上皇帝,但他一生無虞,子孫興旺,也實為有幸。

自此,襄王一支在襄陽繁衍,歷七代8位襄王。

從襄憲王朱瞻墡於明正統元年(1436年)遷入襄陽,至崇禎十四年(1641年)張獻忠部焚燬襄王府,襄王一支在襄陽共歷經205年。


襄陽王朱瞻墡,三次差點當了皇帝

綠影壁(網絡圖)

今襄陽王府為1993年在襄陽王府舊址重建。包括王府大門、正殿、鍾亭、井亭等建築。佔地約4萬平方米,有正廳3間,後堂5間,大門、儀門各3間,左右廂房18間。

襄陽王府中的“綠影壁”原為王府門前照壁。因古代豪門貴族的府宅,正對大門都有一堵牆壁,建在門外的稱照壁,建在門內的稱影壁。而該壁原建在襄王朱瞻墡府門前(本應稱綠照壁),只因明襄王府早已不存在了,也就無所謂門內、門外之分,襄陽人習慣稱之為“綠影壁”,沿用至今。

襄陽“綠影壁”是中國四大龍壁之一(另三處為北京北海九龍壁、山西大同九龍壁和河南襄城文廟影壁),同時它也是全國唯一的石質照壁。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楊立武 朱家紅 李德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