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黃山要聞及抗擊疫情快報

1、5月2日安徽省報告新冠肺炎疫情情況

2020年5月1日0-24時,安徽省報告無新增本地確診病例,無新增本地疑似病例,無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截至5月1日24時,安徽省累計報告本地確診病例990例,治癒出院984例;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例,治癒出院1例;累計報告死亡病例6人。尚在醫學觀察20人,累計醫學觀察29252人。

2020年5月1日0-24時,安徽省報告新增無症狀感染者0例,轉為確診0例,解除隔離0例。截至5月1日24時,尚在醫學觀察無症狀感染者1例,為境外來皖(返皖)人員。無症狀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觸者均已集中隔離醫學觀察。

來源:安徽省衛健委

2、新安江流域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紮實推進“十大工程”建設

新安江流域作為安徽省三大水系之一,為下游千島湖提供了超過68%的優質水源,也是長三角地區的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財政部、生態環境部以及皖浙兩省實施了新安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機制試點,以問題為導向,以十大工程為抓手推深做實新安江流域綜合治理。在市委、市政府召開的2020年第一次新安江流域綜合治理領導小組會議上專門調度十大工程啟動以來的工作,推動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來源:黃山市財政局

3、黃山市生態環境質量穩居前列

近日,生態環境部、省生態環境廳相繼發佈了1-3月全國、全省環境質量情況。我市空氣質量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位列第6位,蟬聯全省第一。同時,我市歙縣、黟縣及祁門縣連續三個月PM2.5濃度位列全省61個縣(市)前10名,其中,3月份黟縣排名全省第二;地表水質量穩居全省第一,三大水系水質達標率均為100%,總體水質狀況為優。良好的生態環境已成為美麗黃山最靚麗的名片。

來源:黃山市環境監測站

4、黃山市全力推進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工作

開展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和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部署,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工作啟動以來,黃山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和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推進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堅守底線思維,積極謀劃,採取一系列措施紮實推進,確保按時按質完成任務。

來源:黃山市林業局

5、“小飛機”打開農田建設工作新視角

近日,一臺微型無人機在黃山市農田建設項目區輕巧升空,打開了農田建設工作的“上帝視角”。

黃山市地處皖南山區,地形複雜,農田建設項目尤其是農田水利“最後一公里”項目點小而分散,區域覆蓋面廣,農田建設外業工作往往耗時耗力。黃山市農業農村局利用微型無人機輔助開展農田建設前期勘查、過程監督和竣工驗收工作,巡視角度全、時間短,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通過航攝圖像和規劃資料對比,能夠快速核查渠路設施是否存在變更,有效監督施工的規範化程度。

來源:黃山市農業農村局

6、休寧縣開展“青春休寧·活力社區”城市黨建日活動

在“五四青年節”將要來臨之際,休寧縣積極發揮青年黨員作用,分社區開展“青春休寧·活力社區”城市黨建日活動,引導在職、非公、社區、學校等領域青年黨員結合自身實際,為社區治理“發青春之聲,談青年方案”。

此次活動共吸引50餘名青年黨員參加,組建“青年智囊團”4個,謀劃出“愛心傳話筒”、“垃圾分類我來說”等志願服務活動8個,下一步將積極招募志願者組織實施。此次活動較好的發揮了青年黨員的作用,讓青年黨員熟悉社區、關心社區、服務社區,讓社區治理更有活力。

來源:休寧縣人民政府

7、紅旗村:脫貧路上“紅”起來

近年來,箬坑鄉紅旗村緊抓扶貧政策機遇,在完善全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做優做強茶產業,實現了村集體年收入超過20萬元、人均收入1萬元以上的目標,為深山區貧困村脫貧攻堅樹起了一面旗幟。

紅旗村現有茶園面積6818畝,大多處在海拔500米以上的高山上,為了拓寬山區貧困群眾的增收渠道,紅旗村將高山茶葉作為脫貧攻堅主導產業,在對貧困戶採取系列幫扶措施的同時,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2017年村兩委盤活一處閒置資產建成紅茶加工廠,並與猴坑茶業祁眉公司達成茶產業發展及扶貧開發合作協議,每年可為村集體增加8萬元的收入;引進祁翔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100多萬元新建3000平方米清潔化廠房,今年可生產紅茶5萬斤,產值400多萬元。

來源:祁門縣人民政府

8、青年志願者化身“茶農”助生產

在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為進一步動員廣大青年發揚五四精神,凝聚青年力量,展現青年風采。4月28日,黃山區譚家橋鎮團委組織青年志願者來到長羅村參加愛心幫扶活動,幫助缺乏勞動力的貧困戶製茶生產,以實際行動助力精準扶貧。

5月3日·黃山要聞及抗擊疫情快報

來源:黃山區人民政府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