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功論書:學書法應該學什麼體?先生說從楷書練起就行

《啟功論書札記》中有這麼一段話:

“或問學書宜學何體,對以有法而無體。所謂無體,非謂不存在某家風格,乃謂無某體之嚴格界限也。以顏書論,多寶不同麻丵姑,顏廟不同郭廟,至於爭座祭侄,行書草稿,又與碑版有別。然則顏體竟何在乎?欲宗顏體,又以何為準乎?顏體如斯,他家同例也。 ”

啟功論書:學書法應該學什麼體?先生說從楷書練起就行

有人問啟功先生學書法學哪家的書體比較適宜?這個問題恐怕是大多數書法愛好者都很關心的問題。有人說歐楷好,有人說顏楷好,有人說柳楷最好,有人說趙楷最適合入門,所以很多初學者被各種說法給搞懵圈了。

對於這個問題,啟功先生認為,學書法只講法,無所謂什麼體。

所謂的“無體”,意思是說沒有嚴格、僵死的某種書體;所謂的“有法”,說的是各種書體內在的書寫規則和規律。歷代成名的、自成風格的名家大師的書體,都是在汲取多家之長的基礎上,在不斷變化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啟功論書:學書法應該學什麼體?先生說從楷書練起就行

啟功論書詩

啟功先生以顏真卿書法為例來說明這個問題,前人在論及顏真卿書法特徵的時候,有黃庭堅在《山谷題跋》中雲:

“奇偉秀拔,奄有魏晉隋唐以來風流氣骨,回視歐、虞、褚、薛輩,皆為法度所窘,豈知魯公蕭然出於繩墨之外。”

宋董逌在《廣川書跋》中雲:

“魯公於書,其過人處,正在法度備存,而端勁莊持。

而對於顏魯公的幾個名帖,後人的評價也指出了各自的特點,宋人朱長文在《墨池篇》說:

“觀中興頌,則閎偉發揚,狀其功德之盛;觀家廟碑,則莊重篤實,見其承家之謹;觀仙壇記,則秀穎超舉,象其志氣之妙;觀元次山銘,則渟涵深厚,見其業履之純。”


啟功論書:學書法應該學什麼體?先生說從楷書練起就行

顏真卿《湖州帖》

論者每每評述顏體“行筆沉著有力,筆斷而意連”,其“筆斷”印象恐怕與碑刻的刀工有關。例如顏真卿的《湖州帖卷》,行筆之流暢非其他碑帖可比。早期的《多寶塔》、《東方塑畫贊》和晚年的《勤禮碑》《郭家廟碑》都不同。由此可見,顏真卿的代表作,書寫的時間不同,書寫的內容不同以及心態不同,呈現出千變萬化的姿態。

所以,每每有人問啟功先生“宜學合體”的問題時,啟功先生幾乎都回答說“無定論”,但先生都強調“起碼應該從楷書學起”。

啟功論書:學書法應該學什麼體?先生說從楷書練起就行

從《啟功全集》中,看到啟功先生早期的手稿筆記,都是十分規範的楷書,而且透露出唐人寫經小楷的風格。啟功先生從年輕的時候起,就不斷地學習各家的各種書體,臨池不綴,數十年如一日。即使到了8,90歲高齡的時候,啟功先生還沒有放鬆對楷書的臨習。

這一點從啟功先生的書法當中就能體現出來,特別是小行書,點畫位置、結構非常規矩、講究,端莊平穩而又秀美俊逸。所以我一直建議學習硬筆行書,不妨從啟功先生的小字行書學起。


專欄

啟功體硬筆行書技法

作者:翰墨今香

138幣

23人已購

查看

有一次一個年輕的外地書法家,拿著自己的草書作品讓啟功先生過眼,並且非常興奮地說自己感覺有“突破”了。結果啟功先生看了之後,指著其中幾個字問這個年輕人:這是什麼字,我怎麼不認識?為什麼要這麼寫?

那個年輕人自己也說不清楚,啟功先生說:“草書並非隨意地飛龍走蛇,隸書、楷書有規,行書、草書也有矩,不管是什麼‘草’,也都受規範約束,有規律可循,要避免寫錯別字,更不能生造一些別人都看不明白的字。”

啟功論書:學書法應該學什麼體?先生說從楷書練起就行

啟功先生建議這位年輕人不要放鬆對楷書的練習,先生並非反對創造,恰恰相反,“守法”是創新的基礎。對於那些鬼畫符來代替寫字的,某些自稱所謂“現代派”的書法作品評價很低。

他說:“那種作品如果掛在牆上,你老要費眼睛、費腦子去猜他寫的究竟是什麼字,那實在太痛苦了!”

一時一代,一鄉一地,書法風格必有不同之處,但也沒有絕對的界限。形成個性的因素眾多,千變萬化,個性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即便是一個人,不同時間、不同心境、不同內容、不同形式、不同用場的作品,風格都會有所不同。

我們說“書如其人”,人是生動活波的,書法風格自然不會僵滯凝固的,也自然會呈現出豐富、鮮活的生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