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论书:学书法应该学什么体?先生说从楷书练起就行

《启功论书札记》中有这么一段话:

“或问学书宜学何体,对以有法而无体。所谓无体,非谓不存在某家风格,乃谓无某体之严格界限也。以颜书论,多宝不同麻丵姑,颜庙不同郭庙,至于争座祭侄,行书草稿,又与碑版有别。然则颜体竟何在乎?欲宗颜体,又以何为准乎?颜体如斯,他家同例也。 ”

启功论书:学书法应该学什么体?先生说从楷书练起就行

有人问启功先生学书法学哪家的书体比较适宜?这个问题恐怕是大多数书法爱好者都很关心的问题。有人说欧楷好,有人说颜楷好,有人说柳楷最好,有人说赵楷最适合入门,所以很多初学者被各种说法给搞懵圈了。

对于这个问题,启功先生认为,学书法只讲法,无所谓什么体。

所谓的“无体”,意思是说没有严格、僵死的某种书体;所谓的“有法”,说的是各种书体内在的书写规则和规律。历代成名的、自成风格的名家大师的书体,都是在汲取多家之长的基础上,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启功论书:学书法应该学什么体?先生说从楷书练起就行

启功论书诗

启功先生以颜真卿书法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前人在论及颜真卿书法特征的时候,有黄庭坚在《山谷题跋》中云:

“奇伟秀拔,奄有魏晋隋唐以来风流气骨,回视欧、虞、褚、薛辈,皆为法度所窘,岂知鲁公萧然出于绳墨之外。”

宋董逌在《广川书跋》中云:

“鲁公于书,其过人处,正在法度备存,而端劲庄持。

而对于颜鲁公的几个名帖,后人的评价也指出了各自的特点,宋人朱长文在《墨池篇》说:

“观中兴颂,则闳伟发扬,状其功德之盛;观家庙碑,则庄重笃实,见其承家之谨;观仙坛记,则秀颖超举,象其志气之妙;观元次山铭,则渟涵深厚,见其业履之纯。”


启功论书:学书法应该学什么体?先生说从楷书练起就行

颜真卿《湖州帖》

论者每每评述颜体“行笔沉着有力,笔断而意连”,其“笔断”印象恐怕与碑刻的刀工有关。例如颜真卿的《湖州帖卷》,行笔之流畅非其他碑帖可比。早期的《多宝塔》、《东方塑画赞》和晚年的《勤礼碑》《郭家庙碑》都不同。由此可见,颜真卿的代表作,书写的时间不同,书写的内容不同以及心态不同,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姿态。

所以,每每有人问启功先生“宜学合体”的问题时,启功先生几乎都回答说“无定论”,但先生都强调“起码应该从楷书学起”。

启功论书:学书法应该学什么体?先生说从楷书练起就行

从《启功全集》中,看到启功先生早期的手稿笔记,都是十分规范的楷书,而且透露出唐人写经小楷的风格。启功先生从年轻的时候起,就不断地学习各家的各种书体,临池不缀,数十年如一日。即使到了8,90岁高龄的时候,启功先生还没有放松对楷书的临习。

这一点从启功先生的书法当中就能体现出来,特别是小行书,点画位置、结构非常规矩、讲究,端庄平稳而又秀美俊逸。所以我一直建议学习硬笔行书,不妨从启功先生的小字行书学起。


专栏

启功体硬笔行书技法

作者:翰墨今香

138币

23人已购

查看

有一次一个年轻的外地书法家,拿着自己的草书作品让启功先生过眼,并且非常兴奋地说自己感觉有“突破”了。结果启功先生看了之后,指着其中几个字问这个年轻人:这是什么字,我怎么不认识?为什么要这么写?

那个年轻人自己也说不清楚,启功先生说:“草书并非随意地飞龙走蛇,隶书、楷书有规,行书、草书也有矩,不管是什么‘草’,也都受规范约束,有规律可循,要避免写错别字,更不能生造一些别人都看不明白的字。”

启功论书:学书法应该学什么体?先生说从楷书练起就行

启功先生建议这位年轻人不要放松对楷书的练习,先生并非反对创造,恰恰相反,“守法”是创新的基础。对于那些鬼画符来代替写字的,某些自称所谓“现代派”的书法作品评价很低。

他说:“那种作品如果挂在墙上,你老要费眼睛、费脑子去猜他写的究竟是什么字,那实在太痛苦了!”

一时一代,一乡一地,书法风格必有不同之处,但也没有绝对的界限。形成个性的因素众多,千变万化,个性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即便是一个人,不同时间、不同心境、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用场的作品,风格都会有所不同。

我们说“书如其人”,人是生动活波的,书法风格自然不会僵滞凝固的,也自然会呈现出丰富、鲜活的生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