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職場逆襲:成功不靠能力,思維改變人生

“二人同心,其力斷金。”——《易經》

自古我們就生活在一個崇尚合作的世界,一個人的價值往往在維繫互助的基礎上,才能使自己的價值發揮最大化。

然而,對比二十多年的職場心結,我竟是如此的愚昧無知。

嫉妒心是絕對的不自信

王志琴比我大兩歲,也許是我不滿足現狀,喜歡追求更好的個性,總愛跟年長的人做朋友,感覺從他們身上能夠了解更多的知識閱歷。

自從在技工學校認識王志琴,我倆便成了無話不談的知己好友。她性格寬厚,對人熱情,相處起來跟知心大姐一樣傾心。

技校學習期間,我的理論考試成績突出,比王志琴高出一百多分。內心也很得意那種高高在上的感覺,但我從來不會對外顯露出來。

畢業後,我倆一起進入當地的一家大企業,分配到同一個車間實習。實習期結束,我的操作技術考核又名列新手期第一名。企業一把手親自給我發了1000元現金和紀念獎勵。一種滿滿的自豪感充實了內心的慾望。

進入正式工作狀態,我幾乎每月的工資獎金都比王志琴高几百上千元。然而,卻被厂部的一個任命通知改變了我倆的關係。

我記得那天剛上班,主管生產的廠長宣佈厂部任命通知:“王志琴被提升車間主任。”知己好友高升管理層,我本應該高興祝賀,可是我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是嫉妒還是不甘,自己也無法形容內心的不安。

起初幾天我很消極,無心工作,當想到每月的高產量高工資,總不能在這個月明顯下降,讓人懷疑我的嫉妒心理,便一心撲在了實際工作中。

以後的時間,我便故意躲開王志琴,儘量的減少與她交集。她也是因為進入管理層,經常參加企業的班後會,我們便慢慢拉開了距離。

一個長期有嫉妒心的人,對自己的內心是折磨,對別人是殘酷。但我們身邊嫉妒又無時不在。

人到中年,職場逆襲:成功不靠能力,思維改變人生



懂得分享才能體會更多的快樂

後來因為我的工作突出,半年後被調到技術科任技術管理員。又參加了幾次外部培訓學習,在企業中我也是不可小視的中堅力量。

就這樣,之前無話不談的知己好友,一個是企業高級管理,深得員工喜愛。一個是企業技術骨幹,掌握著產品質量和新品研發的重要環節。但始終未解開我那個不知所以然的心結。

隨著現代化發展的衝擊,很多企業呈現下滑趨勢。2017年我們所在的企業倒閉。王志琴主動找到我,想召集原來的工人,同我合作一起創立新的品牌,開啟創業之路。

雖然我心中也是一番願景,但還是拒絕了她的合作。半年時間我四處遊走,一直無法安心工作。而王志琴卻同兩名合夥人把品牌做的風生水起。

猶豫再三,我不甘心落後於人,乾脆找親戚集資,又貸了款加上自己的積蓄,在2018年初也創建了自己的品牌。

雖然在旁人面前我很少提及王志琴,但從內心卻一直跟她較勁。近兩年我的新品和產質量也一直對比她的品牌進度。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與王志琴的競爭中。卻忽視了眾多商家的發展進度。

工作中的失敗者經常以“你輸我贏”的態度,考慮問題的走向。而真正贏家的智慧是,“如果我幫助你成功,同時我也會獲勝。”

人到中年,職場逆襲:成功不靠能力,思維改變人生



正真的勝利者,具備“大家一起贏”的態度

針對市場競爭的壓力,去年年底我計劃,2020年提升品牌檔次,產品由之前的量化轉變為質化。這樣利潤空間相對大一些,也能憑藉我的技術專長應對市場變化。

疫情的影響,復工推遲。近期原料方費用提升,不得不上調原料價格。但市場銷售形勢極其不穩定。為了爭取客戶合作,我決定下調銷售價格,最大的優惠活動,來維持與客戶的長期合作關係。

這樣一來,我的利潤幾乎歸零,只能再壓縮成本,降低員工的工資福利,來維持企業的運營。不滿的員工紛紛提出辭職。

這無疑形成了,自家企業與自家員工來爭搶食物的局面。走向自掘墳墓,自取滅亡之路。

此時,我的知己好友王志琴的企業,雖然處境比我好一些,但同樣面臨困境。

反思過往,我與王志琴從性格和能力上,其實是互補的黃金搭檔。卻因為我妒賢嫉能的格局,失去了很多合作機會,以至於今天都處於生存邊緣。

我不得不考慮該放下之前的小肚雞腸,做個心胸開闊之人。首先要親自上門向好友負荊請罪,請求她的原諒,真誠合作,互幫互助,共同走出困境。

《方與圓》一書中,解讀了現代社會是共存共榮的社會,只有利益共享,才能形成良好的合作關係,才能取得別人的幫助,使自己成功。這種利益共享的合作雙贏理念是公正的,符合社會發展的規律。

人到中年,職場逆襲:成功不靠能力,思維改變人生



合作雙贏才是適應社會潮流的智慧

從前,兩個飢餓的人得到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活魚。他們一個人要了魚,一個人要了魚竿。分道揚鑣後,得魚的人很快吃完了魚,不久餓死在魚簍旁。另一個人拿著魚竿,餓的一點力氣都沒有,最終還沒有找到海洋就帶著遺憾撒手人寰。

同樣兩個人,得到魚竿和活魚後,並沒有各奔東西,而是相約共同尋找大海,他們邊吃著活魚充飢,邊長途跋涉找到大海。兩個人靠捕魚為生,幾年後,都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實現合作共贏,才是現代經營者理性的明智選擇。

人到中年,職場逆襲:成功不靠能力,思維改變人生

例如:本次疫情中的美國特朗普政府,本應該在疫情蔓延初期,精誠合作,團結鄰邦,共同抗擊人類共同的敵人(疫情),才能做到有效防控,減少美國民眾的死亡和感染病例的發生。

特朗普卻偏偏在最佳防控期,不務正業、不談合作,心胸狹隘的“甩鍋”他人,指責世界衛生組織所謂的“不公平、偏袒等”歪理邪說。

造成美國民眾距今感染病例突破百萬,死亡超過6萬的慘重損失,特朗普政府犯下不可饒恕的人類歷史性罪惡。

由此看來,合作共贏不僅是兩個好友,兩個企業,甚至多個國家,乃至全世界和整個人類文明的象徵。

美國商界有句話:“如果你不能戰勝對手,那就加入到他們中間去。”現代的競爭不再是“你死我活”,而是更具智慧的競爭與合作,追求“雙贏”和“多贏”的公平合作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