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愛讀武俠小說?


在中國,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愛讀武俠小說?

中國為什麼有那麼多的人愛讀武俠小說呢?

很簡單,因為沒有夢可以做了。

每個人淪落到只有藉助武俠小說,來體驗大同夢、小康夢、治世夢、聖君夢、清官夢、俠客夢。

就是為了滿足人們的一種心理。說的好聽點,叫補償性心理。說的不好聽點,就叫做意淫。

大家不妨仔細想想。類似《書劍恩仇錄》《射鵰英雄傳》《七俠五義》這些武俠小說裡,各種人物,其性格特異,能力差別,參與事件的銜接程度,遭遇和結局等,都是作者事先以很有邏輯性的編排,塑造出來的。基本上展現出來的就是人物的各種想法和慾望的不同,從而參與和去實現的情景。

大部分小說都是對現實的逃避,違背客觀規律。比如,《笑傲江湖》整部小說裡的人物都是隻花錢不掙錢的主,喝酒吃肉與行俠施捨,動不動都是掏大錠金銀,連一個擺小攤做買賣的片段都看不到。除了每天為了爭奪利益而打打殺殺,哪還能感受到現實中的人間煙火氣。

《七俠五義》裡雖然涉及的是江湖情仇的故事。實際上,是圍繞著開封府包青天斷案的故事來展開的,以及後來呈現出的整體中心思想,不就是想體現出人們對於聖君、清官和百姓之間太平盛世的強烈願望嗎。

就連看似最不靠譜的《鹿鼎記》,表面上看是虛構韋小寶的傳奇一生,當了多大的官,討了7個老婆,輾轉多少江湖恩怨,創造了多少奇蹟。到了小說最後,也主要表現出來的就是一種對於治世夢和聖君夢的強烈願望。因為康熙的勵精圖治,創造盛世的開始,才終結了韋小寶一生那前後忠義兩難全的矛盾嘛。

在中國,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愛讀武俠小說?

所有的武俠小說表現出來的,就是人們為了體驗大同夢、小康夢、治世夢、聖君夢、清官夢、俠客夢,現實中無法去實現,從而藉此滿足內心的補償性心理。

說明了什麼?

說明了,兩千多年帝國制度下的人們,在被當時的統治階級和官僚集團的管控下,專制制度剝奪掉了他們的生活滿意度,造成了各種心理上的缺失。為求得心理平衡,為求得滿足補償性心理渠道,寫武俠小說和看武俠小說的現象,氾濫了。

在中國,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愛讀武俠小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