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天晴,三月三有情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古語有云:“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在古代,三月三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節日,稱“上巳節”,傳統的上巳節在農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後多固定在農曆三月三日。這一日又是春浴日,古人會在水邊舉行祭禮,洗濯塵垢,祈福去災。在今天,農曆三月初三,是一些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尤其是廣西境內的少數民族。往年“三月三”廣西是可以放假的,今年因疫情影響,假期取消了,卻也不妨廣西人民過節的熱情。

春回大地,正值萬物生長之時,在壯族的傳統習俗中,一個重要的內涵就是祈求物產豐饒。因此,壯族三月三活動,首先是祭拜神明,這些神靈包括祖神、花婆、村寨神等。在祭祀之後,隨之會有聚餐、對歌、唱戲、搶花炮等娛樂活動。


三月三天晴,三月三有情

這是廣西本地壯族的民族服飾(圖片來源網絡)

廣西三月三的特色食物之一是五色糯米飯,不同顏色,各有清香,別有風味。染色原料為紫蕃藤、黃花(我媽媽還用姜染過黃色的糯米飯)、楓葉、紅藍等植物,浸泡或揉搓出液體,然後將糯米染色。我還記得有一年清明我和家人去山裡掃墓,偶然發現了幾棵楓樹,摘楓葉來玩的時候聽媽媽說這可以用來給糯米飯染色,便纏著媽媽讓她做出來……

特色食物之二是染紅的雞蛋(請看下圖),寓意好運如意。我小的時候在外婆家過三月三,看到外婆拎著好幾籃煮熟的紅雞蛋送人,覺得紅雞蛋十分新鮮,還悄悄藏起來了好幾個。外婆哄我說家裡的母雞才能下出紅雞蛋,我那時認為這些母雞肯定是特殊品種,還央求外婆讓我帶回家養起來。結果離開時我沒看到母雞的蹤影,心情頓時沮喪,後來媽媽和我解釋紅雞蛋是染出來的,至此,那些母雞的神氣形象立馬在我心中破滅了。


三月三天晴,三月三有情

三月三要吃染紅的雞蛋(圖片來源網絡)

隨著時間發展,廣西三月三的內容不斷擴大,尤其是壯族三月三期間的對歌活動。劉三姐是廣西聞名遐邇的山歌代表人物,還有許多關於劉三姐的美麗愛情傳說,如今已衍生成一種特有的民俗文化。也許在看這篇文章的你聽說過拋繡球的鄉俗,這在本地傳說中也和劉三姐的愛情有關。有些地方三月三的習俗是掃墓祭祖,比如我的家鄉(但是我們家習慣清明掃墓)。和大家說一件有趣的事情,當我上初中的時候,三月三還未明文規定是假期,每到這個日子,我的壯族同學們就可以理直氣壯地向老師提交請假條——理由是回家跟大人們去掃墓,老師也清楚這是本地風俗,所以一定會准假。這對於同學們來說無疑是踏青郊遊的日子,而我,只能望著空蕩蕩的教室發呆……因為我是漢族的,不隨三月三掃墓的習俗,那時候的我只能留下羨慕的淚水。

當三月三成為廣西區內法定節假日的時候,我在省外上學,但我卻也不惋惜,而是為之驕傲。從我關注的網絡新聞來看,近年來當地政府打造下的“壯族三月三”,已經越來越成為本地的特色文化了,比如歌圩,主要內容為群眾性賽歌和其他文娛活動。2008年 “‘三月三’歌圩”(武鳴區)進入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4年11月,“壯族三月三”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16年,“板欖三月三會期”(融安縣)進入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三月三”不僅是廣西壯族的重要節日,也是廣西漢、瑤、苗、侗、仫佬、毛南等世居民族的重要節日。廣西各族人民在三月三期間開展祭祀祈福、走親訪友、以歌傳情、娛樂競技等活動,漸漸地,“三月三”成為了廣西重要的文化符號。這同時更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三月三日時天晴,三月三日時有情,或是愛情,或是閒情,是生活的激情和熱情。雖然今年有些特殊,很多活動比如對歌還是能雲展開的。在此日,可隨心而發,隨春而行。


三月三天晴,三月三有情

雲對歌可還行?(圖片來源網絡)


#壯族三月三相約遊廣西##三月三遊廣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