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畲族三月三烏飯節

上杭畲族三月三烏飯節


上杭畲族三月三烏飯節

  上杭畲族每年的三月三期間,畲村的畲民就會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以他們獨特的形式慶祝自己的節日,過一種叫烏飯節的節日。

  烏飯節上,畲族男女踏青歸來採回一種叫做“粘米烏”(烏捻醠子)的植物,搗爛之後熬成湯汁,用它浸泡糯米,蒸成“烏飯”食用。

  畲族關於烏飯節的來歷有多種的傳說:

  其一,“三月三”為米穀生日,畲民要給米穀穿上衣服,故塗上一層顏色,祈祝豐年。

  其二,三月三蟲蟻大作,畲民吃了烏飯,上山下地不怕蟲蟻。

  其三,古時畲民與敵兵交戰時,敵人常來搶米飯,畲民故意將米飯染黑,敵人怕中毒,不敢問津,畲民便可安穩吃飯,有了氣力,打敗敵兵。

  其四,唐代畲族英雄雷萬興被關在牢房,他一頓能吃一斗米,母親送來的飯卻都被獄卒搶去,雷萬興想法讓母親將米飯染黑,從此,獄卒再也不動烏飯。以後,雷萬興越獄,於農歷三月初三戰死沙場,族人每年以烏飯悼念他。

  其五,畲族英雄雷萬興率領畲軍抗擊官兵,他們被圍困在大山裡,糧食斷絕,以烏稔果充飢,為畲軍度過春荒,並取得反圍剿的勝利。雷萬興回師吃盡魚肉酒菜都感乏味,時值三月初三,他想吃烏捻醠子果,就吩咐兵卒出營採擷。可是,這時烏捻醠子尚未開花,那些兵卒只好採些烏稔葉子回來,有人出個主意,將烏捻醠子葉和糯米一起炊煮,結果糯米飯呈現烏黑色,而且味道特佳,雷萬興吃了食慾大振,於是下令大量製作烏飯,以紀念抗敵勝利。從而衍成風俗,世代相襲。

  烏米飯是畲民從山地裡採來野生烏捻醠子樹的嫩葉,置於石臼中搗爛後用布包好放入鍋中浸熬,然後撈出布包將白花花的糯米倒入烏黑的湯汁裡燒煮成了飯。烏米飯烏得名副其實,吃起來就連碗筷也被染粘成烏黑色。不過它的味道相當不錯,吃一口清香糯柔,細膩愜意,別有情趣。倘若將烏飯貯藏在陰涼通風處,則數日不餿。食用時,以豬油熱炒,更是香軟可口,堪稱畲家上等美食。如果加上山間野味、香菇、木耳等炒一炒,味道就更是美妙。

上杭畲族三月三烏飯節

上杭畲族三月三烏飯節


                 (圖片來源:上杭網 攝影者:在藍天下)  

   來源:上杭縣人民政府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