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城日記--展望國家應急管理部

封城日記--展望國家應急管理部

侷促中胡思亂想,一家之言切勿責怪

*********************************************************************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目前接受資源的機構都不是國家行政機構,處理工作時容易因其利益相關方的參與而造成不好的社會影響。同時由於其沒有設置專門的長設的應急救援隊伍而無法在特殊情況發生時及時到位。

目前新聞發佈僅有衛生信息由國家衛健委發佈,但現在實際已經不是簡單的公共衛生事件,而是公共事件,由此對人民生活產生重大影響的同時對人民心理情緒產生重大影響,沒有對應法定的救援信息發佈渠道,致使各種紛繁信息無從辨別。

子曰: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對於本次疫情防治的種種狀況,雖然各級領導都非常重視,但依然爆發各種銜接問題,各個部門對於如此大規模的公共事件並沒有應對的經驗和協調能力。同樣的,雖然各地群眾都非常堅韌,但依然彷徨焦躁,各地群眾對於如此長時間的疫情並沒有應對的準備和儲備能力。想一千,到一萬,其根本原因還是沒有主導的對口的國家機構。面對海量的突發事件,龐大的救援資源,沒有強大的常備機構就不可能有足夠的人手和設施去面對大規模長時間的公共事件。鑑於該組織可能面對的狀況,應處於黨組織的領導下,應處於國家監察機構的監察下,應具有國家行政命令傳達的順暢性,應具有國家背書的公信力,應具有重大救援的專業性,應沒有與之密切關聯的私營機構,應具有官方賬號處理捐款。

現行公共應急體系參考的是西方模式,由多部門共同承擔而沒有常備的核心擔當及協調機構,但眼見海外小火災演變大火燎原的悲劇,考慮到各種自然災害和人為災害的頻頻發生,建立一套新的應對體系迫切而必要。萬幸的是現在有了應急管理部,雖然他還不完善。

應急管理部網站頂部有十六字:“對黨忠誠,紀律嚴明,赴湯蹈火,竭誠為民”。

如果是由應急管理部擴展現有職能並接手會發生什麼情況。

具備國家機構的法定性,黨員會帶頭衝鋒在第一線,職能清晰的處理突發事件。

日常:對社會公共屬性的物資和其生產機構完成登記,應急時可以迅速直接調配相應資源(避免緊急向平民求助專業資源);對國際應急裝備實施跟蹤,平時儲備必要時直接加急進口;長期保持並訓練專業的救援隊伍,必要的時候做及時的支援行動,而不是在事態可控的時候就去求助部隊;擁有專業大容量的儲備倉庫,可以在短期內提供足夠的物資支持。

前期:即使沒有達到衛生安全的觸發級別,也可以由社會應急管理機制觸發對早期發病者的管制與觀察。並視情況發佈相關信息。

中期:有效組織社會力量,積極接受各方援助,明確物資使用情況,幫助社區完成應對工作。

必要時,協助部隊完成進一步工作。

中國應該有新的模式和標誌(就像很多年以前救護車改用生命之星為急救標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