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體育用品產業發展藍皮書2020》來了

《晉江體育用品產業發展藍皮書2020》來了

處在新一輪行業發展期的國內體育用品行業在2019年取得較為不俗成績,這點在晉江體育用品行業身上體現得更為明顯:上市公司業績亮眼,中小企業穩步發展,供應商領域屢有新品。


2019年,是國產運動品牌奮起的一年。從目前發展來看,國內體育用品行業競爭格局基本固定:安踏一騎絕塵,其他企業跟安踏的差距越拉越大。在這種情況下,跟隨者選擇了各不相同的競爭策略。嚐到國潮甜頭的李寧繼續聚焦於打造及鞏固中國李寧;喜歡探索新潮流的361°與各大熱門IP跨界合作推出聯名款,同時不斷強化出海國際化戰略;經歷零售渠道變革的特步啟動多品牌戰略,接連收購國外品牌。無論何種選擇,都能看出跟隨者目前還沒有足夠的實力或者說還不想與領先者直面抗衡,反而互相尋找對方的突破點加以學習。


國際體育用品行業競爭也是持續呈現兩強格局:Nike跟Adidas你爭我趕。而從市值角度考量,緊跟這兩家之後的,是已經把國內競爭者遠遠甩在身後的安踏體育。通過多次戰略性外延收購,安踏體育擁有了相對完善的品牌矩陣,實現了從專業運動到時尚運動,從大眾到高端市場的全面覆蓋。其他品牌方面,無論是前兩年異軍突起的Under Armour,或者是已經在細分領域佔據主導地位的Skechers等表現都不如預期,在短時間內都還無法撼動兩大巨頭的地位。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年報業績糟糕的Under Armour在2019年儘管挽回一些頹勢,但相比2015—2017年度仍有不小差距。


從宏觀數據來看,中國體育產業的紅利還未完全釋放。從2020年年初國家體育總局和國家統計局聯合發佈的2018年國家體育產業規模及增加值數據來看,2018年中國體育產業的總規模為2.657萬億元。其中,體育用品和相關產品製造業總規模為13201億元,但佔整體產業比重有所下降。從整個體育產業來看,距離5萬億元的市場預期仍有很大空間可以挖掘。對於以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製造為主的晉江來說雖然仍有很大的挖掘潛力,但是體育服務業的增長也是值得企業們去關注的。


當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時,體育產業將會有大的發展,中國的人均GDP去年突破1萬美元,但人均體育消費只相當於全球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1/10。由此可見,中國體育用品需求還沒有完全激發出來,不管是體育服務業或者體育製造業仍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可以發展。


要想在快速擴張的體育產業中佔據更大市場份額,創新是繞不開的關鍵詞。未來,體育用品企業發展的趨勢將是創新,而創新內容不應僅侷限在產品本身,還要在經營管理理念、塑造品牌、品牌忠誠度、客戶服務工作等方面多下功夫。此外,各個企業都應該找到適合自己、區別於其他企業的創新點,做到差異化經營,為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的目標貢獻一分力量,促使體育產業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


一、晉江體育用品業的競爭格局

(一)晉江體育產業發展態勢

2019年,晉江市體育製造業實現規上產值2152.75億元,增長9.1%;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39.2%,貢獻率為38.0%。其中,製鞋板塊規上產值1209.76億元,增長11.3%;服裝板塊927.13億元,增長6.6%,全國市場佔有率達20%以上,全球市場佔有率達8%以上。


在晉江體育用品業發展過程中,以安踏、特步、361°等為代表的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日益突出。


安踏瘋狂增長繼續,連續6年保持雙位數高歌猛進,創造出歷史最佳業績。2019年全年公司收入、歸母淨利潤同比增40.7%、30.3%至339.3億、53.4億元人民幣,成為國內首個營收破300億元的國際體育用品企業。同時,市值突破1500億港幣,再次穩固其全球僅次於Nike、Adidas的第三大市值運動品牌公司的地位,並且進一步拉開與後面的運動品牌的差距。


2019年,特步主品牌收入增加20.7%至人民幣77.1億元,毛利率為43.8%。加上自收購所得額外五個月收入貢獻及合資公司的年內收入,集團的收入達到人民幣81.83億元。不得不說,特步的轉型效果較為明顯。從2019年年報數據來看,特步權益持有人應占溢利為7.28億元,增幅達到11%,進一步穩固了特步作為國內前三大本土體育用品品牌之一的領先地位。


令人關注的還有361°集團。數據顯示,2019年,361°集團營業額達到56.319億元,同比增長8.6%;毛利22.696億元,同比增長7.8%;純利4.324億元,同比增長42.4%。其中,科技創新產品和IP跨界產品表現突出,2019年高新技術產品收入比例佔企業總營收的60%以上。2019年,361°打造的高達、穿越火線、小黃人、百事可樂等聯名IP產品均有不俗表現。361°董事會宣佈派發2019年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幣1.3分,連同已宣派的中期股息及特別股息全年共計派發股息人民幣9.5分,總派息比率約45.6%。這是在361°經歷前幾年的發展困境後,曬出的亮眼數據,雖然派息不高,但營收及利潤增長較為明顯。


科研投入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數據。2019年,361°科研投入佔年度營收3.8%(2018年4.1%),數據顯示2019年361°高新技術產品收入比例佔企業總營收的60%以上。


龍頭企業表現強勁的同時,在細分領域殺出了一匹黑馬——卡爾美,也讓人不得不重視。在2014年拿下卡爾美中國所有權後,2018年,晉江遠祥公司花了3億元獲得了卡爾美西班牙公司80%的股份。從所有權角度看,卡爾美已經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中國品牌,目前已發展成中國體育品牌中成長最快的足球運動品牌。


綜合來看,在發展製造業的同時,晉江的體育用品企業開始找尋新的發展突破口,往服務型方向進發,並且嘗試跨界與其他產業的合作,比如IP聯名款、更加重視線上渠道的電商打造、擴大加深整體體育產業的拓展,延展在行業產業鏈條上的佈局。


藉助電子競技這一“互聯網+體育”的紐帶,2018年,361°成為國內第一家發佈電競戰略的體育品牌,簽約了知名電競戰隊、推出了電競服飾產品線、打通線上線下資源、給電競產業帶入運動DNA,並且2019年以來還跨界針對年輕人的喜好,跟高達、CF、可口可樂等貼近年輕人的品牌IP進行互動,進一步擴展年輕人消費市場。


2019年,特步在繼續深耕自己具有傳統優勢的跑步系列賽事及自身打造的IP——特步“321跑步節”的同時,開始對籃球業務加大投入,成功簽約球星林書豪。


從產品銷售領域向體育培訓領域拓展的還有卡爾美。2018年,卡爾美成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夏令營的全新合作伙伴,不僅為小球員們提供了運動裝備和比賽用球,更協助承辦各個分營的組織機構共同推廣校園足球夏令營。目前,卡爾美不僅是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合作伙伴,還通過打造大學生五人制足球聯賽、冠名贊助亞洲大體聯足球亞洲盃、國際大體聯足球世界盃等賽事,讓更多青少年感受到競技體育的無限魅力。

《晉江體育用品產業發展藍皮書2020》來了


(二)晉江體育用品業的創新之路

目前,中國經濟正處於增長速度的換檔期、結構調整的陣痛期,大的社會經濟環境迫使我們朝著擴大內需、提高企業創新能力、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方向努力。


晉江體育用品業作為國內體育用品業中的主力軍,在經歷了數十年的蓬勃發展之後,受國際經濟環境不景氣和內部政策變化的影響,從2012年起,各大企業相繼進入調整期,“關店潮”“高庫存”等現象比比皆是。近年來,晉江體育用品業站在了行業發展的“十字路口”,既面臨挑戰,也擁有潛在機遇。


縱觀世界體育用品一線品牌的發展,創新均是其進一步向前躍進的“催化劑”。因此,仍然處在上行期的晉江體育用品行業轉型升級必須要找到屬於自己的創新點。目前,晉江體育用品業內部面臨的中小企業間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就算是大企業也存在缺乏能引領潮流的鞋品、細分仍然有所不足、自主創新水平較低等問題。要想從“困境”中走出,最關鍵的“武器”就是創新(包括技術創新、管理創新,以及提高智能製造)。


根據國家體育總局發佈的數據,2014—2017年,我國體育用品製造業總規模和增加值都呈現良好增勢。2014年我國體育用品製造業增加值為2547億元,到2017年已超過3200億元,達到3265億元。從增長速度看,整個體育用品製造業已逐漸走出前幾年的衰退期,整個行業逐步回暖,2014—2017年的行業年均增速為10.5%。


未來體育用品行業的發展,不僅要針對不同類型消費者開闢專項的運動用品市場,參與各類運動賽事的運作,還要借科技的力量不斷升級運動體驗,不應僅侷限在產品本身材料技術創新,還要在經營管理理念、塑造品牌、品牌忠誠度、客戶服務工作、跨界融合、提供專業化的服務等方面多下功夫。此外,各個企業都應該找到適合自己、區別於其他企業的創新點,做到差異化經營,為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的目標貢獻一分力量,促使體育產業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


二、中國體育用品業發展現狀


(一)中國經濟環境分析

01對我國GDP總量的分析

2019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990865億元,比上年增長6.1%(2018年同比增長6.0%)。在過去的五年間,我國GDP的增長率相較之前雖有所下降,但整體趨勢趨於平穩。結合世界整體的經濟發展形勢來看,我國GDP依然維持在一個較高的增長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1649億元,比上年增長8.0%。其中,全年全國網上零售額106324億元,比上年增長16.5%;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85239億元,增長19.5%,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0.7%,比上年提高2.3個百分點。


通過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國民經濟在“新常態”下繼續保持平穩運行,呈現增長平穩、結構優化、質量提升的良好態勢,GDP總量保持了穩定的增長。與此同時,伴隨著世界經濟形勢的復甦與回暖,國內市場整體上保持了穩定與發展的態勢。這種相對寬鬆的經濟發展環境對於體育用品行業的繼續發展,特別是在供給端進行改革與轉型是有利的。


從產業結構上看,第二、第三產業同時都保持超過3%的增長率,第三產業的增長率是第一產業的兩倍以上。傳統意義上的體育用品行業屬於第二產業,而第二產業整體的發展趨勢則反映了市場對工業產品的積極回應。這種相對積極的市場需求情況對體育用品行業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機遇。與此同時,第三產業保持了6.9%的增長率,這對於體育用品業的發展更是一個極大的利好。體育用品業的發展離不開第三產業,特別是體育服務業的發展。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髮展,人們的健康意識不斷增強,消費者對於體育健身、體育賽事等的需求不斷增加,這些方面都直接影響並刺激體育用品需求的變化。體育產業的進一步擴大發展為體育用品業的發展壯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02我國進出口情況分析

外貿方面,據海關統計,2019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1.54萬億元人民幣,比2018年增長3.4%。其中,出口17.23萬億元,增長5%;進口14.31萬億元,增長1.6%;貿易順差2.92萬億元,擴大25.4%。我國外貿發展呈現了總體平穩、穩中提質的態勢。


分析認為,2019年全球經貿環境複雜多變,中美貿易摩擦懸而未決,以鞋類為代表的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頂住壓力,在2019年繼續保持出口增長態勢,鞋類數量增長雖然不明顯,但金額增長達到6.3%。受益於“一帶一路”沿線建設,對東盟、巴西、俄羅斯的增長趨勢顯著均在7%以上,歐盟也達到5.5%。


總體而言,目前,俄羅斯和印度等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有所加快,進口需求穩步增長。但受全球復甦進程放緩、貿易摩擦效應逐漸顯現、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等因素影響,2020年我國外貿增長面臨的下行壓力將有所加大,預計我國外貿增速將略低於2019年,鞋服紡織行業新一年面臨的全球貿易形勢將更加複雜嚴峻。


03我國居民收入與消費情況分析

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比上年增長8.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8%。


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比上年增長7.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39244元,增長7.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比上年增長9.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4389元,增長10.1%。


可以看到,我國無論是城鎮居民還是農村居民的收入都繼續保持增長的趨勢,但增長勢頭有所減緩。受收入增長放緩的影響,城鄉居民在消費支出方面雖然同樣保持了增長的趨勢,但增長速度在減緩。受不同消費觀念及價格因素的影響,城鎮居民仍是消費市場的主力軍,但農村市場的潛力不可忽視,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更是高於城鎮居民。由於市場整體消費支出增長的放緩,體育用品行業在保持高增長與發展速度方面面臨比較大的競爭壓力。同時,伴隨著國際巨頭渠道的進一步下沉,國內體育用品龍頭為了保證銷量增長,將更多注意力投向農村市場,一些小品牌的生存市場進一步被壓縮,小品牌生存環境無疑將變得更加惡劣。


(二)中國體育用品業的發展現狀

2020年1月20日,國家體育總局和國家統計局聯合發佈2018年國家體育產業規模及增加值數據的公告。經核算,2018年,國家體育產業總產出(總規模)為2.657萬億元,增加值為10078億元,體育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1%。從名義增長看,總產出比2017年增長20.8%,增加值增長了29.01%。


從國家體育產業11個大類看,體育用品和相關產品製造業總產出和增加值最大,分別為13201億元和3399億元,佔國家體育產業總產出和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49.7%和33.7%;體育服務業(除體育用品和相關產品製造業、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外的其他9大類)繼續保持快速發展勢頭,總產出在體育產業中所佔比重繼續上升,從2017年的36.5%上升到2018年的47.9%,增加值則是從2017年的56.9%上升到2018年的63.3%。其中,直接與公眾體育消費相關的體育競賽表演活動、體育健身休閒活動增長突出,增長速度分別達到54.5%和86.56%。此外,我國體育場館、健身步道、體育公園等全民健身設施建設力度不減,同比增長速度達30.2%(2018年94.7%),增幅放緩較為明顯,反映出我國體育場地設施建設仍然較高速增長,但已經開始回落,建設已經取得階段性的成果,重點開始轉向體育服務業。


產業數據最能反映一個產業的發展現狀、走勢和潛力。統計數據表明,隨著政策紅利的逐步釋放,體育產業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新“風口”。2019年,我國體育用品行業的爭奪已經進入了新的週期。安踏將目標朝向耐克、阿迪等;李寧需要在復甦中進一步解決自身問題,藉助國潮的興起進一步拓展;特步、361°也在彌補各自短板,深耕各自的優勢領域。


在行業發展的同時,知識產權也得到業界日益重視。特別是在各大品牌進一步走向國際化的當下,知識產權成為業界重中之重。面對越來越複雜的國際競爭,中國民族品牌務必要樹立很強的憂患意識、品牌意識、知識產權戰略意識,從公司成立的時候就要規劃這個問題,要守法、誠信。只有勇敢地扯掉“山寨”的外衣,戒除急功近利的心態,學會運用創新、誠信、契約的手段,才能真正創造屬於自己的品牌價值。


(三)中國體育用品業競爭格局分析

隨著人們對健身等的要求越來越高,對體育用品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優勝劣汰進一步加劇。因此,體育用品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產品的科技含量逐漸成為其生存和發展的關鍵。2019年,是國產運動品牌分化的一年,在這一年,部分國產運動品牌取得了突出的成績,但不同企業的發展情況卻不盡相同。

《晉江體育用品產業發展藍皮書2020》來了

01營收規模:2019年安踏繼續超過其他三家之和

根據四家企業的營收規模,大致分為三組:安踏和李寧營收都超過百億人民幣,且二者都曾坐上國產體育品牌的頭把交椅,但目前安踏一騎絕塵。特步營收增幅超過361°,361°則是繼續在去年50億人民幣的基礎上穩步增長。


2019年,安踏創造了有史以來的最佳業績,而且已連續6年保持雙位數的增幅。2019年全年營收339.3億元,比其他三家公司加起來還要多;股東應占溢利53.44億元人民幣,超過其他三家公司淨利潤之和近兩倍。且成長性強勁,營收和淨利潤增速分別高達40.8%、30.3%,兩項指標連續6年保持雙位數增長。截至2020年4月14日,安踏總市值1607.66億港元,是李寧的2.5倍多。


李寧也很努力。2019年李寧年報超預期,剔除2.34億紅雙喜土地出讓帶來的一次性收益,李寧的利潤增長率也是四大品牌中的最高者,為74%;強勁零售增長帶動各渠道收入增長和盈利能力提升,收入高增的同時最出色的是其營運資本管理。2019年公司存貨絕對值增長13.5%至14.1億元,但週轉效率提升明顯,整體存貨從4.9個月下降到4.2個月,店鋪存貨從4.2個月下降到3.4個月;應收賬款絕對值下降26%至6.9億元,由此公司在收入大漲32%的同時營運資本下降16%,帶動經營現金流同比大增110%,即使剔除會計準則變化帶來的影響,經營性現金流同比也有90%的增長。

《晉江體育用品產業發展藍皮書2020》來了

為了向專業體育品牌轉型,在日趨擁擠的體育市場中闖出一條道路,2019年,特步透過納入帕拉丁、蓋世威、索康尼及邁樂四個新品牌,並結合其主品牌形成產品組合五個品牌,針對大眾運動、專業運動和時尚運動等三個不同市場進行戰略佈局。2019年,特步交出多品牌運營戰略的首個成績單,特步主品牌收入增加20.7%至人民幣77.1億元,毛利率為43.8%。加上自收購所得額外五個月收入貢獻及合資公司的年內收入,集團的收入達到人民幣81億元。


361°則有擺脫近幾年的困境的趨勢。2019年361°集團營業額達到56.32億元,同比增長8.6%;毛利為22.696億元,同比增長7.8%;純利4.324億元,同比增長42.4%。361°的鞋類和服裝兩大核心產品均呈上升趨勢,銷售額分別同比增長7.9%及3.0%;361°童裝保持增長動力,營業額同比增長22.4%;電子商務業務的網上專供品銷售收益增加23.9%。

《晉江體育用品產業發展藍皮書2020》來了

02盈利及管理、銷售和財務支出情況

從盈利能力來看,安踏、李寧、特步、361°的毛利率依次下降(已剔除李寧賣地收入),作為行業龍頭,安踏擁有更強的產品定價能力,因而毛利率最高。從淨利率來看,也是安踏、李寧、特步、361°依次降低。

《晉江體育用品產業發展藍皮書2020》來了

進一步對比四家企業三項費用開支:銷售費用、行政管理開支和財務成本佔收入比重可見,安踏的銷售費用佔比最高,李寧則是行政管理開支佔比最高。行政管理費用過高,擠壓了李寧的淨利潤空間。特步與361的支出情況佔比基本一致,符合正常的支出情況。


光環之下仍有隱憂,2017—2019年安踏銷售淨利率分別為18.92%、17.55%、16.58%。同時,2019年安踏負債總值從78.54億元猛增至201.57億元。


導致兩大指標在2019年雙雙出現“隱憂”,和安踏收購了亞瑪芬體育分不開。財報顯示,亞瑪芬體育在去年的9個月時間裡,收入約為174.99億元,但全面虧損總額卻高達12億元。安踏在承擔高額的收購費用後,還需要為亞瑪芬體育一部分虧損買單,這也是為什麼銷售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李寧通過強勁零售增長帶動各渠道收入增長及盈利能力提升。2019年,該公司成人裝全渠道零售流水增長28%,其中線上增長30%~40%,線下增長26%(ASP的增長貢獻低雙位數、量的增長貢獻中雙位數)。高零售流水帶動公司線上加盟、線下加盟、線下直營報表收入分別增長41%、40%、16%。


李寧收入高增長,營運資本管理亦有變化。2019年公司存貨絕對值增長13.5%至14.1億元,但週轉效率提升明顯,整體存貨從4.9個月下降到4.2個月,店鋪存貨從4.2個月下降到3.4個月;應收賬款絕對值下降26%至6.9億元,由此公司在收入大漲32%的同時營運資本下降16%,帶動經營現金流同比大增110%,即使剔除會計準則變化帶來的影響,經營性現金流同比也有90%的增長。但相應的管理成本也是成為擠壓李寧利潤空間的主因。


03疫情下的門店及庫存運轉

據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中國地區安踏和安踏兒童門店總計達到10516家;而中國內地、香港、澳門及新加坡斐樂相關門店1951家。


李寧中國地區的銷售點數量(不包括李寧YOUNG)則共計6449個,比2019年初淨增加105個;李寧YOUNG銷售點數量共計1101個,淨增加308個。


特步在中國及海外擁有6379家門店,較2018年新增149家;361°也有5519間核心品牌門店。


龐大的門店數量,在疫情衝擊下,反而成為眾品牌隱憂。


3月27日,李寧公司聯席行政總裁錢煒在全年業績發佈會上對包括時代週報在內的媒體直言:“2月份因為整體客流大幅度減少和門店相應地停業,從2月份開始,的確給我們店鋪線下業績帶來非常大的影響。”


3月24日,安踏集團執行董事、集團總裁鄭捷在業績交流會上透露,公司一季度受疫情影響,預計安踏品牌線下銷售將下滑20%~30%,斐樂品牌線下業務下滑10%~20%,綜合疫情影響,該公司上半年業績預計同比下滑10%~15%。


財報顯示,預計2020年底中國內地安踏門店將縮減至10200~10300家,而中國內地、香港、澳門及新加坡FILA店將調整到2000~2100家。


此外,疫情多米諾骨牌還波及各大賽事的舉辦。因疫情影響,多項大型體育賽事不得不延期、取消。


不過,安踏和李寧方面均表示,體育賽事的延期對公司影響並不大,有信心進行應對。

《晉江體育用品產業發展藍皮書2020》來了

04研發投入:361°比率最高

“開店就賺錢”的時代已成歷史,近年來國產體育品牌都在加大產品研發投入,以打造差異化產品。從財報披露的數據來看,2019年安踏研發活動成本比率下降至2.3%,達到近五年的新低。安踏表示,這是集團收益顯著增長所致。由於收購了亞瑪芬,所以從研發費用總額來說,安踏實際上的投入還是四品牌中最高的。


361°儘管營收最低,但研發支出佔收入比卻高於其他品牌,為3.8%。特步國際與李寧的投入,以李寧稍微佔優勢,可以看出李寧還是更重視科技創新。


從絕對值來說,安踏投入的人員與費用總額都是最高的,說明安踏在品牌收購的路上仍然不忘記研發的重要性。這也充分說明創新是企業的生命力。

《晉江體育用品產業發展藍皮書2020》來了

05電商:李寧旗艦店粉絲繼續領跑

四大品牌都通過官方網站及京東、天貓旗艦店,銷售線上專供品及線下產品。從天貓旗艦店粉絲數來看,李寧粉絲數最多,天貓旗艦店粉絲數排名與我們在線上發起的調查結果保持一致,顯示出李寧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依然牢固。


2019年,李寧電商渠道收入實現50%~60%的高速增長。李寧、361°電商渠道收入佔比相當,分別為22.5%、23.9%。361°電商網上專供品收入增加至9.18億元,佔總收入的16.3%。2020年疫情期間,安踏電商業務增長50%。


06童裝:廝殺激烈安踏持續加碼

安踏在兒童業務的開拓也很賣力。2019年9月安踏兒童以“少年頑家”為主題正式亮相2020紐約時裝週,成為第一家登陸紐約時裝週的中國兒童運動品牌。隨後更是推出“頑家·源”“頑家·耀”和“頑家·能”三大系列,並以“WILD PARK”為主題打造了4.0門店,打造極致“頑”體驗。除了安踏兒童外,它還通過FILAKIDS、KINGKOW繼續加碼經營高端童裝。


李寧通過旗下品牌李寧YOUNG開展童裝業務,截至2018年底共有793家線下門店。


特步的童裝業務遠遠落後於其他品牌。2016—2017年,特步對童裝銷售點進行了裁撤,關閉了350家門店。截至2019年底,特步童裝銷售點為450個,對其貢獻微乎其微。


361°2010年起切入童裝業務,目前童裝已成為其支柱板塊。截至2018年底,361°共有1837個童裝銷售網點,2019年童裝收入9.99億元,佔集團總收入的17.5%。營收增長乏力的361°對童裝業務寄予厚望,但2019年童裝並未帶來亮眼的表現。


07國際化:收購和多品牌運營

中國公司培育國際化大品牌並不容易。安踏表示在收購亞瑪芬後,令品牌能力進一步增強,運營表現改善,鞏固了在行業中的地位。2019年,安踏“單聚焦、多品牌、全渠道”戰略升級,並實行“協調孵化·價值銷售·國際化”的運營模式,正式邁向國際化道路。


李寧是最早體會到國際化失意的品牌,2008年收購意大利品牌樂途(Lotto),高舉“國際化”路線卻陷入尷尬境地,終於於2012年收縮國際化戰線,重新聚焦國內。2019年,李寧仍然將注意力集中於國內市場。


361°從2014年起進軍國際市場,在巴西、美國、歐洲分別有1316個、986個、518個銷售網點。2018年,其國際業務銷售增加4.5%至0.93億元,佔總收入的1.8%。2019年更注重將品牌傳播與消費者喜好進一步結合,積極拓展與知名及經典的IP合作。與備受矚目的高達、百事可樂、小黃人、穿越火線、天津手錶廠等合作,推出符合消費者偏好的聯名系列產品,以創新的產品,為品牌贏得新的消費群體,提升品牌的形象及受歡迎程度。


特步於2018年開始在越南和印度開店,於2019年9月在倫敦時裝週推出與英國設計師品牌荷蘭屋合作的“跑出位”系列,成為首個在英國領先的時尚盛典上亮相其系列的中國體育用品品牌。此外,還和知名第三方知識產權合作推出各種跨界系列,如貓和老鼠、蝙蝠俠、Smiley、穆罕默德·阿里及變形金剛。

《晉江體育用品產業發展藍皮書2020》來了

三、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一)中國體育用品業宏觀狀況分析

自國務院2014年印發了《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後,對於中國體育產業來說,2019年體育產業的發展再次得到關注,在《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發佈5週年之際,2019年國務院又出臺了《關於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為未來中國體育產業發展指明瞭前進動力。


而作為目前我國體育產業的主力軍,晉江體育用品業也迎來了再次發力的春天。在這次發展的過程中,依然存在若干問題。


01產業人才缺口較大

體育產業的發展,人才是基礎。人才資源是構成企業素質、技術創新的核心因素,在產業競爭中起到關鍵作用。


在國家大力扶持體育產業發展的同時,產業人才匱乏會阻礙產業的發展。根據《中國青年報》的報道,體育營銷、體育經紀、體育賽事管理、體育與互聯網科技融合等體育產業範圍內的細分行業,對於人才的素質要求都是綜合性的,但目前國內的體育人才情況是懂體育的人不具備其他領域的專業素養,其他領域的高水平人才又不懂體育。體育用品業的人才所需要的知識包括體育、產品營銷、工業設計、互聯網科技、金融等多個方面的知識,當前體育用品業的發展缺乏這些方面的人才。從原因上看,體育用品業人才的匱乏與我國教育體系直接相關,我國體育院校及師範院校體育專業培養的主要是教練員和體育教師,而未系統形成體育產業人才培養體系。例如目前我國沒有一所體育院校設立了專門針對體育用品及工藝品的設計專業。因此,體育用品業在國家利好政策的推動下,迎來了發展的春天,但當前最重要的著手點是要加快人才培養。

《晉江體育用品產業發展藍皮書2020》來了

02近幾年體育用品出口貿易基礎回暖

我國體育用品出口規模在2012年減少後,根據國家體育總局發佈的數據,在出口市場方面:2014-2015年,我國體育用品業產品出口額呈上升趨勢;2016年,我國體育用品業產品出口額為161.6億美元,同比下降17.3%;2017年,我國體育用品業產品出口額為168.3億美元,同比增長4.1%,行業整體有所回暖。出口產品中,“其他健身及康復器械”出口額最大,2017年共出口22.2億美元,同比增長8.0%。


據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0月,我國體育用品出口金額為95094.4萬美元,同比增長8.5%;2019年11月,我國體育用品出口金額為94978.5萬美元,同比增長6.6%;2019年1-12月,中國體育用品出口金額為11214482萬美元,同比增長9%。


近年來,我國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升削弱了我國世界體育用品製造工廠的優勢,但由於體育用品業企業加快科技研發,使產品的科技含量進一步增加,從而緩衝了勞動力成本上升給體育用品出口帶來的影響。


今年上半年由於疫情導致出口暴跌,但是我們相信,擁有完善產業鏈及外向型基礎的晉江體育用品行業將在疫情結束後再次獲得較為可觀的外貿訂單,而這種訂單對於大部分體育產業企業來說將起到“強心劑”的作用。


03冰雪體育用品業發展強勁

戶外運動已經成為休閒體育發展的新方式。其中,冬季戶外運動以冰雪運動為主,活動區域主要位於我國的東北三省及北京周邊地區。由於冰雪運動對體育用品的要求較高,其產品的科技含量高於其他運動產品的科技含量。隨著人們對冰雪運動興趣的不斷提高,每年參加滑雪等戶外休閒活動的人不斷增多。截至2018年年底,國內共有滑雪場742家,比2017年新增39家,增幅為5.55%。在2000年和2015年,國內滑雪場數量分別迎來兩次較大幅度的增長,2015年之後增速逐漸放緩。2018年,國內滑雪人次達1970萬,同比增速為12.57%,自2015年以來也呈現下滑趨勢,2018年滑雪者人數為1320萬人,同比增速降至個位數,為9.09%。


2022年冬季奧運會申辦成功,將使我國冰雪運動的場館設施更加完善,參與冰雪運動的人將進一步增加,冰雪運動的發展也會加速。因此,冰雪運動的發展最直接受益的就是冰雪體育用品製造業,這將為我國體育用品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從“以冬奧會為契機,推進全民健身”,到“大力推進冰雪運動推廣”“京津冀重點建設引領”,再到“開發崇禮雪場”“重點開發大眾冰雪裝備器材”,國務院和國家體育總局等部門頒佈一系列政策,逐步深入地推進冰雪產業的建設和發展。“三億人上冰雪”“冰雪產業總規模達到10000億元”將成為未來幾年冰雪產業的主題詞。


2019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了《關於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大力發展冰雪運動的意見》,併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意見》指出,我國將加快發展冰雪產業,積極培育市場主體,實施品牌戰略,推動建立一批產業規模較大的冰雪集聚區,發展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市場競爭力較強的冰雪產業企業,興建一批覆合型冰雪旅遊基地和冰雪運動中心。


對於晉江的體育用品業而言,冰雪運動所帶來的機遇將會更集中在安踏、361°等企業身上體現。通過與迪桑特、ONE WAY的強強聯合,安踏和361°早在幾年前就已經佈局冰雪運動。


2019年國家體育總局冬運中心推出“中國冰雪安踏獎勵計劃”,這是冬運中心與社會企業合作的一次有益嘗試,也是安踏佈局冰雪運動的新舉措。

《晉江體育用品產業發展藍皮書2020》來了

04電子競技成為體育品牌新戰場

2019年是電子競技融入現代體育、在大眾文娛生活中佔據更重要地位的一年,電子競技開始走向正面化、規範化、職業化。


據普華永道發佈的《2019體育產業報告》顯示,電子競技連續兩年在收入增加潛力方面排名第一,所有地區無一例外。作為真正的全球性運動,足球和籃球再一次在收入增加潛力方面領先其他傳統運動。一個有趣的變化是都市輕運動進入今年的排名,並在納入後立刻躋身前十,這證實了運動與生活方式之間的融合日益緊密。


電競最大的衝擊力,在於其用戶基數的龐大和年輕化。企鵝智酷《2019中國電競發展報告》顯示,當前電競用戶預計突破3.5億,產業生態規模將達到138億元,同時在全球範圍內的電子競技觀眾總數將增長至4.54億人,同比增長15%。其實電競核心愛好者約佔2.01億(同比增長16.3%),非核心觀眾(偶爾觀看)數將達到2.53億(同比增長4%),主要人數集中在25~35歲,佔比超過52.2%,這與運動品牌主要用戶群體一致。所以對大多數運動品牌來說,跨界電競抓住了年輕人的目光,則掌控了品牌的命脈。


可以肯定的是,以LPL、KPL為代表的電競賽事,正在成為體育品牌在英超、CBA等體育賽事外的又一個新戰場。未來還會不斷有主流品牌殺入這個領域,搶奪3億年輕人的市場。


(二)晉江體育用品業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在國家利好政策的影響下,我國體育用品業在2017-2019年三年的時間內取得不俗成績,特別是2019年的龍頭企業年報相當亮眼。但復甦回暖之後,未來幾年體育用品業發展趨勢如何?晉江的體育用品行業又該如何抓住這些趨勢?在此,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大膽預測。


01疫情影響不可忽視,但前途仍然光明

由於過去幾年對體育用品需求的過高估計及宏觀經濟增速的放緩,導致中國體育用品行業處於調整階段。在經過積極調整後,行業整體已經呈現出一定的回暖跡象,訂單成績明顯回升;企業轉型效果明顯,對產品定位明確,差異化競爭成為主流;國際對外貿易受貿易摩擦影響波動不斷,但是總體情況良好;體育用品上市企業財報業績提升明顯。儘管疫情影響還將持續一段時間,但是公眾體育鍛煉、強身健體的需求放大。因此,體育行業將會重新贏得消費者的追捧。疫情過後,在消費者心目中建立良好品牌形象口碑的企業,無疑將獲得比以往同期更好的營業收入,而且企業從各方主動創新、積極應對,重回良性發展道路指日可待。


02品牌矩陣更加明顯

在產品差異化發展的過程中,體育鞋服市場進一步細化,形成了針對不同消費者的子市場。各大運動品牌在2018年進一步加強了品牌佈局,一方面通過收購或者成立合資公司,擴大品牌數量,進入足球、籃球、冰雪項目、瑜伽女性運動、社區等新領域;另一方面,多個品牌也積極佈局兒童、青少年、電競市場。


安踏體育的成績斐然與其旗下的多元化品牌關係很大,通過收購亞瑪芬體育、斐樂(FILA)等擁有了相對完善的品牌矩陣,實現了從專業運動到時尚運動,從大眾到高端市場的全面覆蓋。旗下不僅包括主品牌安踏,還包括安踏兒童、戶外品牌迪桑特(DESCENTE)、運動時尚品牌斐樂(FILA)、FILAKIDS和最新收購的亞瑪芬體育。DESCENTE、FILA與FILAKIDS的受眾人群是中高端,而安踏、安踏兒童是面向大眾的品牌。安踏通過不同品牌的組合,來迎合不同收入群體的消費者對運動服飾的需求。2019年斐樂FILA品牌收益達人民幣147.7億元,增長73.9%,貢獻總營收的43.5%,併為安踏開拓了受眾人群。財報指出,主品牌安踏收益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安踏品牌及其產品的市場認知度提升帶動安踏品牌收益穩定增長及安踏兒童收益顯著。


2019年特步通過納入帕拉丁、蓋世威、索康尼及邁樂四個新品牌,並結合特步主品牌形成產品組合五個品牌。特步也表示,2019年是特步的里程碑,特步由本土品牌蛻變為全球體育用品企業,特步一直致力於公司重組,由品牌及產品、到特步成人及特步兒童系列的供應鏈和分銷的戰略轉型。年報指出電子商務業務佔集團收入的20%以上,隨著疫情的到來,線上的剛需進一步釋放,特步的電子商務業務將成為支撐特步上半年營收的重要來源。


同樣,361°也持續採用包括361°、361°童裝及戶外品牌ONE WAY的多品牌策略,其中,童裝方面表現突出。2018年,361°童裝的收益延續強勁勢頭,增長14.7%至8.16億元(2017年為7.111億元),佔集團營業額的15.7%;童裝業務已建立成熟的客戶基礎,且增長潛力巨大。


03國際化佈局進一步加快

在國際體育用品巨頭渠道不斷下沉、傳統歐美市場競爭態勢依然激烈的時候,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南美市場等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將有望成為中國體育用品品牌的下一個發展突破口。


為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及持續擴大在全球的知名度和影響力,361°成為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的官方合作伙伴。據361°2019年年報顯示,361°積極佈局具有增長潛力的國際市場,拓展361°的國際業務市場範圍,已在美國、巴西及歐洲設立全資附屬公司,通過當地銷售團隊將361°國際線的產品賣斷給當地的多品牌體育用品店。


截至2019年12月,分別在巴西、美國、歐洲及中國臺灣有1549個、225個、827個及75個出售361°國際線產品的銷售網點,併成功進入摩洛哥、吉爾吉斯斯坦、菲律賓、澳大利亞等新市場。未來,361°將繼續發掘及擴展至具增長潛力的海外國家及地區。361°國際業務貢獻本集團收益的約2.3%,增長率為41.4%。


2019年坐穩國內品牌第一的安踏,其主導的投資者財團完成了中國服裝行業及中國體育用品產業歷史上最大的一筆海外收購案——收購Amer Sports,繼而提出了2020年的升級戰略“協同孵化·價值零售·國際化”,正式邁向國際化。


04足球概念持續升溫

2015年,醞釀已久的《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終於在兩會後公佈。《方案》將發展足球運動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預示著足球市場將成為中國體育經濟新一輪增長的排頭兵,而體育用品企業更是無法忽視這一機會。


根據教育部統計數據,截至2019年12月,已在全國38萬所中小學中遴選認定校園足球特色學校27059所,設立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38個,遴選校園足球試點縣(區)160個,在全國佈局建設“滿天星”訓練營80個,招收高水平足球隊高校181所。制定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基本標準,面向近2000萬在校生每週開設1節足球課,組織課餘訓練和校內聯賽。2019年中國足球產業相關崗位人才需求激增,較2018年世界盃賽前增長33.8%,其中,足球教練崗位增幅超過50%。


2018年5月,皇家西班牙人足球俱樂部與卡爾美正式簽約,在接下來的四個賽季中,卡爾美將為西班牙人俱樂部所有體育隊伍提供運動裝備贊助。而在2019年3月2日,現效力於西甲皇家西班牙人足球俱樂部的中國球員武磊打入自己登陸西甲以來的處子球,成為首位在西甲賽場上獲得進球的中國球員。武磊身上的卡爾美球衣掀起了一波流行,也帶動了卡爾美的品牌知名度。


2018年3月7日,安踏在杭州正式宣佈成為浙江綠城俱樂部合作伙伴及運動裝備贊助商,併發布浙江綠城2018賽季主客場球衣。這是安踏第一次與職業足球俱樂部合作。


公開數據顯示,全球足球產業年產值超過5000億美元,佔體育產值比重超過40%,堪稱“世界第17大經濟體”。全球球迷超過16億人,中國球迷就超過3億人。可以想象,3億球迷所支撐的將是一個從俱樂部的經營、賽事的轉播到青少年的培養等資源的龐大產業鏈條,這為投資足球的企業提供了巨大的商機。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國足球產業未來4至5年內有望迎來井噴式發展。按照中國體育產業2萬億元市場空間計算,業界人士對於足球產業的想象是至少8000億元規模。


種種跡象表明,足球產業正在邁入黃金髮展時代,其所蘊藏的巨大商業潛力也將逐步被資本市場挖掘和消化,產業空間巨大、產業鏈覆蓋面積廣泛、涉及領域眾多等特點將使行業內的參與者與競爭者共同分享時代紅利。


05體育用品行業標準進一步規範,

消費需求高端化

近年來,中國體育產業取得了快速的發展,體育用品業作為體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體育消費提供了巨大的供給。同時,隨著我國國民收入的不斷提高,體育消費市場也在不斷成熟,國民的體育需求與消費已經呈現出高層次、高質量、高品質的特點。


2019年,中國體育用品業聯合會受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司委託主持制定的《青少年體育器材技術規範》已出臺,並在多地體育局開辦的相關培訓班中使用。已經實施的《二代室外健身器材通用要求》團體標準推動了健身器材智能化的技術革新和應用的普及,也已成為國家體育總局和全國各省市體育系統二代室外健身器材招標採購的技術依據。同時,中國體育用品業聯合會還承接了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委託的《智慧健身場所信息傳輸技術規範》《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測試器材配置與要求》團體標準的研製任務,幫助政府進一步把全民健身的科學性、便捷性傳遞給大眾。


我國作為體育用品製造業大國,行業的發展需要注重行業標準的制定,行業標準能夠更好地指導體育用品業向國際化方向發展。因此,2020年我國體育用品業的行業標準也將繼續深入各領域,進一步幫助我國體育產業走向世界,邁向國際化。


(中國·晉江鞋業發展指數辦公室、晉江經濟報社聯合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