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渤海”最早指珠江口!《山海經證真 14》

《山海經證真 14》《 南次三經》原文解析:雲南、廣西、廣東、福建

【每次開頭都說點題外話:很多初學者都對《山海經》抱有好奇心,就是獵奇心理。中國現在的年輕人,尤其是伴隨電視長大的80後這一代人,想象力比較匱乏,動畫片對其心理成長影響頗大,但是理性思維就差很多,總以為世間存在什麼“怪獸”,怪獸其實在大家心裡。有時間好奇怪獸,不如去多學學動物學,多研究古文字,多看書,就會知道什麼叫少見多怪了。本號雖然本著解密的角度來解讀《山海經》,但是對所謂的“怪獸說”向來嗤之以鼻。如果沒有點百科知識、全面的認識,基本的邏輯,堅強的意志和決心,就本著獵奇心理來《山海經》裡看怪獸,實在是太小兒科,太不入流了。也希望讀者不要把這些不著調的東西拿來提問討論。本號研究的重點並不在此。你要說它怪,就先看看你自己的生活環境和基本認識,對地理、對動物瞭解多少,對古文字,對古文獻,瞭解多少?如果你懂了,什麼都不怪了。如果你啥都不懂,就覺得啥都怪了。連個貓兒蓋屎都覺得稀奇,那還有什麼好說的呢?】


南次三山之首,曰天虞之山。其下多水,不可以上。

【按,此“天虞之山”為西江上源南盤江源頭所出的雲南曲靖烏蒙山脈馬雄山2444米,這裡是珠江流域的西端,雲南省的東部。】


原來“渤海”最早指珠江口!《山海經證真 14》

珠江源:雲南曲靖馬雄山

東五百里曰禱過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犀、兕,多象。

有鳥焉,其狀如鵁而白首三足人面,其名曰瞿如,其鳴自號也。

泿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海。

其中有虎蛟,其狀魚身而蛇尾,其音如鴛鴦,食者不腫,可以已痔。

【按,此“禱過之山”距離曲靖烏蒙山與下文南丹鳳凰山都是“五百里”,應為盤龍河源頭,雲南文山州老君山。多犀、兕、象這些大型動物與這裡的自然條件是符合的。山名“禱過”,實在稀奇。似為當地宗教場所,考古發現有新石器時代“大王巖崖畫”,或為當地古人“禱過”之所,因以名之。分子人類學及考古學研究揭示,數萬年前雲貴高原東部包括文山州一帶正是古人類遷徙進入中國的一個重要的中轉站。此地在北迴歸線一帶,一年中有日中無影的情形發生,或許為古人所注意或以為神奇也未可知。

“泿水”南流注於海,此泿水應即文山州盤龍河,古稱為“壼水”,音近。(筆者的經驗提醒讀者,注意“壼”不是“壺”。)流經越南最後匯入南海北部灣。“海”即南海“北部灣”。】


原來“渤海”最早指珠江口!《山海經證真 14》

文山盤龍河,最後從越南流入北部灣

////// 資料一:古稱壼水,又稱盤龍河、開化大河、清大河。因河道蜿蜒曲折,盤如游龍,故名。紅河支流。在雲南省東南部。源於老君山一帶,南流經文山、馬關、麻栗坡等縣,在麻栗坡縣天保農場南部船頭附近入越南境內,稱瀘江。在越南北部入紅河。長513千米,其中中國境內長279千米,流域面積6123平方千米。沿途多石灰岩峽谷和地下河。在硯山、文山縣境為主要灌溉水源。干支流建有多座水電站。//////

//////資料二:大王巖崖畫位於麻栗坡縣城東500米處的羊角堖的石壁上。崖畫分兩組,1號崖畫在石壁東側,畫面高8米,寬6米,可見人物、動物形象31個,色彩對比鮮明,形象逼真;2號崖畫在1號崖畫的右下側約20米處,高3米,寬約20米,可見圖像13個,人物不畫五官,軀幹呈三角形,四肢形態各異。兩組崖畫,經鑑定為新石器時代的作品,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人物的手、軀幹、腳基本寫實,然而頭部卻充滿了藝術的想像力。頭很大,眼的位置高,最有特色的是鼻和嘴,構思奇妙,想像豐富,充滿了荒誕色彩和浪漫手法,使人看上去似有嘴又無嘴,似無鼻又有鼻。崖畫上紅黑白組合協調,豔麗明快,色彩對比強烈。//////


原來“渤海”最早指珠江口!《山海經證真 14》

文山大王巖崖畫或與《山海經》禱過之山相關

又東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渤海。

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

【按,我國丹砂主要出產於湖南沅陵、新晃、貴州銅仁以及廣西南丹等地。前三處皆在長江流域長江干流以南,所以江河基本上都是北流入江,並無南流入海者。南流入海只能是珠江流域的河流,所以判斷此丹穴之山即廣西河池市南丹縣鳳凰山脈,歷來出產丹砂的丹爐山,此丹水應即珠江主流西江廣西西段“紅水河”。

原來“渤海”最早指珠江口!《山海經證真 14》

廣西河池南丹丹爐山


原來“渤海”最早指珠江口!《山海經證真 14》

丹砂、硃砂:古代重要的紅色顏料,也是道士煉丹的主要原料,成分主要是有毒的汞

此“渤海”並非北方遼東半島與山東半島之間的水域,北方這個渤海在《孟子》等書裡還是叫“北海”。“海內西經”、“海內東經”以及後附的“水經”裡多次提及“渤海”,均指膠遼之間的渤海。《史記 高祖本紀》“北有勃海之利”索隱“《齊都賦》雲海旁出為勃”,從而流傳開來。此渤海也不是北部灣,前文已有提及北部灣,就只是叫“海”。可見此渤海相當奇特,筆者推斷此“渤海”就是指珠江口,即後代的伶仃洋、虎門、獅子洋一帶江海相接的水域。或許因為“渤海”是通用名稱,像《說文》那樣認為泛指海灣,如同“三成而為崑崙丘”一樣,崑崙也從最初的泛指變為後來的特指。但是這種說法總覺得牽強,因為海灣實在太多了,叫渤海的卻不多,海灣在古代其實多稱為“澳”。所以筆者認為渤海之渤或許另有涵義,比如潮高浪勃,當時珠江口海域比現在廣大開闊不止十倍,口大底小喇叭狀,海水潮汐經常洶湧返潮,形成高潮狂浪,導致海水倒灌入珠江,與杭州灣錢塘潮相比應該也是不相上下。或以此而得名“渤”,或是在情理之中。


原來“渤海”最早指珠江口!《山海經證真 14》

渤海:這裡顯然指珠江口


鳳皇,至今南丹縣城北面的山仍然叫鳳凰山。其實從科學角度看,鳳皇即今“南丹瑤雞”的前身。】


原來“渤海”最早指珠江口!《山海經證真 14》

南丹瑤雞與原書此處的鳳皇相關

又東五百里曰發爽之山。無草木,多水,多白猿。泛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渤海。

【按,發爽之山即“華南第一高峰”、南嶺西端的龍頭,桂林貓兒山2141米。曾有學者認為“南山經”的開頭招搖之山即貓兒山,本報告上一期內容有招搖之山即山東泰安平陰大寨山。泛水即灕江,南流匯入西江進入廣東境內最後流入珠江口這個“渤海”。】


原來“渤海”最早指珠江口!《山海經證真 14》

發爽之山:桂林貓兒山,廣西最高峰

又東四百里至於旄山之尾,其南有谷,曰育遺,多怪鳥,凱風自是出。

【按,應為南嶺五嶺中間的萌渚嶺。萌渚嶺與南邊的大桂山之間有山谷,是預示著夏天到來的凱風,即夏風、南風(即南海臺風)從南海進入珠江口一路往北方向前進的大通道。資料說萌渚嶺北部冬天是寒潮大通道,說明這裡在地形上是南嶺中間的一個大通道,季節變化,風向變化,這裡表現更為強烈。】


原來“渤海”最早指珠江口!《山海經證真 14》

旄山:萌渚嶺,南嶺之中,凱風即南風大通道


又東四百里,至於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玉,無水,其下多蝮蟲。

又東五百里曰陽夾之山。無草木,多水。

又東五百里曰灌湘之山。上多木,無草,多怪鳥,無獸。

【按,此三山似指“粵東屋脊”蓮花山脈之蓮花山1336米、鴻圖嶂1277米、銅鼓嶂1559米。】


原來“渤海”最早指珠江口!《山海經證真 14》

粵東名山蓮花山脈


又東五百里曰雞山。其上多金,其下多丹雘。

黑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海。其中有鱄魚,其狀如鮒而彘毛,其音如豚,見則天下大旱。

【按,“雞山”應即福建龍巖市寧化縣武夷山雞公崠1389米。


原來“渤海”最早指珠江口!《山海經證真 14》

雞山:雞公崠

此“黑水”應即發源於福建寧化的汀江,下游流經潮汕地區叫韓江,向南入海。有一種魚名叫“豬叫魚”,是脊椎動物門動物,屬於底棲魚類,擁有多副具有專門用途的鰭,如一些鰭可以令魴鮄遊動,而有些鰭則可以令其在海底歇息,亦稱魴鮄,也許會洄游到近海河流中。所以韓江有這種海魚也不奇怪。】


原來“渤海”最早指珠江口!《山海經證真 14》

豬叫魚,豬怎麼會叫魚?是這種魚會豬叫

又東四百里曰令丘之山。無草木,多火。其南有谷焉,曰中谷,條風自是出。

有鳥焉,其狀如嫋,人面四目而有耳,其名曰顒,其鳴自號也,見則天下大旱。

【按,這裡的方位應是北而不是東。“無草木”卻“多火”,說明不是草木燃燒導致的山火,難道是火山?這一帶火山只有“南次二經”的“望丘山”即今臺灣大屯火山,這裡又說“令丘山”,二者無論是位置還是名稱都是有些接近的,有可能所指相同。

“條風”為東北風,應即冬天強勁的寒潮,“中谷”疑即臺灣海峽,正是寒潮的一大路徑。

東北-西南走向的大通道,在整個南部沿海地區,也只有臺灣海峽這一處。

南次三經原文缺漏了一座山,距離八百里,或在此處。】


原來“渤海”最早指珠江口!《山海經證真 14》

條風:東北風 最強勁的一股東北風即寒潮正是借道中谷臺灣海峽的


又東三百七十里曰侖者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

有木焉,其狀如榖而赤理,其汗如漆,其味如飴,食者不飢,可以釋勞,其名曰白䓘,可以血玉。

【按,東應為北。此侖者之山似為玳瑁山脈赤巖頭1547米。】


原來“渤海”最早指珠江口!《山海經證真 14》

侖者之山:玳瑁山

又東五百八十里曰禺槀之山。多怪獸,多大蛇。

【按,似為黃連盂1807米。】


原來“渤海”最早指珠江口!《山海經證真 14》

黃連盂


又東五百八十里,曰南禺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水。

有穴焉,水出輒入,夏乃出,冬則閉。佐水出焉,而東南流注於海,有鳳皇、鵷雛。

【按,佐水即福建第二大江“九龍江”,穴即號稱“華東第一洞”的龍巖漳平龍崆洞。洞所在的“南禺之山”即今福建龍巖博平嶺。山南有虎伯寮國家自然保護區,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黃腹角雉,應即鵷雛。】


原來“渤海”最早指珠江口!《山海經證真 14》

佐水:九龍江


原來“渤海”最早指珠江口!《山海經證真 14》

龍崆洞:《山海經》裡都說了

//////資料:福建虎伯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博平嶺山脈的東南面,九龍江西溪貫穿全境,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候區。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孕育了南靖縣境內遐爾聞名的南亞熱帶雨林群落,被喻為“南方的小西雙版納”。總面積3001公頃。以保護野生動植物為主。

其中鳥類有——國家一級動物黃腹角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黃嘴白鷺、鴛鴦、雀鷹、赤腹鷹、松雀鷹、林雕、鳶、蛇雕、遊隼、小隼、白鷳、花田雞、褐翅鴉鵑、小鴉鵑、草鴞、短耳鴞、長耳鴞、領鵂鶹、斑頭鵂鶹、褐林鴞。//////

 

原來“渤海”最早指珠江口!《山海經證真 14》

《山海經》裡提到的鵷雛:黃腹角雉

 凡南次三山之首,自天虞之山以至南禺之山,凡一十四山,六千五百三十里。

其神皆龍身而人面。其祠皆一白狗祈,稰用稌。

【按,這裡“南次三經”只有十三山,五千七百三十里。差一座山,少了八百里。大概是與臺灣島或者澎湖列島相關的部分剛好缺失。從西江源頭的雲南曲靖經過廣西到廣東,再到福建九龍江流域,與“南次二經”的結尾福建閩江流域相接。】


原來“渤海”最早指珠江口!《山海經證真 14》

南次三經示意圖 渤海:珠江口


原來“渤海”最早指珠江口!《山海經證真 14》

右南經之山志,大小凡四十山,萬六千三百八十里。

【按,南山三個部分,構成一個大致的“S”型。其中“南山經”在山東境內,是實實在在的北方地區,也是東部地區。與“東山經”內容犬牙交錯,互相穿插在一起。“南次二經”從淮河源頭向東南方向,到達福建閩江流域,是真正的南方。“南次三經”的主體則是嶺南,包括雲南、廣西、廣東的珠江流域、潮汕地區的韓江流域、廈漳一帶的九龍江流域。】

(作者聲明原創,一切權利保留。圖片多來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