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能不改革?


為什麼不能不改革?

第一個層面,不繼續在一些關鍵領域推進改革,不繼續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方向的改革,不推進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的政治改革,很多社會矛盾會呈現連鎖爆發趨勢。

第二個層面,更年輕的人群成為社會的主體,他們對體制、政策以及自己所處環境的評價,有不同於上一代人的新參照系,也有他們對理想社會更高的預期。

第三個層面,現在很多制度性的變量改得過慢,老不到立,正在激發越來越多的法外行為、法外現象。現在很多事情,法律上說一套,本本上說一套,人們實際上另故一套。不少人不在法內的框架裡,而在法外的世界裡生活。

我們不能動不動就講改革前怎麼樣,更不能講新中國成立前怎麼樣,老靠“憶苦思甜"來維繫人們的滿意度。

老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就是下坡時容易出問題。很多的矛盾在高速增長時被掩蓋,但往下行時,平衡的難度就加大了。

“利用職權”能帶出如此數額巨大的非法收益,可見現行的職權利用體制存在著巨大的漏洞。僅辦貪官,不改體制,老虎、蒼蠅生生不息,沒完沒了。

現在社會人口的主體,也就是產業結構中最活躍的人口、消費結構中最活躍的人口、文化活動中最活躍的人口,他們的參照系究竟是什麼,他們的預期值又是什麼?他們對社會公正、對現代文明的標尺是不是比過去更高了一點,對改革不到位帶來的負面現象覺得更不可容忍。

要讓絕大多數人的絕大多數行為,在合法的框架裡進行。在一個變化很快的社會,改革要提升制度化能力,也就是化解法外行為,把對他人與社會無甚損害的法外活動,儘可能地納入法內框架。否則,越來越多的人另起爐灶,“不和你玩了”,那才叫最大的制度失敗。現實的局面,改革不但要跟腐敗或漬敗賽跑,還要和越來越年輕的社會主體的期望值賽跑,並有能耐把大量法外世界的活動,吸納到體制裡來。在這三個方向上,要是跑不贏,大麻煩在後面。

什麼是改革?改革就是把能解決問題的辦法合法化,並不需要什麼人高高在上想出一套辦法"指導"老百姓如何解決問題。政策制定者只要眼睛向下,各地自發的行為裡就有足夠多的能解決問題的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