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復旦經濟學博士的房產投資的邏輯,你怎麼看?

一個復旦經濟學博士的房產投資的邏輯,你怎麼看?

樓探長近日組建了與網友互動的微信群,在與網友的交流中瞭解了網友及一些初級投資客對樓市的看法。其中一個復旦大學經濟學博士的看法比較有代表性。

一個復旦經濟學博士的房產投資的邏輯,你怎麼看?

一個復旦經濟學博士的房產投資的邏輯,你怎麼看?

在這與這位經濟博士的交流中樓探長感受到了他的三點看法。


1、東莞房價太高了,東莞的產業含金量不高,高房價會對東莞帶來很大沖擊。


2、對東莞未來持懷疑態度,他把公司運營業務搬到廣州去了。


3、目前靠松山湖的寮步,靠中心城區的石碣等臨重點片區還有一定投資空間。深圳坪山,廣州蘿崗、科學城也有投資價值。


一個復旦經濟學博士的房產投資的邏輯,你怎麼看?

一個復旦經濟學博士的房產投資的邏輯,你怎麼看?

一個復旦經濟學博士的房產投資的邏輯,你怎麼看?

聊天截圖


對於這位博士網友的看法,樓探長有些是贊同,有些是持有異議的,也跟他做了深入的交流。


深圳沒抗住高房價,東莞行嗎?


對於第一條。樓探長也覺得高房價會對東莞造成產業造成很大沖擊。房價是反映一座城市良心的載體,因為安居是所有人的第一夢想,房價高出了承受能力,必然會擠壓年輕人的夢想空間,也會吞噬城市的活力和創造力。

一個復旦經濟學博士的房產投資的邏輯,你怎麼看?

豪宅雲集的深圳灣

2015年,深圳房價漲勢洶洶,嚇退了一波年輕人。2019年,房價再次大漲,直接催生出了逃離深圳的呼聲。

事實是,2019年深圳人口淨流入僅19萬餘,不到前幾年的一半,連續霸佔的第一的寶座被杭州搶去。在代表產業創新及潛力的獨角獸企業數量上深圳13家,也被杭州的25家甩到開不到尾燈。(中國恆大研究院發佈《中國獨角獸報告2019》)

我們不敢說深圳被杭州反超都是房價的鍋,但至少房價是主要原因之一。深圳這座科創工場都消化不了高房價的苦果,東莞這座產業工廠就更不可能了。

一個復旦經濟學博士的房產投資的邏輯,你怎麼看?

豪宅化加速的東莞城區中心


企業搬遷之於房價應有逆向思維


對於第二條房價綜合症下企業的搬遷問題。在樓探長看,企業的搬遷去向有房價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企業的發展階段及目標問題,企業有搬來的就會有搬走的,跟房價關係不會太大。

我們看到華為遷到松山湖,中集、大疆、歐菲光都從深圳搬到了東莞,但是搬過來的主要是生產性質的環節,這些企業的總部還是在深圳,而且也不可能搬過來。

一個復旦經濟學博士的房產投資的邏輯,你怎麼看?

松山湖華為

不僅深圳企業的總部不可能搬過來,東莞的大企業將總部搬到深圳的趨勢也慢慢出來了。OPPO在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建總部,樓探長去年年底去踩盤時就建到3層了。未來這裡將是企業的領導力中心、創新中心、營銷中心,東莞建的總部可能就只剩生產中心了吧。

一個復旦經濟學博士的房產投資的邏輯,你怎麼看?

OPPO深超總總部(效果圖)

還有vivo也在寶安中心的大鏟灣騰訊島對面建深圳總部。東莞立志要走向全球的企業,到深圳建總部會成為一種趨勢。未來深圳和東莞之間企業搬遷會逐漸模糊,

產業及企業的產業鏈分佈會形成東莞生產,深圳營銷、創新的新格局。

這種格局對房價的影響就是,相比深圳,東莞絕對豪宅化不太現實,相對豪宅化會成為選項。

什麼是相對豪宅化?那就是以深圳做參照,深圳灣20萬的房子,香蜜湖、蛇口17、18萬的物業。龍華北站商務區、前海+寶安中心區10萬+的高端住宅都可以說是絕對豪宅。像光明科學城、沙井海洋新城、龍崗大運新城這些潛力片區價格可能會達到7、8萬,相對來說也算得上是豪宅了。

東莞的豪宅,可能會比深圳的相對豪宅低一檔,但比深圳剛需住宅要高一檔。深圳的剛需物業集中在龍崗、坪山、鹽田、大鵬等區域,價格從3字頭到4字頭不等,未來東莞豪宅的價格可以看到的頂比較大的可能會在5-6萬之間,當然這些豪宅肯定也會集中在重點片區。


房產沒有次高價值區,只有最高價值區


對於第三點,是樓探長跟這位博士看法相差最大的。樓探長認為,寮步、石碣這些鎮區的地緣不是優勢,反而是劣勢了。

首先,這些區域房價已經佔到均價線以上,已經壓縮了未來漲價的空間。像寮步3月均價23771元/平、大嶺山25221元/平,這些片區真的有些上不去又下來不來的尷尬。

一個復旦經濟學博士的房產投資的邏輯,你怎麼看?

第二,房價要有一個經濟產業的基本面,東莞除了濱海灣的長安、虎門,松山湖還有中心城區的南城、東城,厚街勉強算半個,其它鎮區除了老去的虛名,真的沒有什麼拿的出手的了。

第三,就是經濟、產業調節下的人口分佈。在東莞市2020-2035年人口規劃顯示:到2035年,中心城區人口增量為20.3萬,松山湖片區33.7萬,濱海灣片區32.1萬,其它片區人口增量就很小了,東部產業園、東南臨深、水鄉片區分別是14.6萬、14.4萬,5.8萬。三大重點片區的人口增量片區內消化都不夠,靠人口主動外溢有點不現實。

一個復旦經濟學博士的房產投資的邏輯,你怎麼看?

第四,政府資源是跟著產業、人口來配置的,由於人口增量不足,未來資源配置仍然會集中在重點片區。馬太效應下,臨中心片區可能會是燈下黑的結局。

我們看到的成熟商圈、市政文化設施、教育配套、醫療基本都在中心城區;高科技產業基本在松山湖;未來科創產業聚集地在濱海灣的長安、虎門。

有基礎,有產業、有配套的重點片區,給到人口更好的發展空間及個人收入預期,這又加速產業資源和人口的聚集,重點片區的資本、財富吸附效應將會進一步提升。

第五,從城市發展的角度來看,每一個城市都會有豪宅給富人來炒,也會提供普通住宅解決剛需需求,所以片區間的房價拉開差距是不可避免的。像深圳,深圳灣房子20萬/平,坪山還有3萬多的,價差達到6、7倍。廣州珠江新城豪宅8-10萬,增城2萬多,1萬多的也不少,價差也是6、7倍。城市繁華活力要靠資本堆積,城市建設發展要靠剛需努力,

層次豐富的房價體系才是一個成熟城市的應有特徵。

一個復旦經濟學博士的房產投資的邏輯,你怎麼看?

深圳灣及周邊二手房價(源自鏈家)

東莞現在的房價,高的中心城區3-4萬,低的正確1.5萬,價差僅2倍多一點。按照城市房價體系的發展,東莞是重點片區漲上去容易,還是低價區跌下去的可能性大呢?樓探長覺得在保持對資本的吸引力的前提下,保住最低低價區水平,將重點片區的房價漲上去,更符合各方的利益。

反過來想一下,如果高價區按住不漲,低價區降下去達到相應的價差,這會犧牲誰的利益?

一個復旦經濟學博士的房產投資的邏輯,你怎麼看?

我們可以把資本看成水,房價看成船,資本水位漲上去了,房價也會上漲去。資本的水會往哪裡流?毫無疑問是重點片區!

猜想需要證據,現實的房價演進就證明了探長的邏輯

。莞城瓏遠翠瓏灣16號樓3月備案,均價38379元/平比去年11月重新調價的15號漲了約2400元。萬江的信鴻御江東岸4月備案的2號樓均價約35500元/平,相比1月備案的4號樓貴了4500元/平,還有東城的皇馬酈宮53號樓約139平的改善型戶型,3月備案均價達到約35502元/平,長安的龍光江南大境,首鑄御峰華庭3、4月的備案價也都超過了32000元/平......重點片區漲勢有點兇。

重點片區價格在漲,資本也已經陸續進場。3月開盤龍光江南大境5號樓,一個月來去化超過了30%,萬科皇馬酈宮網籤已經近60%......

相對非重點片區的銷售冷凍,資本已經用腳投出了對重點片區的信任票,您敢逆勢取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