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登报感谢国父孙中山,足见孙中山医术高明

1894年2月9日,广州《中西日报》这份报纸上刊登了一篇鸣谢广告,是特意鸣谢孙中山先生救死扶伤的,这份广告中盛赞了孙中山的医术与人品。

这份鸣谢广告的文末署名人是武必,武必因为牙齿疼四处求医,大家都知道“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但孙中山先生凭借高超的医术把武必的牙疼给治好了。

患者登报感谢国父孙中山,足见孙中山医术高明

最重要的是,这位武必家里面经济条件并不好,治病的钱还没着落呢。孙中山先生考虑到这一点,还特意见面了武必的治疗费。武必感激恩人的恩情,又想给孙中山先生送一点礼物,可还是被孙中山先生给拒绝了。

没办法,受人恩情的武必想到了到广州《中西日报》进行广告的办法,这则鸣谢广告全文如下:

”幸遇先生略施小技,刀圭调合,著手成春,数月病源,一朝顿失。复荷先生济世为怀,轻财重义,药金不受,礼物仍辞。耿耿私心,无以为报,谨将颠末,爰录报端,用(永)志不忘,聊抒微帼,不特见先生医学之良,拟以表先生人品之雅云尔”

大家都知道的是,国父孙中山在走上“革命医国”的道路以前,他的职业是“医人”的医生。

患者登报感谢国父孙中山,足见孙中山医术高明

早在1886年,孙中山先生就开始了自己的医学道路。这一年,熟人介绍他到广州的博济医院南华医学堂里面读书。在南华医学堂读了一年,孙中山先生就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入读香港新成立的英文医校—雅丽士西医书院(即香港大学医学院前身)。

在雅丽士西医书院读了五年,到了1892年,孙中山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成功获得西医书院学士学位,成为一名科班出身的医生,妥妥的是一枚学霸呀!

毕业以后,孙中山先生并未立即就开始“悬壶济世”,而是去了广州。

患者登报感谢国父孙中山,足见孙中山医术高明

孙中山先生有一个叫江英华的同学,后来江英华回忆道:他们二个学生毕业后,当时的港督罗便臣曾经把他们两个推荐给北洋大臣李鸿章(毕业就包分配,而且这分配妥妥的),李鸿章曾经还给了回复“可来京候缺”。

江英华和孙中山先生就在广州苦苦的等待消息,只是因为当时广东总督德寿的故意刁难,孙中山先生受不了这个气,一气之下就返回了香港。

孙中山先生在香港学医的这五年,其实经常往来于港澳广,澳门华商曹善业、何连旺等人也经常邀请孙中山去给他们的家人治病,孙中山先生还治好了他们久病未愈的家人。

患者登报感谢国父孙中山,足见孙中山医术高明

因为像华商曹善业、何连旺这样的人物本身在当地就有一定的影响力。经过他们的宣传,孙中山先生的医术在这些地方就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

因为在广东受到了刁难,孙中山先生没办法去北京当官了,他就想办法来到了澳门,澳门一个叫镜湖医院的聘请了孙中山先生,成为澳门第一位华人西医。来到镜湖医院的孙中山,尽管医术高明,但华人还是习惯看中医,对西医多持怀疑态度。

时间到了1893年初,又是经人推荐,香山县前山海防同知魏恒前来求诊,孙中山治好了他的病。此外,澳门当地的多位华商还以“春满镜湖”为题,连续在《镜海丛报》刊登广告,大力宣传孙中山的人品和医术。

患者登报感谢国父孙中山,足见孙中山医术高明

不久之后,孙中山先生果然名声大震,诊所门庭若市,据说那段时间孙中山一年的医金收入竟有“一万元之多”。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收入过万”的知名医者,却在1893年秋冬之际迁居广州,在冼基开设东西药局。

那么,孙中山先生为什么要离开澳门呢?

1、根据孙中山先生自己的陈述,是因为受到澳门葡萄牙同行的排挤。

2、根据1893年12月19日《镜海丛报》刊登的《照译西论》,与镜湖医院有关人士的冲突是他当时离去的又一重要原因。

3、当时的澳门当局规定“行医于葡境内者必须持有葡国文凭”,也是孙中山离开澳门的一个原因。

最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其是当时澳门华商对孙中山“改造中国”的理想过于冷淡,他在澳门找不到志同道合的“热心同志”。

患者登报感谢国父孙中山,足见孙中山医术高明

总之,由于医务上遭受“顿挫”,政治上颇感“孤独”,孙中山最终还是离开了澳门,

“那里缺乏政治活动的良好条件,他深感难以寻求志同道合者,加之受到葡萄牙同行的排斥,致使医业’猝遭顿挫'。因此,他决定到广州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