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和關羽張飛結拜的是曹操,那三國結局會是什麼?

永遠輝煌142857


我是天晴愛睡覺,我來回答;

三國主要是曹操,劉備,孫權三個老鐵先後立業稱王稱帝的故事;

說白了就是這三個人先後創業分割大漢的故事;

這三個人創業模式又不太一樣:

劉備是合夥人模式;曹操是直營;孫權是和世家大族共權,說白了就是合資公司。

你現在搶了劉備的合夥人,送給曹老闆;

結果是張飛關羽淪為張遼一般的馬仔,想像原來那麼豪橫放光,是不可能的了。

反觀備備,沒了合夥人,前期都過不去,那就只能繼續編草鞋唄。

從此,世界上少了一個皇叔,多了一個手工業愛好者。

也許,資本主義提前在中國萌芽了呢!!!!


天晴愛睡覺


如果關羽張飛和曹操結拜成手足之情,哪三國的結局會是什麼呢?

首先,我們分析一下三國的主角,曹操雄霸北方,用現在話說曹操是國營企業的老總,是享用著國有資產,人力物力充足,有國家作後盾。再說說孫權,他子承父業屬於集體企業,踩著大家族打下的雄厚基業,也是人力物力魄豐,又有長江天險做為屏障,人傑地靈,物華天寶,可以說是個知名的大企業。再說劉備靠著的是知名頭銜皇叔,招搖過市,四處撞騙招募人才,再加上諸葛亮從中吹捧而壯大,又有關張二猛將死保,在地薄人稀的蜀地勉強稱王,屬於當紅的私有企業。

其次,曹孫劉要是關張結拜曹操,站不住腳的當數劉備,因為劉備失去關張二將就無立足之地,關張二將給劉備打下半壁江山,沒有二將可以說無劉備。關張二將和曹操結拜,曹如虎添翼,只有和東吳爭雄,在曹操的指揮下吃掉東吳也是可能的。真正實現了曹操一統江山的願望,實踐證明,關張死後蜀國就走了下陡道衰弱下去了,地理因素決定了一切。看看關張死後,劉備給兄弟報仇,率領幾十萬大軍壓境東吳,馳騁江場的劉備,讓東吳後起之秀陸遜殺的哪個慘,劉備敗後窩囊生病而死。

結語,關張與曹操結拜,形成了鐵三角,二將死保曹操,可以說就沒有了三國,曹操穩坐京師,一手遮天,至於漢天子早晚是替代之事,關羽和張飛也能早封王封侯,早享受榮華富貴。也就沒有關張遇害之事發生了,歷史上也就沒有三國之說了,純屬個人見解,不喜誤噴。


趣談漢史


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三國的往事猶如一件塵封的往事淹沒在歷史的風塵中,後漢分為魏蜀吳三國,而後統一於晉。儘管歷史沒有想當然的存在,一些糾結於歷史假設出現的可能仍然令愛好史學的朋友興趣盎然。根據題主的假設:關羽和張飛結拜於曹操,三國的結局究竟如何?我認為有以下三種可能:


第一,曹操必將實現統一天下的夙願。擁有諸如關張等一批謀臣勇將,曹操會分三步實現統一:(1)弱肉強食,聯吳滅蜀,同時收復西南蠻夷,將西蜀的“天府之國”作為平定天下的戰略倉庫。三國鼎立蜀漢最弱,劉備素來仰慕關張,儘管關張與曹結拜,但是私交一直不錯,為了幫助曹操他倆利用苦肉計假意結交投奔劉備,最後與曹利用裡應外合一舉拿下蜀漢;(2)剪除西涼韓遂馬超,蕩平北部東胡林胡邊患;儘管錦馬超就是西涼一隻虎,有勇有謀,但是無奈不敵關張二人被他們輕鬆擺平;(3)經略並收復東南孫吳政權。由於西部和北部已被曹操收入囊中,實力大增。原本打算一鼓作氣對孫吳傳檄而定,無奈孫權不忍將父兄之基業拱手讓人,盡舉國之力做垂死掙扎。考慮當前形勢以及到西征和北伐損以元氣大傷,曹操決議修養生息養精蓄銳,改變對孫吳用兵策略,方法如下:逐步蠶食東吳,以會盟為鍥機,用滿天過海的策略大兵壓境,威逼東吳臣服,孫權不忍生靈塗炭遂降曹。


第二,關張不滿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不恥行為,與之分道揚鑣,最終投奔以蜀漢為代表的劉備陣營,實現他們興復漢室的壯志,最終與曹操平分秋色,協助劉備建立蜀漢政權。


第三,曹操因僭越朝綱被關張所殺,關張因寡不敵眾自殺明志。因為曹操素有悖逆自立之心,根本不把漢獻帝放在眼裡,人前人後搶佔帝王威儀,世人大多不滿,但是害怕曹操淫威與暗害不敢冒犯他。但眾人素知關張忠義仁勇之士,暗地結交他們兄弟,定下計謀殺掉曹操;可是曹操的幫兇極多,縱然關張有萬夫不當之勇,無奈虎入狼群力盡受傷被俘虜,後來兄弟倆不堪忍受屈辱,自殺明志,世人嗟嘆不已。


總之,如果關張與曹操義結金蘭,由於他們個人價值觀與曹截然相反,變數較多。而最終結拜兄弟恩斷義絕刀兵相見可能性較大,讓人們更加明白了:“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個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