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版“獅子王”:他帶女兒住在非洲草原上,推門就看見長頸鹿

#無條件寫作日 · 愛地球專場#

他來自中國四川。現定居非洲,職業,專業野生動物保護者。許多人會好奇同一個問題:“你為什麼要到非洲做野生動物保護?”他的答案是:“第一次來到肯尼亞,就再也不想去別的地方。”

他捧著一本海明威《乞力馬紮羅的雪》慢慢地讀起來:“乞力馬紮羅是一座海拔19710英尺的長年積雪的高山,據說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在西高峰的近旁,有一具已經風乾凍僵的豹子的屍體。豹子到這樣高寒的地方來尋找什麼,沒有人做過解釋。”

真人版“獅子王”:他帶女兒住在非洲草原上,推門就看見長頸鹿

“奇怪的是它也許根本不覺得痛。”他說。

“千真萬確?”女兒問。

“當然,只是不知道是什麼氣味吸引了它。也許是自由的空氣,”他說。

然後,他拉開帳篷,把頭探出去。

“哇--”她歡喜的聲音一下子被夜空全部吸了去。漫天的璀璨星空,在天鵝絨的幕布下猶如一顆顆亮晶晶的鑽石。

“爸爸,非洲真美。”她的童音嬌滴滴的。

“是啊,這就是為什麼我要來這裡的原因。為了自由,野生物種的自由。”他手上的書頁被風吹得嘩啦嘩啦響。

01

他深愛那片大地。回到大地就是回到人的根性。正如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的觀點:“每個人都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之上絕無尺規。”

他叫星巴。來自中國四川。現定居非洲,職業,專業野生動物保護者。

許多人會好奇同一個問題:“你為什麼要到非洲做野生動物保護?”他的答案是:“第一次來到肯尼亞,就再也不想去別的地方。”他形容這種感覺是“忽然什麼都對了,世界開闊了。”“做夢都想來到這裡,自由自在地生活,享受藍天白雲和四季如春。”

而讓自由的風勁吹,讓炙熱的陽光更熱烈。讓雄獅奔跑得更快,讓人們順從生靈和自然,是他沒有說破的“潛臺詞”。

2003年,偶然的一次機會,星巴來到肯尼亞。此前曾去過66個國家之多的他,第一次感受到來自心靈的強大震撼和驅使。一望無際的塞倫蓋提草原上,百萬角馬大遷徙。奔跑的雄獅、漫步的長頸鹿、成群的羚羊……居住在破舊小木屋裡的肯尼亞馬賽人,在踢球、跳舞、歡笑的同時,狒狒從他們身邊走過,長頸鹿在一邊啃食著樹葉。動物們就這麼大搖大擺,肆無忌憚,對人的存在“不屑一顧”,好像它們在用寬容的心,包容著“人類”的寄居。這裡,不是人主宰一切,而是動物的天堂。

真人版“獅子王”:他帶女兒住在非洲草原上,推門就看見長頸鹿

這種自由之風瞬間擊中了星巴的心。他愛上了這片大地,這片激發人類最原始野性、迴歸土地的渴望、回到人類最初起源的大地。“我彷彿來過這裡。在夢中,有一座小石頭山,山上有一棵金合歡樹,樹下有一隻雄獅臥在山頭,遙望遠處的大草原。”

於是,畢業於四川大學外國語學院、原本在國家機關從事涉外工作的他,離開了穩定而又令人羨慕的公務員工作,來到了非洲,開始了自己從單純的旅遊者向野生動物保護者轉化的過程。

由於自己對獅子的喜愛,他給自己取了一個新的名字,叫“星巴”,這也是斯瓦西里語“獅子”的音譯,方便當地人記住自己。斯瓦西里語是非洲語言中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種,也是坦桑尼亞唯一的官方語言。

“很多人對非洲誤解很深,認為那裡只有疾病、蠻荒、飢餓、炎熱。但實際上,非洲有些國家氣候宜人、風景如畫,野性、自然,是動植物的伊甸園。”星巴說。

在自己的日記裡,星巴寫下了理想的原生態藍圖:“在這個地球上,人類和野生動物和諧相處,到處都是自然保護區,到處都有森林溼地、生機盎然、空氣清新、夜空星光燦爛。”

正如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的觀點,“每個人都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之上絕無尺規。”對於星巴來說,世界就像一個開了光的器皿,浮蕩在大地上的真實,如同清新的夜露,一下子擦亮了黎明。

02

星巴只是為保護野生動物而來,就像《走出非洲》的題詞:“從森林,從高原,我們來了,我們來了。”

曾經,丹麥女作家卡倫・布里克森的《走出非洲》轟動一時。這部作品講述了卡倫1917年~1931年在肯尼亞的14年經歷。她帶著超凡的勇氣來到肯尼亞,與丈夫一起經營咖啡園。在書中,她把經營咖啡園的艱辛、愛情的浪漫與對非洲深深的愛交織在一起,展露了她對大自然的嚮往和勇於冒險的精神。

真人版“獅子王”:他帶女兒住在非洲草原上,推門就看見長頸鹿

星巴的經歷和卡倫・布里克森有些類似,他們都是被非洲的美麗深深震撼而紮根於此;但他們也有不同,最大的不同在於,星巴只是為保護野生動物而來,就像《走出非洲》的題詞:“從森林,從高原,我們來了,我們來了。”

決定留在非洲、辭去公職的時候,星巴的妻子一度非常不理解。為了照顧家庭和家人的情緒,開始幾年,星巴沒有立即辭職,只是每年利用長假等機會兼職到非洲做野生動物保護。隨後,他花了兩年時間帶妻子3次前往非洲,認識和了解非洲。慢慢地,妻子耳濡目染了星巴的所作所為,逐漸理解了他的選擇,並開始支持他的決定。

沒有了後顧之憂的星巴,開始全身心地融入非洲。“我就住在這草房子裡,清晨開門就能看到長頸鹿……”星巴拿出一張照片,照片裡的房子是兩間茅草屋,周圍全是草。“這裡是野生動物保護區,隨時有動物來‘拜訪’。”星巴說,他已經習慣和動物朝夕相處的生活,回國最多待兩個月,時間一長就生病,而且會格外想念非洲。

初到非洲,有些人並不歡迎他。周圍浮現各種各樣的聲音,“是來偷象牙的吧”、“肯定是以保護為由頭的盜獵分子”……懷疑的聲音此起彼伏。不僅如此,中國人在非洲的刻板印象也影響了星巴的工作。在2010年舉行的非洲野生動物保護大會上,星巴介紹自己“我來自中國”,話音剛落,現場竟譁然一片。

在最艱難的時候,他的好朋友、美國著名野生動物保護專家喬治・夏勒挺身而出,給予處於逆境的星巴雪中送炭般的鼓勵。他不僅幫助星巴校對“小星巴非洲歷險記”,還告誡星巴:既然決心做野保工作,就要執著地做下去,要深入到現場。

真人版“獅子王”:他帶女兒住在非洲草原上,推門就看見長頸鹿

“在現場”也正是星巴所強調的。在馬賽馬拉保護區,星巴堅持白天一次、晚上一天一次或兩天一次的沿著邊界開車巡邏,防止有人偷獵。某些清晨或傍晚,他還會乘坐兩人座飛機巡視1小時。6年間,星巴先後18次深入肯尼亞、坦桑尼亞、贊比亞、津巴布韋等國家的20個野生動物保護區,研究和保護獅子等大型貓科動物的生存環境。

時間久了,當初那些懷疑他的人嫌隙漸消,開始與星巴做起了朋友。那個白人女記者,臨走時由衷地對星巴說:“很慚愧,一開始我並不信任你,我只是想爆料,試圖揭穿一箇中國人到非洲做野生動物保護的真實目的。然而我錯了,我會永遠成為你的志願者。”野生動物保護大會主席,一名皮膚黝黑的肯尼亞人,則握著星巴的手真誠地說:“你是我認識的第一個到非洲來不是做生意不是修路的中國人。”

其實,是否是真心地喜歡動物,只要看那個人用什麼樣的眼神看待動物,就已然足夠了。

猛獸是生靈,既然有生命,自然能感覺到彼此之間的氣息。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用溫柔的善心看待猛獸,即使是獅子,也不會咆哮著撕碎這雙溫柔的眼睛。

與獅同行的星巴救助了許多動物的生命。2011年8月初,在馬賽馬拉保護區內,一隻在決鬥中敗下陣來的公獅,半邊臉血肉模糊,靜靜地臥在一叢灌木旁邊。

保護區的人都認為它已經失去捕食能力,喪命在所難免,不如將藥品節省下來,讓其他生命垂危的動物得到救治。

是眼睛,是受傷獅子的眼睛,讓星巴讀取了它迫切求生的信息。“救治它,一定要救治它。”星巴勸服了自己的同伴,給它注射了麻藥,並小心包紮了它的傷口。野生動物的生命力很強,麻藥過後,獅子掙扎著站起來,朝著星巴深深地注視,停頓片刻後才又奔向前方。

令人驚奇的是,當星巴再次巡護這片草原時,這次受傷的獅子又出現了,圍著車走了一圈,似乎是特意來感謝星巴一般。

星巴說:“看見它活過來,看見我的工作能救治它們的生命,即使沒有這樣的感謝,我依然覺得心中無比安詳、寧靜,充滿了快樂。”

讓星巴痛心的是,在很多人看來,獅子不屬於非洲的瀕危動物,但事實上,隨著草原植被被破壞,處於食物鏈頂端的獅子生存狀況很糟糕。100年前,非洲還有20萬隻獅子,今天卻已經不到3萬隻了。

肯尼亞僅存1500餘隻獅子,星巴希望通過開展獅子野化放生項目,使這一數目恢復到3000只。

真人版“獅子王”:他帶女兒住在非洲草原上,推門就看見長頸鹿

03

星巴想把野生動物保護的理念傳遞開去,讓更多人知道獅子的現狀,同時,他也嘗試著探索一種更加可持續的模式。

2011年10月,“星巴非洲野保巡講中國行”活動在成都科技會堂舉行。有著黝黑皮膚的星巴,戴著寬沿的牛仔帽,穿著墨綠色的T恤長褲,向聽眾講述他經歷的非洲生活。

演講開始前,他先用東非語向大家問好,播放了歌唱非洲的歌曲《bornfree》。“讓大家在這壯美、雄渾的旋律中,領略一下非洲。說實話,我就是在這種感動中做出人生重大選擇的:留在非洲,保護那裡最美的動物。”星巴說:“那是人類最後的淨土了。”

星巴說:“保護非洲的生態環境和野生動物,不僅是非洲人的責任,也是全世界公民的責任。”為什麼不以此為借鑑,把非洲自然保護區的有益經驗帶到中國來呢?採訪中,他告訴記者,希望能借鑑非洲的經驗,幫助在中國建立標準和管理嚴格的保護區,以保護虎、豹、熊等瀕臨滅絕的野生動物。

非洲如此神秘,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遊客被其吸引,遠赴非洲感受它的野性和壯闊。

在馬賽馬拉保護區,星巴組織舉辦了很多場野生動物保護的講座。星巴說,肯尼亞公民從小接受保護動物的教育,他們知道野生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國家的財富。但來自世界各地的許多遊客,卻有著強烈的好奇心,為了更近距離地觀賞動物,他們時常會違反觀覽規定,對動物“圍追堵截”。

比如,獵豹是種羞澀的動物,在它享用自己捕食的瞪羚時,倘若半徑幾米的範圍內圍了太多的車輛,長此以往,獵豹本身的習性可能會因此改變。

除了人類之外,其他的生靈也有不可侵犯的基本權利。不能因為人類的介入,就改變他們的本性。星巴在做的就是保護這些無法表達自己感觸的動物的權利。

決定去非洲做野生動物保護以後,星巴也悄然地改變了家人的意識。對動物真誠的愛和不摻私利的行為,不僅讓原本並不理解自己的妻子改變了心意,而且更激發了4歲女兒與動物之間天然的親密感。

當女兒來到大草原上時,她竟然把蜥蜴放在自己的手背上,那雙好奇的大眼睛撲閃撲閃的,在日光下,蜥蜴斑斕的皮膚紋路更加迷人。在她的強烈要求下,星巴拉著女兒的手,在大草原上邁開了腳步。

“爸爸,我不害怕,也會乖,我想跟它們玩。”女兒可憐巴巴地說。

於是,星巴拉著她,足足走了3公里的路。這一路上,女兒的心雀躍得要飛上了天。她看見了長頸鹿、斑馬、狒狒、羚羊。她還一度掙脫了爸爸的大手,在草原上跑起來,跌倒了也不哭。

因為動物不被關在動物園裡,在廣袤空間裡自由地生活,原本就是這個世界的真理。而小小的女兒,就如同初生兒,對自然和動物敞開了心的大門。如果每個人的心,都能像孩童這般,渴望與自然、其他生靈接觸,發自內心地關愛這個世界就好了。

想到這裡,星巴喊起了女兒的名字,“回家吧,天要黑了。夜晚的非洲,有好多星星,爸爸帶你數星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