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浪與後浪的擁簇下,B站走到了關鍵轉折的沙灘上

在前浪與後浪的擁簇下,B站走到了關鍵轉折的沙灘上

文丨互聯網圈內事,作者丨螞蟻

“那些口口聲聲一代不如一代的人,應該看著你們。”

B站再一次引發刷屏級別的熱議。五四青年節前夕,央視在《新聞聯播》前的黃金時段播放B站宣傳片《後浪》。同時,該廣告登陸微信朋友圈。

截至5月4日17時,該片站內播放量達到671萬,在B站的內容生態中,屬於超級爆款級別。

在前浪與後浪的擁簇下,B站走到了關鍵轉折的沙灘上

這是B站夢寐以求的破圈效應,宣傳片被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轉發,王興等一眾企業界人士點贊相關內容,微信朋友圈幾乎刷屏,大批中年群體自發加入到對宣傳片的討論當中。

5月4日美股盤前時段,B站美股盤前漲幅超過4%。七麥數據顯示,B站於4日迅速升至娛樂應用榜第一位。

然而,《後浪》的相關討論並非一味的和諧。除了不少“熱淚盈眶”的討論外,也有一些評論認為宣傳片邏輯生硬,內容尷尬。

針對視頻中“人類積攢了幾千年的財富,所有的知識、見識、智慧和藝術,像是專門為你們準備的禮物”,有人評論道:“是啊,幸好我們後浪掌握了人類幾千年來的知識、智慧和藝術,不然拿什麼給你們前浪交房租。”

還有人反感視頻中“代表一切”的口吻。在B站評論區,有人評論稱:“我覺得視頻中的年輕人不能代表我,更不能代表所有的中國年輕人……中國的年輕人該想想自己是誰是何處境想要什麼,不要輕易地被外部的聲音裹挾著自己前進。”不過,在當天下午18時,熱門評論中已無法找到該內容。

在前浪與後浪的擁簇下,B站走到了關鍵轉折的沙灘上

從跨年晚會起,B站對於打破圈層的營銷越來越熟練。如果說跨年晚會是針對非二次元年輕群體的破圈,那麼此次的《後浪》宣傳片,則是站在中年人視角闡釋了B站文化。很多從未聽說過B站的中年人看到宣傳片後,第一次下載了B站APP。

那麼,B站算是下了一著破圈的好棋嗎?

誰的B站?

長期以來,短視頻領域的競爭格局是,“一抖一快”唱主角,快手偏向下沉市場,抖音以高線城市為主。

B站則以二次元文化社區為主,長短視頻皆有。由於其內容生態基本沿襲了日本N站,在受眾上也以二次元用戶為主,如喜愛動漫遊戲的學生黨、被生活壓榨的“社畜”等。這些群體大多受教育程度良好,面臨較大的生活壓力,習慣於從二次元世界中尋求精神滿足。

因此,B站的平臺內容和調性,更多受到高線城市的年輕人喜愛。

內容基本盤的差異,導致各方對用戶增量的突破方向不同。當抖音簽下帶貨主播羅永浩,謀求在上古網紅身上尋求用戶量突破時,B站才向二次元以外的用戶示好不久。

此次的《後浪》宣傳片,更像是B站破圈之後,向中年群體的一次形象宣傳。

B站董事長陳睿曾肯定B站在年齡層破圈的成就。在去年5月的一次演講中,陳睿談到,從2016年至2019年,更廣大年齡層和區域的用戶正在愛上B站。很多70後的用戶是因為孩子在用B站,他們看了之後覺得B站真的很好,於是他們也成為了B站用戶,甚至成為了創作者。

“我們從一個以90、00後為主的平臺,逐步地擴展到大量的80後甚至是70後也成為了我們這個平臺的用戶。”陳睿說。

他舉了一個高齡用戶的例子,即UP主“月下玄月”,以音樂教學內容為主。陳睿感慨道:“我們用戶群的擴張,也讓B站成為了多元化、內容更豐富的社區。”

在前浪與後浪的擁簇下,B站走到了關鍵轉折的沙灘上

陳睿表示,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B站18歲至35歲的用戶佔比高達78%,近三年來新增用戶的平均年齡是21.5歲。

他對此有一段不乏得意的評價:“這也是B站成為年輕網民使用的主流平臺的標誌。”

相比較而言,從用戶整體年齡結構看,抖音用戶多以20-25歲的中青年為主,而B站則在逐漸向這一比例靠攏。

但高樟資本創始人範衛峰對B站向多年齡層擴圈的前景有所顧慮。他在一個短視頻中表示,當下有越來越多的APP在搶佔年輕人的娛樂時間,B站的真正挑戰,不是中年人是否上B站,而是有沒有足夠多的年輕人使用它。

這一觀點似乎被《後浪》的轉發效果所印證。視頻內容在中年人圈子中收穫了比年輕群體更多的轉發。

年輕人轉發並不積極的原因有很多,如視頻太過老套的說教口吻,拒絕被流行文化代表的心態,認為文案過於尷尬等。類似的吐槽幾乎可以在任何一個《後浪》的相關評論區看到。

從傳播效果看,《後浪》像一顆射程有限的子彈,命中了中年人的獵奇心理,卻沒能命中年輕人的粘性。

向前還是向後?

此次《後浪》宣傳片背後,暴露出B站的一些隱憂。

在前浪與後浪的擁簇下,B站走到了關鍵轉折的沙灘上

在B站營造的豐富的、富於視覺衝擊力的內容生態以外,仍然有大批的年輕人拒絕被這樣的“主流文化”所代表。

在用戶“阿陽sw”看來,B站代表著某種高線城市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他說:“中國並非只有一二線城市,城市以外未必能大有可為,但一定有一片廣闊天地。並不是去旅行去蹦極才是唯一的勇敢,並不是學樂器玩無人機才是唯一的充實,並不是去求婚開派對才是唯一的浪漫,否定也並不能代表著什麼。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有太多種生活,根本不是一句中國年輕人就能定義的。”

這無疑是B站在擴展下沉用戶過程中的最大痛點,折射出代表較高生活水準、小眾化的文化產品,在向普通甚至中下層用戶傳播時遭遇認知差異的阻力。年輕的後浪們能接觸到巨大的信息量,使他們擁有超越前浪們的理性思辨能力。

在B站宣傳片展示的畫面中,包括電競區的iG電子競技俱樂部、RNG電子競技俱樂部等,代表著B站重金投資的LOL相關賽事版權及內容;音樂區UP主墨韻Moyun、孟曉潔Jae,國風漢服類UP主小豆蔻兒,以及V家虛擬歌手洛天依等,代表著B站較為強大的原創內容輸出能力;片中多次提到的教育相關內容,則代表B站在線上教育的佈局夢想。

這也是不少“後浪”無法接受宣傳片觀點的原因:個人價值與商業文化之間,始終還有一段距離。

在《後浪》的評論區,大量用戶表示,自己是因為沒有廣告而非文化認同而選擇了B站。一旦B站喪失了相關版權,或者廣告內容與其他視頻網站拉平,也就沒有了選擇B站的理由。

這似乎觸到了B站的痛處。長期以來,B站通過照搬日本二次元內容的盈利模式,以IP衍生品為主要變現手段。但在我國,二次元的核心受眾、付費意願都相當有限。

當下的B站雖然通過加大力度購買影視番劇、直播賽事版權等舉措,有效擴充了活躍用戶數,但自身的文化優勢也隨之出現了一定削弱。

在接受出圈紅利的同時,B站正在讓本土內容體系承擔長期以來重文化輕商業的後果,一批不能適應商業化的UP主逐漸淡出B站生態。

從此次宣傳片來看,B站似乎是將破圈的指針指向了關注年輕人生活的中年群體。這將為B站的用戶群體引入新鮮血液——二次元和非二次元的、娛樂消遣和鐘意學習的、年輕和不再年輕的各色人群彙集一處,並在青年節這一天,接受B站統一的文化認同宣傳。

結果則是目前所反饋出來的,一方面,部分用戶將《後浪》抬高至現象級爆款的程度,另一方面,部分用戶表達“被代表”的不滿。兩種觀點針鋒相對,共同構成了B站在轉型時期的用戶畫像。

這很有可能影響B站的後續決策。在確定增加活躍用戶數、全面提高商業化水平的背景下,如何確保其他文化背景用戶的加入以及留存?在UP主普遍跨平臺發展、平臺無法保證內容獨家性的背景下,如何構築平臺的護城河?官方內容是否要作去低齡化的調整?

在前浪與後浪的共同擁簇下,B站走到了關鍵轉折的沙灘上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