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之我见【北京思贤教育】

难得在繁忙的暑期偷了半日闲,去电影院看了这部叫好又叫座的电影,大家说的最多的就是不认命,纵使命运给了自己一手烂牌,也要打得漂亮,不屈服,不放弃。可能出于职业本能,我所感悟到是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理解和爱

哪吒一出生就带着魔丸的标签,父母为了保护他,将他禁锢在家里,偶尔偷溜出去,陈塘关的百姓对他惟恐避之而不及,势必引起骚乱。他从小见惯了人们的冷眼、恐慌和憎恶,缺少童年的欢乐,所以我们见到的就是一个全副武装、充满戾气和仇恨的顽童。他缺少理解和温暖,张爱玲说因为了解,所以慈悲。陈塘关的百姓不了解哪吒的内心,不懂他的渴望,只是视他为洪水猛兽,让他的内心更加孤独和坚硬,缺乏爱。

哪吒的解药就是父母。母亲看破了他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了解他其实希望被大家接纳、认可,希望能在陈塘关找到自己的朋友。所以一句其实你是希望别人能够接受你,能够跟你玩对不对,便打破了伪装,露出原本受伤难过的模样。其实露出自己真正的情绪,就是一种疗愈。父亲为了帮他逃过劫难,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在他要放弃世界,放弃爱的时候,及时拯救并成就了他。

每个孩子内心都是渴望爱和理解的,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避免通过行为表现进行臆断,先了解孩子的内心,再采取相应的措施。我见过很多家长,只是看到孩子做了在他眼里不对的事情,就责骂孩子,但其实孩子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方式方法出了问题。如果长期以往,孩子跟父母的距离会越来越远,行为也会变得乖张,而父母很难真正了解孩子,很难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北京研学地接--思贤教育,让每个孩子游中学,学中思。

重视言传身教的力量

就算人出生有善恶之分,但天定的基调并不能决定孩子的一生,重要的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敖丙是灵珠,天生有优质的基因,但因为父亲和师傅心中都是愤恨和不满,将这些消极情绪也带给了敖丙,使敖丙误入歧途,将灾难带给陈塘关的百姓。哪吒虽然生来是魔,但他从小见的是父母竭尽所能得做善事,降妖除魔,父母的善良和正直也影响着他,像种子一样种在心中,待一天长成参天大树,结出香甜的果子。最后哪吒便成为了拯救百姓的英雄。现在很多家长都为孩子沉迷电子游戏而烦恼,殊不知根源也许就是自己回家后躺在沙发上玩手机的行为,被孩子看在眼里模仿了。

让我们用理解和爱去拥抱孩子,用良好的言行去影响孩子,帮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长为一个温暖、有力量、对社会有用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