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還有多少會插秧收稻穀的?你怎麼看?


以前我們播種插秧是為了溫飽,再後來溫飽解決之後,生產力集中輸出到個別經濟發達的沿海城市,導致農村耕地的萎縮和大量荒廢,主要也是體現在蓬勃的90年代,而我們的生活變好之後,傳統農業似乎變得荒廢了,那麼作為現在職場生力軍的8090後,還有多少人掌握舊時農業技能?

此類因素,體現了農村現代發展方式的轉變,生產力輸出,摒除落後的生產方式,集中向現代新型農業的方向轉變,是大趨勢。國家倡導糧食生產地的集中和高產,主要生產糧食的幾個省份承擔了國內糧食生產總量近7成以上的份額,這說明未來農業發展的路程是集中化,規模化,區塊化,老舊的方式終將會被摒棄。故此,8090的部分人群失去了傳統農業的種植技藝,某些方面體現了時代的進步規則。但,傳統技藝的古法,不會被遺忘,它會被以歷史的方式展現予後人。


夢想中的菜園子


今天的90後,他們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而高翔,浩浩蕩蕩地到城裡面賺錢去了!我認為:今天的90後,他們大都是60後或70後的孩子,他們出生在改革開放已取得初步成果的年代裡,在他們的成長中,常常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他們是嬌生慣養的一代,他們大部分沒有在家種田,更談不上插秧了。

第一,改革開放後的新生代,90後的年輕人為了生活,為了美好的前程,奔赴在祖國的四面八方,已成為了祖國建設的生力軍。現在的農民,在農村種田已經滿足不了人們生活的需要了,在家鄉種田的都是一些50後,60後,連70後的農民都很少見到。我們南方的水稻,在五一期間已基本上插完,而且現在基本上不用插秧,多年前就實行了手工拋秧,或者一蔸一蔸的點下去,這樣比較均勻,而且穩定。我們這裡還沒有流轉出去的農田,基本上都是農民自己種點糧食了自家吃吧,多則一家三五畝,少則一兩畝田,哪裡還需要90後來插秧!

第二,人類在發展,社會在進步,隨著現代農業的興起,今後基本上不需要人工插秧了。社會總是在進步的,今天我們在這裡討論90後還有多少還會插秧的這個話題,其實,農村的孩子哪種農活不會做啊!關鍵是現在的年輕人,根本不願意做農活罷了。在他們的眼裡,當農民既辛苦,又賺不到什麼錢,還有什麼必要去插秧不插秧的。

第三,以後的農業機械化了,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90後的年輕人,你們也大可放心了,以後等你們進入中老年時期,那時的農業現代化全完成熟,農民臉朝黃土背朝天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你們認為呢!

我是青山老胡,這僅僅是一己之見,歡迎大家留言討論,謝謝!


青山老胡hza123


問他(她)們會種地不?恐怕會種地的也越來越少,怕苦,第一,怕累第二,背死人怕嚇著,背稻穀怕壓著……所以,地裡的農活,好像從來和他(她)沒關係,再加上大人們的“捨不得”完了,一群好吃懶做的農三代被活生生的培養出來了!可憐天下父母心,但能真正懂得父母不易的孩子又有幾個?現在,農民工進城也虛偽的很!打開他們的朋友圈,曬吃喝,曬旅遊,曬胸,曬臉。沒有幾個人曬面朝黃土背朝天。


有時間看著朋友圈的信息,我陷入了沉思,怎麼了都,“曾經勞動最光榮”的我們那去了?傳統的美德哪去了?踏踏實實的生活哪去了?好像被貼上農民的標籤,我們就低人一等嗎?吃喝,旅遊方顯我們是成功人士嗎?大人都這樣了,怎麼調教他們的孩子去種地?

我能怎麼看,我看了就在想,也許社會發展就這樣了?以前的路,自己知道,孩子們的路,一片迷茫,和他們一樣,我,看不清。不插秧有大米吃,不收稻穀,反正也餓不著。這就給農三代無意中造就了優越感。吃飯問題,不是他(她)們的職責範圍之內,他(她)們都是將來要幹大事的人。現在農村孩子也覺得自己以後肯定不一般,種地,那是沒本事人乾的。好了,我的回答就到這裡,(三農領域創作者金秋麥穗兒)喜歡我,關注我,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