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中的樊於期,为什么让秦王嬴政如此痛恨?真相暗藏玄机

(原创首发)

荆轲刺秦,荆轲为什么一定要带上樊於期的人头?为什么秦王嬴政这么痛恨樊於期?这里面暗藏玄机。


事情起因于樊於期的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樊於期的命运早已隐藏在他的性格中,而且由于他的性格,引起了一连串的蝴蝶效应,效应的结果,最终使他自己也成为荆轲刺秦历史事件中的一枚死棋。


热血青年樊於期,竟然相信道听途说


根据《史记》,《战国策》记载,战国时期的这一阶段,山东诸侯国赵、楚、魏、韩、燕五国一共进行了五次合纵伐秦,尤其是公元前241年的最后一次,五国又一次联合攻秦,但结果以失败告终。


秦国虽然大获全胜,但心情气闷难忍,于是在公元前240年,为雪五国攻秦之耻,秦国决定攻打山东五国。

荆轲刺秦中的樊於期,为什么让秦王嬴政如此痛恨?真相暗藏玄机

吕不韦

当时吕不韦还在摄政,于是他派遣蒙骜和张唐督兵五万伐赵,三天后命令长安君成嬌和樊於期率兵五万后继。但是这次的尧山一战,秦军未能取胜,成嬌当时只有十七岁,不熟悉军务,心里担忧,便叫樊於期一起商议。


那个时候,秦王嬴政到底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这其实是个伪命题,如果嬴政是吕不韦的儿子,秦庄襄王能把王位传给嬴政吗?简直开国际玩笑


但是经过阴谋家之口传出的这个小道消息,樊於期深信不疑,他认为吕不韦实是纳妾盗国之贼,非常憎恨,就趁机对成嬌说:“现在的秦王并不是先王的亲生骨肉,只有您才是先王的嫡亲之子,吕不韦这次派您出来打仗,就是想借机除掉长安君您啊。”


然后樊於期给成嬌献计,说:“现在蒙骜的兵困在赵国,长安君您手握重兵,如果发布檄文宣示吕不韦的罪状,揭露他的宫闱诈骗之术,臣子们和老百姓谁不愿意听从您这嫡子的话呢?!”


成嬌听了樊於期的话,热血沸腾,激情之下,发动叛乱,投降给了赵,史称“成嬌之乱”。而这次叛乱,全因樊於期的挑拨离间。


樊於期挑拨成嬌叛乱后,就自己起草了一篇檄文,到处传播,老百姓们原来并不相信嬴政是吕不韦之子,但是檄文中有“怀妊奸生”等话语,就开始半信半疑了。这时候,嬴政也见到檄文,气得快要蹦起来,招来吕不韦商谈大计,大怒之下派王翦为大将,领兵十万,讨伐长安君成嬌。


在这里,樊於期是不是其心当诛呢?


而且樊於期挑拨成嬌成功叛乱后,是以成嬌之名书写的檄文,结果他一点事儿也没有。

荆轲刺秦中的樊於期,为什么让秦王嬴政如此痛恨?真相暗藏玄机

樊於期书写檄文

所以说,樊於期其实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纯粹挑拨是非的人,因他这一挑拨,最后一下子激起了秦始皇加速攻打赵国的决心,并且很快涉及到了燕。


公元前233年,作为秦国将军的樊於期率兵攻打赵国,不料大败于赵,损失惨重的樊於期畏罪不敢回秦,叛逃到了燕国,成为燕国大将军。嬴政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把樊於期的父母宗族立马都杀了。


所以世人都知道嬴政杀了樊於期的家人,但很少有人知道樊於期挑拨成嬌叛乱的事,还有书写嬴政是吕不韦私生子檄文的事,从此时起,秦王嬴政不但非常痛恨樊於期,而且攻打赵国逼近燕国的心火也被熊熊点燃了。


樊於期始作俑后,荆轲刺秦各方面条件成熟


在长安君成嬌叛乱投降赵国后,秦王嬴政非常痛恨成嬌。话说成嬌也是,你叛乱就叛乱,非要听樊於期的话扯出嬴政出生之谜的事情来,这种耻辱谁能受得了。


但是话说回来,一个17岁的孩子当时又能懂多少,没有樊於期的鼓动,他断然不会做出这种不计后果的事来。


于是秦国大将王翦长驱直入,一路很快就攻破了赵国,俘虏赵王,占领了赵国,继续进军北上,直接到达燕国南部的边界。


这时,燕太子丹出场了。


其实,嬴政是在赵国出生的,那时燕太子丹也在赵国当质子,两个人是少年时代一起玩耍的小伙伴。


但是公元前232年的时候,太子丹又被派往秦国当质子,这时的嬴政已经是秦王了,秦王对燕太子不太友好,太子丹很生气,就设法逃回燕国,两个人从此彻底翻脸。


加上,秦国此时兵锋直指燕国,太子丹对嬴政更是满腔愤恨,报仇之心日益膨胀。


另一边,随着王翦攻占了赵国,加上嬴政对樊於期的憎恨,秦国攻打燕国的日期也就越来越逼近了。


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见形势紧迫,非常忧虑害怕,就去请教自己的老师鞠武,鞠武听说樊於期逃到燕国,被太子丹收留,大为担忧,规劝太子丹把樊於期送到匈奴去,以消除秦国攻打燕国的借口,也许能成缓兵之计。


但太子丹并不想迫于秦国的压力抛弃樊於期,只是希望鞠武再想其他办法拯救燕国,于是鞠武给太子丹介绍了田光。


田光学识渊博,智勇双全,无奈年岁已长,自认已不能为太子丹做刺杀秦王的谋划和行动,于是又给太子丹介绍了自己的好朋友,行侠仗义的剑客荆轲,然后从容自刎而死。


事情到了到这个地步,人都自刎了,不刺杀也不行了,于是太子丹和荆轲决定刺秦的行动正式启动。


刺秦行动的主要执行人为荆轲,秦舞阳作为随从辅助行动。


那么以什么理由来见秦王呢?经过商议,决定就用嬴政最为痛恨的樊於期的人头和燕国督亢一代的地图献给秦王,在地图里藏上匕首,以便在见面的时候见机行事,刺杀秦王。


就这样,樊於期成了荆轲刺秦死间计划的一枚死棋,最终为配合计划的实行献出了自己的首级


落寞的结局


结局大家都知道了,荆轲带着督亢地图和樊於期的首级,到秦国刺杀秦王。


临行前,燕太子丹和荆轲的好朋友高渐离等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荆轲唱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诗歌,和秦舞阳踏歌悲壮而去。

荆轲刺秦中的樊於期,为什么让秦王嬴政如此痛恨?真相暗藏玄机

风萧萧兮易水寒

荆轲和秦舞阳到达秦国后,秦王嬴政在咸阳宫隆重地召见了他们,当交验樊於期的头颅和奉献督亢的地图时,图穷匕首现,荆轲拿起匕首去刺秦王不中,被秦王拔剑击成重伤被秦侍卫所杀。


荆轲刺秦以失败告终,樊於期也白白送了命。


不过怎么说呢,即使这次樊於期不死,燕国亡后,秦王嬴政也绝不会放过樊於期,他必死的命运已经在他挑拨成嬌叛乱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所以,做事绝不能掺杂个人情绪,更不能以子虚乌有的小道消息来挑战君王底线,何况是作为一名领兵打仗的将军,因此,从这里推断,刺秦的始作俑者应该就是樊於期,虽然有人会说这很牵强,但这其实是十足的蝴蝶效应,即使秦王攻占燕国是统一六国的必经之路,但起码,樊於期是加速了这个过程,从而衍生了荆轲刺秦事件的发生。


但不管怎么说,历史已过千年,昔人已经作古,碧血长剑,昨日少年,一段历史公案已经成为了历史的风云,风起云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