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公足壮海军威——邓世昌与近代海军冲撞战术(二)

而正是蒸汽机技术和舰船装甲技术的应用,催生了古老的冲撞战术的复兴。在采用了蒸汽机作为动力后,战舰的航速变得更快,对风力的依赖大大下降,机动性也变得更强。机动性变强使战舰更容易选择航线(撞击路线),航速变高则使战舰拥有更大的动能,在撞击作战时的破坏作用也更大。而在披上铁甲之后,战舰的防护水平得到了质的飞升,舰炮射出的炮弹很难给铁甲舰造成有效的伤害,因而冲撞这种原始的战术又变得重要起来。


有公足壮海军威——邓世昌与近代海军冲撞战术(二)

克里米亚战争中英法联军使用的前装滑膛舰炮


19世纪50年代时,各国海军装备的主要是前装滑膛炮,发射球形弹丸。在1854年至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国和法国的蒸汽铁甲舰的强大炮火给俄军造成了极大杀伤,但俄军的炮火却对英法海军的铁甲舰无能为力——滑膛炮射出的球形炮弹根本无法击穿这些海上浮动堡垒的铁甲,更别说损伤其内部结构将其击沉了。


有公足壮海军威——邓世昌与近代海军冲撞战术(二)

克里米亚战争中主要由风帆木质战舰构成的俄国黑海舰队虽然全歼了土耳其舰队,却毁于英法联军的蒸汽战舰


而一艘数千吨的战舰开足马力进行冲撞时,全部动能都集中于舰首的冲角,所产生的破坏力极为惊人,能够轻易洞穿敌舰的船腹,造成大量进水进而倾覆沉没。因而在能够有效击穿铁甲舰的装甲的火炮和穿甲爆炸弹出现之前,冲撞战术就成了能够击沉铁甲舰的最为有效的手段,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铁甲舰之间的交锋“汉普顿锚地之战”其实也是撞击作战的典型战例之一。1861年4月19日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北方联邦宣布对所有脱离美国联邦政府的港口进行封锁,北方海军着手制定出了“巨蟒计划”,对严重依赖对外贸易的南方邦联海岸全面封锁。急于打破封锁的南方邦联利用打捞起来的沉船建造了一艘铁甲舰“弗吉尼亚”号。“弗吉尼亚”号排水量4100吨,外部被设计成了堡垒形状,加装了102毫米厚的熟铁装甲,此外还加垫了61毫米的松木等其它材料。“弗吉尼亚”号的火力十分强大,计有6门230毫米口径的达尔格伦滑膛炮,2门160毫米和2门170毫米口径的线膛炮。当南方邦联海军得知北方联邦也在建造铁甲舰后,便给“弗吉尼亚”号的舰首加装了冲角。


有公足壮海军威——邓世昌与近代海军冲撞战术(二)

南军“弗吉尼亚”号铁甲舰


1862年3月8日早晨,在几艘南方海军战舰的护卫下,“弗吉尼亚”号驶入汉普顿锚地,向执行封锁任务的北方联邦海军舰队发起攻击。停靠在纽波特纽斯角的蒸汽风帆战舰“国会”号和“坎伯兰”号迅速开炮迎战,但是炮弹打在“弗吉尼亚”号上的铁甲上纷纷弹落,以至于“弗吉尼亚”号在前进过程中甚至不屑于开火还击,直到极易命中的近距离后才开始发炮。北方海军战舰的密集炮火只给“弗吉尼亚”号造成了极其轻微的损害。


有公足壮海军威——邓世昌与近代海军冲撞战术(二)

“坎伯兰”号被“弗吉尼亚”号撞沉


为了速战速决,“弗吉尼亚”号向“坎伯兰”号发动了冲撞,直接在“坎伯兰”号的舰体上凿穿了一个大洞,因为冲角撞得过深,使得“弗吉尼亚”号的船体有一部分竟然被“坎伯兰”号的龙骨卡住了,“坎伯兰”号的锚也一度砸到了“弗吉尼亚”号的前甲板,可见这一撞之威。所幸“弗吉尼亚”号迅速倒车,才没有被迅速下沉的“坎伯兰”号拖进海里。


有公足壮海军威——邓世昌与近代海军冲撞战术(二)

“国会”号被“弗吉尼亚”号摧毁


见到“坎伯兰”号被“弗吉尼亚”号击沉,“国会”号迅速退往浅水区,“弗吉尼亚”号的吃水较深,难以在浅水区自由行动,无法再对“国会”号发动撞击,双方展开激烈炮战, “国会”号虽然火力很强,但脆弱的木质舰体却难以承受炮火轰击,“弗吉尼亚”号的炮手比较缺德的用给自己的球形炮弹加热的办法攻击“国会”号,击中了“国会”号的弹药库,将“国会”号炸毁。


有公足壮海军威——邓世昌与近代海军冲撞战术(二)

“莫尼特”号炮塔内部


当夜北军铁甲舰“莫尼特”号赶到了战场。“莫尼特”号属于浅水铁甲炮舰,排水量为1000吨,体形比“弗吉尼亚”号小得多,但却装备了2门280毫米滑膛炮,且炮塔和舰舷均有厚重的装甲防护。3月9日清晨“莫尼特”号便向“弗吉尼亚”号发起了进攻,“弗吉尼亚”号率先开火并击中了“莫尼特”号,但没有能够给“莫尼特”号造成什么伤害。“莫尼特”号猛烈还击,也多次击中“弗吉尼亚”号,仅使“弗吉尼亚”号的装甲受了轻微损伤,双方在相互炮击了三个半小时都没什么大碍。急于结束战斗的“弗吉尼亚”号再次发动了撞击作战,但“莫尼特”号小巧灵活,机动性更好,“弗吉尼亚”号的数次撞击都被“莫尼特”号躲开了。最后筋疲力尽的“弗吉尼亚”号不得不撤出战斗,“莫尼特”号为了护卫剩下的北军木质蒸汽风帆战舰没有追击,双方等于战成了平手。


有公足壮海军威——邓世昌与近代海军冲撞战术(二)

“弗吉尼亚”号对“莫尼特”号发动的撞击均被躲开


汉普顿锚地之战标志着铁甲舰时代的来临,也向世人昭示,除了古老的撞击战术之外,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能够击沉这些钢铁怪物。南北战争的交战双方都曾建造杆雷艇用来攻击铁甲舰,结果被证明不但危险且成功率很低,和自杀没什么两样。在了汉普顿锚地之战结束后,南北双方都开始建造大量带有冲角的铁甲舰,因而南北战争中还有数次实施冲撞战术的战例。北方海军的一些军官总结了历次撞击作战的经验,认为冲角是一种很好的对付铁甲舰的武器,尤其是在狭窄的海域,冲撞战术最为有效。欧洲各国海军的观察人士也对发生在汉普顿锚地之战中的冲撞作战印象深刻,很多新造的军舰都加装了冲角。象法国为美国南方邦联建造的“石墙”号铁甲舰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由此还催生出了一大批的法式大鼻子冲角首战舰,大鼻子冲角首成为之后法式战舰的重要特征。


有公足壮海军威——邓世昌与近代海军冲撞战术(二)

”石墙“号线图,水线下的大鼻子冲角十分醒目


有公足壮海军威——邓世昌与近代海军冲撞战术(二)

”石墙“号最终成为了日本的”甲铁“号,后来更名为”东“号


虽然欧洲各国海军部下令给许多战舰加装了冲角,但他们更为关注的是造船技术和火炮技术的发展以及如何运用海军舰队保持本国对领海及殖民地的控制力方面。直到1866年“利萨海战”的爆发,才真正使冲撞战术成为海战的主流,并由此引领世界潮流长达30余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