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的野望——翁同龢甲午大棋局(上)

光绪二十年八月十八日(1894年9月17日)夜,北京城东单二条胡同一座气派的府邸内,军机大臣户部尚书翁同龢例行在撰录今天的日记:“上至书房,发看昨日三点。戌刻一电,则平壤告不能守,云敌在高山架炮,俯击人马糜烂也。旋至枢,会看事件。高阳(军机大臣李鸿藻)抗论,谓合肥(李鸿章)有心贻误,南皮(军机大臣张之万)与争,他人皆不谓然。余左右其间曰‘高阳正论,合肥事事落后,不得谓非贻误’。乃定议两层:一严议,一拔三眼花翎、褫黄马褂,恭候择定,写奏片。寄谕叶志超,令与聂士成前后夹击,疏通后路。明发切责李鸿章二道。……午正一刻递,未初二刻发下,李鸿章处分用拔去花翎,褫黄褂一道,遂散。”


帝师的野望——翁同龢甲午大棋局(上)

日军攻陷平壤


此时翁同龢的身体稍有不适,但写下这些日记的心情却是相当愉悦的。

因为仇人李鸿章的末日就要到了。

翁同龢回想往事,心绪又变得无法平静下来。

他15岁中秀才,22岁中举人,26岁状元及第,27岁入翰林院,次年便被文宗皇帝亲自破格擢为乡试副考官,先后典试陕西、山西两省,由此迈过了由翰林而入学政这道仕途上的天大关隘,自此开始平步青云。此后在户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工部尚书上一路兜兜转转,至52岁时便已是“在军机上学习行走”的末班军机。

虽然入值尚不足两年后就赶上了“甲申易枢”,同恭王等四名军机大臣一道给太后全班开缺,但相较“加恩仍留世袭罔替亲王,赏食亲王全俸,开去一切差使,并撤去恩加双俸,家居养疾”的恭王和“原品休致”的宝鋆这两位政治生命基本终结的,以及降二级调用的李鸿藻和景廉这两位一蹶不振的,他翁同龢的“加恩革职留任,退出军机处,仍在毓庆宫行走”的处分简直就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帝师的野望——翁同龢甲午大棋局(上)

“甲申易枢”被罢免的恭亲王奕訢


帝师的野望——翁同龢甲午大棋局(上)

“甲申易枢”中被罢免的军机大臣宝鋆


他同治四年奉旨在弘德殿行走,授读穆宗皇帝,十年之后,又奉旨在毓庆宫行走,授读当今天子,别的读书人最高的境界不过是殿试高中而为天子门生,但他翁师傅却有两个门生是天子!即便是当今太后,见了他也要称一声“师傅”而不名!

要知道太后一开始处理政务时,错别字都是一大堆,不是他给太后上了《治平宝鉴》的速成班,太后的学问也不会提高得这么快!


帝师的野望——翁同龢甲午大棋局(上)

慈禧太后早年亲笔谕旨,白字很多


当年自己这位帝师的哥哥翁同书因误保苗沛霖而致省府沦陷,被朝廷锁拿进京,其时当朝的太后原本是存了个保全的心思,却没料到被时为湘军大帅的曾国藩以一纸名动天下的《参翁同书片》顷刻间便将朝廷逼到了必须将翁同书从严惩治的境地!

而那片因此而得名“天下第一折”的奏片,却正是出自时为曾国藩铁幕的李鸿章之手……

翁同龢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那个可怕的冬夜——看到那道处置大哥的“比照统兵将帅守备不设,为贼与掩袭,以致失陷城寨者斩监候律,拟斩监候”的明发上谕,已经年逾古稀且身染沉疴的老父一下子便昏了过去,随后不久便撒手尘寰。而大哥随后也被改判流戍西北,最终客死他乡……而偌大一个翁家,险些便就此败落了!

而所有这一切,皆拜李鸿章所作的《参翁同书片》所赐!

区区不到六百字的一纸夹片。却可谓字字千钧,句句见血。先是历数了大哥翁同书忠奸不辨、误用歹人、措置失当、贪生怕死、连失两城等诸多罪名,而后再指出大哥此前给朝廷的几道奏折中的自相矛盾之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把大哥自辩地退路一一封死!

而最后一句“臣职分所在,例应纠参,不敢因翁同书之门第鼎盛瞻顾迁就”。更是把朝廷原为了照顾翁家之“门第鼎盛”而决定“瞻顾迁就”的如意小算盘打得粉碎!被曾国藩和李鸿章这对师徒逼到了墙角的军机处最后也只能拿大哥开刀,按军法将大哥判了个“拟斩监候”……

而李鸿章呢?


帝师的野望——翁同龢甲午大棋局(上)

年轻时的李鸿章照片,曾被广泛误传为左宗棠


自上了这道“天下第一折”之后不久,曾国藩便向朝廷举荐他的这个得意门生回乡组建“淮军”援沪。数月后又经曾国藩推举而为江苏巡抚,使这个早想建功立业却屡受挫败因而大发“昨梦封侯今已非”之叹的“书剑飘零旧酒徒”在不惑之年从一个不入流的“土匪翰林”一跃成了朝廷的封疆大吏。此后其一生事业便由此扶摇直上,由江苏巡抚而为两江总督、湖广总督、再到今日的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

李鸿章能有今日,可以说是踩着他翁家人的尸骨上来的。

这“父死兄徙”的大仇,他怎么可能一日或忘!

自光绪十四年阎敬铭退职,他翁同龢接掌户部以来,于李鸿章北洋海防所需之款便百般推诿,添了无数的堵。李鸿章要钱要得急了,便祭出“河工”这个法宝出来拖延。只是醇王中了李鸿章的洋毒,一直对海军发展非常支持,非要给这个销金窟窿砸钱,而醇王又是自己的皇帝学生的生父,让他颇为无奈。


帝师的野望——翁同龢甲午大棋局(上)

醇亲王夫妇照片,其福晋为慈禧太后的妹妹


他翁同龢几乎是看着光绪皇帝长大的,自光绪元年他奉旨在毓庆宫行走,再为帝师之日算起,到如今已经是好二十年了,而皇帝也由当年只知道画《天人交战图》的懵懂小儿一点点地成长为如今的弱冠青年。

对于自己这个门生天子,翁同龢大体还是满意的,皇帝性子虽有些暴躁,但脑子清醒,又有耐心等得下去,每当面临大事时又肯听他这个老师的进言,这就够了。


帝师的野望——翁同龢甲午大棋局(上)

性格有重大缺陷的光绪皇帝


想到皇帝“乾纲独断”之日已然不远,翁同龢可以说踌躇满志。

太后年事已高,精力大不如前,如今也颇想不问政事颐养天年,只是不放心皇帝才不肯轻易放权,以免蹈史上覆辙。他翁家颇受太后眷顾,他只要能做到让太后安心去颐和园养老就可以了,太后那里对他翁同龢来说并不难搞定。


帝师的野望——翁同龢甲午大棋局(上)

掌权多年的慈禧太后难以安心养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