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行走的吃貨

曾經想把這四年來走遍全國做一下詳細記錄,然而寫到一半卻發現有幾段行程如果要寫,就必然無法迴避當年同行的人。若被喜歡的小姐姐看到,所有的感情歷史都展露無遺,恐怕會後患無窮。這個系列也就只能讓它無疾而終。

把吃作為出遊的第一目標,也算的上是一個吃貨的基本素養了吧。不如就來盤點一下這些年來一個吃貨對吃的渴望和追隨。

雖然這個想法由來已久,但一直糾結的事情是對這些美食如何分類,想過用地域、食材、烹飪方式這三種類別進行寫作,但每個分類方式都有著它致命的缺陷。

如果說地域分類,那就無法避免地涉及到八大菜系及其附屬的子菜系和各地一些小菜系。雖然號稱是走遍了全國,也僅僅是除了寧夏之外所有的省都去過而已。至於天下之大,想踏遍中華大地的每一寸土地,那終究是不可能的。像徽菜中的北派、川菜中的小河幫、魯菜中的孔府菜、粵菜中的東江菜等等,這種子菜系,實在不敢說都吃過。

再者說筆者每次出門預算有限,只能吃到各個菜系中價格比較親民的菜品,對於某些菜系中的精華,那實在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也不敢說得窺某一家全貌。

若說食材分類,則會茫茫諸多,雜亂無序。如果無法找到一個合理的文章結構,文章就會被切成稀碎。再則某些食材比較常見,它們所成的菜也自然會洋洋大觀。反之某些不太常用的食材則會盤點一二後便乏善可陳。

若說按照烹飪方式,不但會把各個菜系攪成一鍋粥,也無法細分具體食材。再者,作為一個出門只帶嘴的吃貨,根本無法從很專業的角度對不同的烹飪方式進行分類。

選擇恐懼症晚期,也就一直耽擱到現在。

學文學後最尷尬的事情就是想把自己的每一篇文章都寫好,反而會在下筆前瞻前顧後。

一個行走的吃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