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盟:產業“蝶變”帶動阿佤人民再唱時代新歌

說起西盟佤族自治縣,耳邊迴響的一定是那首耳熟能詳的《阿佤人民唱新歌》,時隔50餘年的今天,這熟悉的旋律,歌唱的是新時代阿佤人民越來越好的生活。

一條條寬闊整潔的水泥路,一幢幢錯落有致的安居房,一片片生機勃勃的種養殖基地,一個個幹勁十足的群眾身影......走進西盟縣的每一個村村寨寨,映入眼簾的都是一幅產業遍地開花、生活欣欣向榮的新農村畫卷。

西盟:產業“蝶變”帶動阿佤人民再唱時代新歌

而誰能想到,就在幾年前,這裡還是另一幅景象。

西盟佤族自治縣位於雲南省西南部,毗鄰緬甸,是全國兩個佤族自治縣之一。由於特殊的歷史和地理原因,長期以來,西盟的縣情可概括為“國家重點扶持縣、革命老區縣、少數民族自治縣、典型的民族直過縣、地處邊境一線的邊疆縣、民族跨境而居的特殊縣”,產業基礎薄弱、產業項目單一、市場化程度低以及群眾與企業利益聯結不緊密,是當時西盟縣的產業發展現狀,也是一直以來西盟縣的致貧原因。2014年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47億元,共有貧困村34個、貧困人口9230戶31502人,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純收入僅為1913元,貧困發生率32.57%。

西盟:產業“蝶變”帶動阿佤人民再唱時代新歌

產業扶貧怎樣“扶”?怎樣做大做強主導產品,培育好特色產業,增強發展後勁,確保貧困戶有穩定、可持續的經濟收入來源?結對子、找出路,這樣的法子,雖然看似簡單,做起來卻困難重重。但西盟縣卻通過因地制宜謀劃產業發展,推進“5+X”產業扶貧、“四個全覆蓋”產業扶貧模式和“六個聯結”利益聯結模式,通過種植、養殖等產業帶動,形成“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的扶貧格局,產業扶貧實打實地做了起來。

選好“種”

“以前沒有什麼產業,僅僅只是種一點水稻和橡膠,現在好了,有了無筋豆產業以後,我家的3畝地可以換季耕種,不讓土地和人閒下來。而且種出來的豆子也不愁銷路,每季豆子收完就能按時拿到豆款。”勐卡鎮莫美村二組村民娜英拿到豆款高興地說道,西盟縣冬春蔬菜產業的開發,讓一直以傳統主導產業橡膠、茶葉作為主要經濟來源的娜英,一年四季都有了豐收的產業項目。

西盟:產業“蝶變”帶動阿佤人民再唱時代新歌

西盟縣99.9%為山區,立足於“生態環境優越、養殖基礎廣泛、四季鮮花盛開、文化底蘊深”的資源稟賦和生態優勢,西盟縣精準選擇確定橡膠、茶葉、甘蔗、畜牧、文化旅遊作為主導產業,中蜂、米蕎、咖啡和冬春蔬菜等為特色產業,構建“5+X”產業發展體系,全力厚植產業發展根基。同時,通過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解決群眾銷售渠道的後顧之憂。

“今天我拿到了1萬多元的無筋豆款,現在的條件越來越好,以後還是要靠自己的雙手過更好的日子。”談到現在的生活,娜英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臉。

育好“苗”

產業項目能不能發展壯大,用心培育很重要。由於生產技術低下,長期以來西盟縣茶葉、甘蔗等主導產業處於靠天吃飯、廣種薄收的狀態。為了每一個產業都能枝繁葉茂,西盟縣還積極補齊貧困戶農業生產的科技短板,集聚農業技術人才,提升農業生產技術的支撐能力,為產業扶貧增加“助推器”。

西盟:產業“蝶變”帶動阿佤人民再唱時代新歌

“過去我們老百姓種甘蔗、種田都是靠天吃飯。今年乾旱,如果不蓋膜的話我們家甘蔗是不會出苗了,就是蓋了薄膜聽老師的話甘蔗才長得好了,明年我家甘蔗又要大豐收了。”西盟縣勐梭鎮班母村村民扎妥說,一支支由“土專家”“田秀才”組成的“農民講師”技能培訓隊伍,都會走進田間地頭,一對一、手把手傳授甘蔗全膜覆蓋輕簡化栽培技術,讓扎妥家的甘蔗渡過了天氣乾旱的難關。

西盟:產業“蝶變”帶動阿佤人民再唱時代新歌

“取得了有機茶園證書(國標)以後,我們茶廠的有機茶價格穩定在了360元至400元之間,遠遠高出當地生態茶的價格,並且開始有了穩定的客戶群。”西盟商煙街茶葉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周扎戈說,茶產業是西盟縣農業特色優勢傳統產業,通過有機茶園的創建,將原來的生態茶轉換髮展為有“身份”和“地位”的有機茶,全面提質增效,增加茶農收入。

西盟:產業“蝶變”帶動阿佤人民再唱時代新歌

科學技術的種植、養殖方式,使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產業增效、能力增強得到了保障,讓廣大群眾真正擁有更多幸福感、獲得感和滿足感。

結好“果”

“以前面對貧困,寨子裡面的年輕人都選擇外出務工,現在我們家裡的項目是越來越多了,越來越多像我這樣的年輕人都不出去打工,在家就可以有一份不錯的工作,而且在這裡還可以邊上班邊學技術,以後是大有用處的。”西盟縣勐卡鎮莫美村二組的“90”後小夥巖槍說。和父親一樣,巖槍也是個“蜂迷”,之前有過五六年外出務工的經歷。直到2018年,回家探親的巖槍聽說家鄉引進了雲南丁氏蜂業有限公司,有著多年養蜂經驗的他帶著對養蜂事業的熱愛一門心思的就進入公司學習專業的養蜂技術,每年三萬多元的收入,讓他既能近距離照顧家人,還能靠喜歡的職業實現脫貧。

西盟:產業“蝶變”帶動阿佤人民再唱時代新歌

近年來,西盟縣引入了雲南農墾集團、昌裕糖業、三江並流農業、雲南丁氏蜂業等9家省市級農業龍頭企業,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133家,在“強產業”“帶農戶”上下足功夫,讓千家萬戶小農戶生產融入到全縣產業發展鏈條中,闖出了產業平穩發展、群眾持續增收的新路子。

西盟:產業“蝶變”帶動阿佤人民再唱時代新歌

產業項目由少到多,產業模式由粗到精,產業發展由“一枝獨秀”到“百花齊放”。選好“果”,育好“苗”,結好“果”的產業“蝶變”,為西盟縣產業強勁壯骨。2019年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97億元,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純收入增長4.5倍達到10554元,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47%。

西盟:產業“蝶變”帶動阿佤人民再唱時代新歌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提升產業發展是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的必然要求,是縣委、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更是群眾的迫切期望。”西盟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張文良說。2019年,西盟縣在“直過民族”地區率先實現脫貧摘帽,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下一步,全縣將按照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在糧食基本自給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經濟作物面積,加快發展壯大養殖業規模,形成產業聚集效應,培育壯大涉農企業和新型農業主體,進一步完善利益聯結模式,跑好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接力賽,將小農戶融入農業產業鏈,讓企業有基地、有效益,農民有收益,最終實現產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

(西盟縣融媒體中心艾嘎鄒偉琦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