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雲南發佈
嶄新的樓房整齊劃一,獨具民族特色的金色小樓在明媚的陽光下格外耀眼。走進貢山縣易地扶貧搬遷幸福新區安置點,整潔的道路、成排的新房、完備的生活設施,在藍天白雲的掩映下,構成了一幅自然和諧的美麗畫卷。
一戶戶貧困群眾離開閉塞的大山搬入新的家園,易地扶貧搬遷給當地各族群眾帶來了新生活。
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決戰之年,更是易地扶貧搬遷的決勝之年。“十三五”期間,雲南省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總規模達99.5萬人。截至2019年11月中旬,全省已建成安置房23.8萬套,安置房完工率97.2%;入住18.3萬套,入住率74.6%。
貢山縣易地扶貧搬遷交出了一份怎樣的答卷?帶著疑問,記者深入這裡進行釆訪。
挪窮窩 住新房 換新顏 美麗蝶變正在上演
橫斷山,路難行。怒江美麗的自然風光掩蔽了一些地方的惡劣環境,一方水土承載不了一方人在這裡時有發生。
而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的“頭號工程”和“標誌性工程”,是解決“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區貧困群眾脫貧問題的根本途徑。
在距離貢山縣城三十多公里外的丙中洛鎮雙拉村畢比利一組,因易地扶貧搬遷,村民們告別了陳舊的木板房,住進了新房。走進雙拉村畢比利一組,只見二十五幢獨具特色、漂亮整齊的安置房佇立在山間,五星紅旗在每家每戶的屋頂高高飄揚著。
41歲的李福春就住在這裡,在易地扶貧搬遷之前,他從未想過自己能住上如此“洋氣”的新房。突然搬進大房子,除了必要傢俱外,整個房子顯得較為寬闊。李福春說,他很滿意政府給他們蓋的這個房子,孩子和老人都有了獨立的房間。
“以前住在老房子裡,都是廚房當客廳用,客廳當廚房用。”李福春最滿意的是,二樓頂還有露臺,可以曬曬核桃和羊肚菌。
回憶以前的生活,李福春一言難盡,一家5口人,平時妻子要在家照顧老人打理家務,只能靠自己打零工來補貼家用。“兩個娃娃要開學了,張口要零用錢和路費,我愣是拿不出來。”這是2015年8月底的事情,可李福春依然記得當時的窘迫,當時因為工地老闆不結賬,所以只能去借錢,但借了好幾家都沒借到。那時候,他就想如果能有一份穩定收入就好了……
慶幸的是,2016年12月底,李福春被選聘為生態護林員,有了一份穩定的收入,同時也住進了國家新建的安置房。偶爾還可以打打零工,家庭成員的人均月收入從原來的不到400元提高到現在的600元以上,家裡的生活條件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每逢開學及節假日,再也不用像以往那樣四處借錢來解燃眉之急了。孩子從學校回來,隨時可以殺只雞補補身體,每年還能給孩子買上幾套新衣服、新鞋子和學習用具。“我的母親拿著低保,小孩上學也是免費的,醫療保險國家也幫我們買著,除了孩子的零用錢和路費,現在我家基本上用不到什麼錢。”李福春感念到,感謝習近平總書記、感謝共產黨,讓我們過上如此幸福的生活。
搬出來 穩得住 能致富 幸福生活比蜜還甜
自從搬進新家,娜四哈臉上的笑容就沒少過。“我很開心,很幸福!”2019年,娜四哈作為第一批入住幸福新區的易地搬遷戶,憑藉著地域資源優勢和勤勞的雙手,成為這批搬遷戶中最先富起來的人。
娜四哈今年33歲,正是年富力強的年齡。白手起家的她,一心想憑藉自己的雙手打造出一片屬於自己和家人的小天地。
5年前,娜四哈懷揣1500元,從交通閉塞的茨開鎮撒孜木克村,來到貢山縣城創業。因為沒錢,她低價租了親戚家的房子暫住,自己在農貿市場賣菜。
“直到我搬走,住到新家來,才補了一部分房租給我家親戚。”娜四哈開朗地笑著,一點都沒有不好意思,但感激是有的。她說那幾年過得不太好,親戚家的房子也是先給她住著,根本就沒有收錢,不然她連賣菜的本錢都沒有。
雖然賺得不多,但娜四哈看中縣城的地理優勢,想在這裡買套房子。“窮怕了!”娜四哈說,家裡有三個哥哥,她是最小的,因為窮,她很早就輟學了。但她從來沒有放棄過,一心想著改變生活,所以才會選擇到縣城打工。
“就像做夢一樣,我能在這裡有一套房子。”2019年,娜四哈一家三口高高興興地入住幸福新區。房子不大,60平方米,兩室一廳,正好夠住。
來到娜四哈家,記者的第一感覺就是主人很用心——乾淨、整潔、溫馨。在家中,娜四哈穿著傈僳族的服裝,笑意盈盈地分享著自己的脫貧致富歷程,“城裡就像一個信息交易中心,市場隨時有變化,大家需要什麼,我就做什麼生意,以前太閉塞了。”
娜四哈說,小時候住在山上,家裡沒錢買糖吃,父親就養了兩窩野蜂,於是她從小吃蜂蜜長大,練就了分辨蜂蜜真偽的技能。她笑說,沒想到自己的“吃貨本領”現在成了她脫貧致富之路的助力。
“有人買蜂蜜請我幫忙辨真偽,有了口碑,後來他們直接讓我幫忙買,讓我賺點差價。”於是,娜四哈和丈夫從老鄉家裡收購蜂蜜來賣。後來,根據客戶的需求,開始賣羊肚菌、漆油等農產品。她性格開朗、熱情、誠信,生意越來越好,越做越大。
“要不是政府給我們蓋了房子,我哪有錢出來做小生意。”娜四哈說,本來打算攢錢在城裡買房,誰知錢都還沒怎麼攢,黨和政府就有易地搬遷的好政策,老家地處地質災害隱患點,又是建檔立卡戶正好符合搬遷條件,於是她才成為第一批入住幸福新區的業主。
現在娜四哈一家開始做漆油加工,採訪前一天,她剛從香格里拉維西縣收購了1萬多斤的漆油籽,她扳著手指算了一下,這些漆油籽至少可榨出漆油1500斤,按50元一斤漆油來算,可收入75000元,純收入達37000元。“今年保守收入可達10萬元!”娜四哈笑呵呵地說道,她們家現在肯定是脫貧了。
2019年10月中旬,娜四哈家被怒江州評選為易地搬遷“好居民”。
和娜四哈一樣,居住在幸福新區的易地搬遷群眾有673戶,這其中有652戶建檔立卡搬遷戶、21戶66人隨遷戶,他們來自貢山縣丙中洛鎮、茨開鎮、捧當鄉、普拉底鄉。正是借易地扶貧搬遷政策,這些困難群眾實現了“挪窮窩”、“住新房”、“換新顏”的美麗“蝶變”。
據貢山縣副縣長和曉寶介紹,貢山縣先後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建檔立卡戶1410戶4119人,通過搬遷實現群眾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
受益於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許多像娜四哈一樣的貧困戶得以改變命運,易地扶貧搬遷給他們帶來的不僅是居住地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更重要的是幫他們圓了致富夢。
“我家搬遷後,不僅收入明顯增加,孩子也能接受更優質的教育。如今的幸福生活比蜜還甜。”娜四哈嚐了一口剛收購的蜂蜜,高興地說道。
撰文:何瑾 趙敏
攝影:楊照峰 劉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