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網絡:群體開放式創新商業模式應運而生

在傳統的商業模式中:消費者扮演著送流量和消費的角色,因為消費是利潤之源,利潤是資本之根,我們每天用大量的休閒時間和智能手機刷各種APP,給這些平臺輸送流量、數據、和消費,在不知不覺中,一個個萬億級別的APP因為我們的參與誕生了,而我們依然只是參與者和消費者。而在群體開放式創新的商業模式中,我們每個人不僅是參與者更是創造者和共享者,因為,大家已經意識到自己的智能手機和休閒時間就是資本,於是只需要轉變組織方式,大家的智能手機作為公共網絡的基礎設施,休閒時間作為公共網絡的工作時間,大家利用智能手機和休閒時間搭建屬於自己的公共網絡,實現全民控股公共網絡。實際上,互聯網的主人不是科技公司,是人民。人民自己可以控制智能手機和休閒時間的流向,而能夠讓每個人智能手機和休閒時間產生價值的地方只有公共網絡,因為公共網絡:人民是股東。

公共網絡源起與《智能社會》問世

公共網絡的發展是市場選擇的必然趨勢。在10年前,公共網絡發起人高金波在給企業做戰略諮詢的時候發現一個趨勢性問題:即石油--內燃機--汽車會被電力--電池--電動汽車所取代。這一替代性結果對國家和民族而言是“換道超車”的機會。但對石油行業來說是利空。對此,高金波開始給他的客戶戰略性建議即:聯合其他民企、央企、國企一起建立一個電商平臺,在這個平臺上發行提貨權,隨後把提貨權與平臺股權打包賣給消費者。等於說在新的電商平臺買東西送股權。可以通過預售把錢提前收回來去還銀行貸款,這樣就把債務轉為了訂單。與此同時,還可以用提貨權去投資電動汽車全產業鏈方向,從而可以控股電動汽車全產業鏈,使危機轉化為機會。

這個建議在當時是戰略性的、影響深遠所以需要找到多部門聯合“負責人”。但,對於大多數企業而言“在箱體內解決問題”的思維是最安全的解決方式,因此上述戰略建議並未執行。於是,2013年高金波將企業如何解決債務問題的方案寫成了一本書,並於2016年被中信出版社出版,名為《智能社會》。高金波發現,從全市場的角度看,所有成本均為人力成本,中國創新的困局、全球經濟之困局實為結構性困局,要擺脫這一困局非個體力量所能逆轉,只有群體在互聯網上達成創新契約,才能使勞動者逐漸退出全職,為智能化騰出空間,擺脫人機競爭的局面,最終讓智能機器為人類打工。

在經歷了10年的積累、探索、實踐、試錯、找負責人推動解決方案。最終,公共網絡發起人將一套成熟的系統解決方案推向了市場:即把市場整合到“全民控股的公共網絡”之上,通過全民參與控股的全新組織方式,搭建起一個個的獨立的APP平臺,任意一個不同內容的APP平臺的用戶資源都是共享用戶資源,即都是公共網絡的股東。

公共網絡旗下:雲錢包+雲庫房兩大平臺率先落地

《智能社會》可以說是公共網絡建設的指導書。2017年公共網絡第一個創新項目“雲錢包”開始針對B端進行開發,2018年5月針對C端的雲錢包產品App正式上線。這也是公共網絡旗下的第一個創新項目正式落地。雲錢包旨在構建一個以集成記賬、股權管理和資源配置為一體的公共網絡。全民和中國製造可以通過參與分享免費領取這一網絡的記賬權和記賬服務,大家在參與分享過程中提前領走公共網絡創新方向前置的股權。目前,經過一年的發展,截止2019年8月,“雲錢包App”股東數由5000人增長至350萬,淨增長700%;商戶數由700增長至30000,淨增長40倍,隨著註冊人數的增多,雲錢包也為後續的創新項目的成功落地奠定了良好股東基礎。

雲庫房是公共網絡的第二個平臺,目的是將中國製造的生產力整合成資本,服務中國製造的員工和大眾。目前雲庫房建設初見雛形,全國各地商戶紛紛入駐雲庫房並領取了雲庫房免費的股權,已有幾十家餐飲連鎖企業已成功入駐了雲庫房。同時,雲庫房登記合約也在緊鑼密鼓進行中。截止發稿日,股東在雲庫房登記合約已達到400多億,雲庫房已全面向具有公信力的企業邀請進行企業登記。最終登記的股東與中國製造企業在雲庫房完成合約履約。當雲庫房網絡完成後,中國製造企業和商戶就可以在雲庫房內發行提貨權,大家用自己發行的提貨權給政府納稅、支付工資、消費、投創新等等。

公共網絡除了目前已經落地的雲錢包和雲庫房兩大創新項目外,智能教育的開發工作也在上海開展,新社交APP的架構也已完成,這意味著今年下半年公共網絡旗下智能教育和新社交將會陸續上線,屆時,公共網絡旗下會落地四個創新項目。每個創新項目即獨立又相互聯繫,因為參與者都是這些項目的股東。未來,公共網絡創新方向還包括:智能醫療、智能農業、共享出行、共享莊園、無人駕駛等諸多創新項目。

公共網絡:市場發展的必然性和唯一性

公共網絡由一個個APP和網站組成,每個APP和網站都肩負不同的使命。每個APP的方向與功能都具有唯一性,創新者共享用戶和股東資源,相互協作,將各個APP平臺的功能發揮到極致。公共網絡通過群體開放式創新的這種組織方式,將可以更輕鬆的穿破傳統商業模式對互聯網的壟斷。

搭建全民控股的“公共網絡”,讓全民來持股,讓股東群體參與創新、一起約束創新和保護創新。因為每個人更喜歡做股東,而不喜歡做用戶。股東群體不希望重複支付成本,這個內在要求可以保證每個創新方向都具有唯一性,最大限度的節省資源和能源,把屬於未來的資源留給未來。股東群體會優先購買自己持股公司的產品與服務,這會給每個創新企業帶去充足的訂單。股東可以通過投票更換管理團隊,從而保障最優運維和管理團隊可以持續競爭上崗,使創新企業始終充滿創新活力。

全民持股公共網絡將從根本上消除低水平重複建設,大家可以花最少的時間賺最多的利潤。利潤再投資,轉化為智能機器,將可以使我們逐漸退出全職勞動,使智能機器和公共網絡為我們打工和服務。

隨著股東數量的增加和創新者的加入,公共網絡正在延展出新的功能、屬性和平臺。從分銷到社交、從社交到教育、從教育到出行、從出行到旅行,從旅行到住宿,從基礎功能到金融功能,從金融功能到實體產品與服務,最終覆蓋到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並持續迭代。

最終,股東會發現:公共網絡已經把大家的休閒時間、閒置資源、閒置生產力、閒置勞動力、閒置智力統統轉化為了資本!在公共網絡之上,智力平等、經濟自由、時間自由將變成標準配置。公共網絡也因全民持股、全民創新,開放、合作、平等而具有唯一性和不可複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