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3,奧斯卡治癒系短片《鷸》:告訴你成長中戰勝自我的魅力

文/@我筆之思

前言:

《鷸》,豆瓣評分9.3,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短短6分鐘的背後,是皮爾斯製片廠導演Alan Barillaro歷時3年的傾力打造。該動畫片還榮獲2016年第3屆豆瓣電影節年度榜單“評分最高的短片”、2017年第44屆動畫安妮獎“最佳動畫短片”等獎項。

短片講述了海灘邊的灌木叢裡,有一隻飢餓的鷸寶寶像往常一樣等著媽媽餵食,但是鷸媽媽卻要求鷸寶寶自己出去覓食,不要再依靠媽媽,應該學會獨立,學著長大。

飢餓的鷸寶寶沒辦法,只好自己學著出去覓食。在這個練習覓食的過程中,它遭遇了摔跤、貝殼夾住、海水襲擊等挫折。但最終,它克服了種種困難和內心恐懼,成為一隻最會覓食的鷸,在成長過程中收穫滿滿的幸福。

《鷸》是既是一部家庭教育片,同時也是一部成長勵志的短片。整個短片雖然只有僅僅6分鐘,但卻給我們展示了成長過程中要勇敢面對挫折,最終獲得成功的哲理。今天,我將從家庭教育、鷸寶寶的成長、現實思考三個角度來深入解讀這部奧斯卡短片的魅力。

豆瓣9.3,奧斯卡治癒系短片《鷸》:告訴你成長中戰勝自我的魅力

▲等著媽媽餵食的鷸寶寶

01、家庭教育: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鷸媽媽的“大愛”,成功培養鷸寶寶獨立覓食的能力


①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鷸媽媽懂得“大愛”

已經可以穩步行走的鷸寶寶,每天卻呆在窩裡,藏在媽媽的腋下,張大嘴巴,等待媽媽將覓來的食物送入它嘴中。可是這一次,鷸媽媽偏不給它餵食,而是引導它自己走開暖和的窩去尋找食物,教授它如何覓食。

鷸寶寶出去覓食,卻被襲來的海水衝翻而心存恐懼。儘管如此,鷸媽媽還是努力勸說鷸寶寶出去覓食,甚至在鷸寶寶不願意、躲藏起來的時候,鷸媽媽也態度堅決地將孩子推了出去。

鷸媽媽懂得“大愛”,而不是“溺愛”孩子。她很清楚明白,自己不能照顧鷸寶寶一輩子,她必須培養鷸寶寶能自行覓食的能力,以便鷸寶寶離開了媽媽,也不會餓死。

鷸媽媽的這種“大愛”,在後來成功地培養了鷸寶寶自行覓食、獨立自主的能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才是愛孩子的正確方式。


②鷸寶寶在媽媽的“大愛”下自力更生

鷸寶寶依戀媽媽腋下的溫存,依戀媽媽直接給它啄來食物,可是,鷸寶寶不可能一輩子都依賴媽媽,做媽媽的“巨嬰”。在媽媽的督促下,鷸寶寶不得不踏出溫暖的窩。

當鷸寶寶在沙灘玩耍不懂得躲避海水的襲擊時,鷸媽媽一直示意它怎麼逃跑,但是它還沒能領悟過來,就被突然席捲而來的海水衝翻了,由此內心充滿恐懼。

當它內心害怕的時候,是媽媽在身邊給它力量,鼓勵它要勇於面對困難,克服困難,迎難而上。最終鷸寶寶在媽媽的鼓勵下再次出發。

媽媽的“大愛”和鼓勵,是鷸寶寶成長的強心劑。媽媽敢於“放手”,耐心引導孩子積極面對世界,面對困難,促使孩子迅速成長。這種家庭教育方式,值得我們每一個父母學習。

豆瓣9.3,奧斯卡治癒系短片《鷸》:告訴你成長中戰勝自我的魅力

▲鷸媽媽勸說鷸寶寶出去覓食

02、鷸寶寶的成長:經歷摔跤、覓食被夾、海水衝翻等挫折,最終戰勝自我得到成長

①鷸寶寶遇到幾番挫折,有些灰心恐懼

挫折1:飢餓的鷸寶寶在媽媽的引導下,不得不出去覓食。但是,它才剛踏出窩,就摔了個大跟頭,一頭扎進沙堆裡,滿頭都是泥巴。出師不利,但是飢餓襲來,它還是不得不甩了甩頭上的泥土,繼續出發。這是小飢鷸遭遇的第一個挫折。

挫折2:小飢鷸好不容易來到海灘,再一次跟媽媽索要食物,但是媽媽拒絕了。小飢鷸只好親自動手,但是,好不容易啄到一個貝殼,卻被貝殼緊緊地夾住了嘴巴,最後啥也沒吃到,好沮喪。這是小飢鷸遭遇的第二個挫折。

挫折3:好不容易擺脫了貝殼,飢餓的鷸寶寶卻被突然來襲的“巨大”海浪衝翻倒地,瑟瑟發抖,心中對海浪產生恐懼心理,看到就很害怕。這是小飢鷸遭遇的第三個挫折。

小飢鷸的成長過程是充滿挫折的,那我們成長的過程呢?又何嘗不是充滿荊棘?我們也曾因此灰心喪氣,對未來產生迷茫。但是,我們也如後來的小飢鷸一樣,努力克服困難,最後迎難而上,成就自我。

②鷸寶寶交到朋友,並戰勝內心恐懼,獲得成長

經歷了幾次挫折的鷸寶寶,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恐懼,但是餓得已前胸貼在後背的它,為了充飢,不得已又戰戰兢兢地來到海灘,一邊謹慎觀察海浪的到來,一邊想辦法尋找食物。

但是,多次嘗試的它,一次次都失敗了。再一次看到海浪時,它恐懼地躲到海藻裡,卻因此而認識了勇敢的寄居蟹寶寶。

當海浪再一次來襲之時,小飢鷸嚇得想趕緊躲閃,卻發現寄居蟹一定都不怕,吧唧吧唧就跟著爸爸媽媽出去了。一個海浪把寄居蟹寶寶打翻了,但是它一點都不沮喪,反而悠閒地吃起了被海浪衝上來的貝殼。

小飢鷸正好奇寄居蟹寶寶的“強大”,卻發現又一個海浪打來了。正當它不知所措的時候,它看到寄居蟹寶寶挖了個坑把自己埋進泥土了,於是,它也學著寄居蟹寶寶的樣子,趕緊把身體扎進泥土,把頭埋進沙子裡面。

當海水淹沒過他們的時候,寄居蟹寶寶敲了敲小飢鷸的嘴巴,讓它睜開眼睛看看眼前被海浪衝上來的貝殼的位置。小飢鷸第一次看見了海底世界的美麗,非常震撼,更重要的是,它發現了貝殼的潛伏的位置。當海浪退去以後,它和朋友寄居蟹興奮極了,並毫不費力地就找到了很多貝殼,高興地分享給媽媽和夥伴們。

雖然成長過程充滿挫折,甚至因此引發內心恐懼,但是,只要敢於走出去,虛心向身邊有能力的朋友學習,不斷實踐,就一定能找到解決困難的方法,戰勝自我,獲得成長。

豆瓣9.3,奧斯卡治癒系短片《鷸》:告訴你成長中戰勝自我的魅力

▲鷸寶寶和寄居蟹成為朋友


03、現實思考: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在挫折的成長路上不放棄努力方得成功


①父母不是孩子一輩子的保護傘,要適時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該短片中,鷸媽媽不願意溺愛鷸寶寶,因為她清楚地知道,父母不是孩子一輩子的保護傘,與其每次都給寶寶啄來食物,不如教會它怎麼去尋找食物。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卻做不到“授之以漁”。正如《包寶寶》裡面“控制型”的母愛一樣,很多父母總怕孩子受到挫折,總在孩子受挫折之前,幫孩子包辦了很多事情。孩子因此得不到鍛鍊的機會,得不到成長的機會,一旦遇到挫折,就不知道如何面對,甚至產生極端的思想。

真正懂得愛孩子的父母,一定是像“鷸媽媽”那樣懂得適時“放手”的父母,他們雖然也心疼遇到困難的孩子,但是他們更願意看到敢於去克服困難的孩子。只有如此,才能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在挫折的成長路上不畏懼。


②成長的過程是挫折的,但不放棄努力才能獲得成功

小飢鷸的成長之路是挫折的,當它被海浪衝倒的時候,它退縮,想放棄。是媽媽的支持激勵了它繼續衝向海灘覓食,是朋友寄居蟹的陪伴告訴他如何面對困難。最終,小飢鷸戰勝了困難,戰勝了內心恐懼,學會了覓食,迎來了美麗的大海。

我們每個人的成長之路也是挫折的,曾幾何時,我們也想放棄,但是,身邊總能找到力量支撐我們向前,教會我們勇敢。

比如,父母對我們默默的支持是一股力量;學校老師對我們的諄諄教誨是一股力量;身邊的同學和朋友對我們的陪伴,傾聽我們的心聲也是一股力量……更重要的,我們相信自己,給予自我力量。

所有這些力量,激勵我們敢於面對困難,不放棄努力,最終收穫我們的“覓來之食”,收穫我們的人生,收穫我們豐富的精神內在。如此,回頭看看,雖然成長之路有挫折,但勇敢和努力讓我們收穫美妙的快樂。

豆瓣9.3,奧斯卡治癒系短片《鷸》:告訴你成長中戰勝自我的魅力

▲小飢鷸最終成為最會覓食的鷸

最後總結:

《鷸》雖然只有短短的6分鐘,但一經播出,豆瓣評分竟高達9.3,可見大眾對該片的喜愛。它給我們帶來震撼的視覺衝擊,幾乎每一幀都美得像屏保。它給我們展示了成長的真諦:作為父母,要敢於放手讓孩子經歷各種挫折,這樣才能讓孩子茁壯成長;作為在成長路上的我們,要擺正心態,認識到挫折不可避免,但是我們可以積極應對,尋找解決的辦法,迎難而上。

本文我從家庭教育、鷸寶寶的成長、現實思考三個角度,為大家深入解讀了奧斯卡短片《鷸》的魅力,希望能給你帶來正能量。我是@我筆之思,歡迎點贊、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