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失敗的鍋,不能讓劉備一個人背,看看蜀軍參戰的將領

公元219年,孫權偷襲荊州,擒殺關羽。公元221年,劉備在益州稱皇帝,為了奪回荊州,急於給關羽報仇,劉備親率大軍攻打東吳,這個時候孫權派使者來求和,劉備不答應。這個時候諸葛瑾又給劉備來了一封書信,大體意思是:“陛下以關羽之親,何如先帝?荊州大小,熟與海內?俱應仇疾,誰當先後?若審此數,易於反掌。”

夷陵之戰失敗的鍋,不能讓劉備一個人背,看看蜀軍參戰的將領

劉備更加生氣,《三國志》:“先主伐吳,飛當率兵萬人,自閬中會江州。臨發,其帳下將張達、範強殺飛,持其首,順流而奔孫權。”戰爭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劉備的軍隊幾乎全軍覆沒,劉備就逃到白帝城,吳將潘璋、徐盛便開始乘勝追擊,這個時候趙雲的援軍也來了,曹魏開始攻擊東吳的後方,就這樣東吳便撤兵了。章武三年(223年),劉備惱羞於夷陵慘敗,一病不起,病逝於白帝城。

夷陵之戰失敗的鍋,不能讓劉備一個人背,看看蜀軍參戰的將領

夷陵之戰失敗的原因

在夷陵之戰中,表現最好的就是陸遜,陸遜正確的分析了,兩軍的地理位置,兵力優勢,最終採用火攻的辦法,以自己五萬人馬,擊敗來勢洶洶的蜀軍。《傅子》記載:權將陸議大敗劉備,殺其兵八萬餘人,備僅以身免。”夷陵之戰體現了陸遜高超的指揮藝術和軍事才能。

夷陵之戰失敗的鍋,不能讓劉備一個人背,看看蜀軍參戰的將領

反觀劉備報仇心切,恃強冒進,犯了兵家之大忌。在作戰過程中,劉備也沒有觀察地形,把自己的大軍帶去難以展開的二、三百公里的崎嶇山路中,東吳大軍奮力抵抗,劉備也沒有及時改變戰略方針,反而採取了沒有重點,處處結營的辦法。陷入被動,導致了蜀軍的慘敗。

夷陵之戰失敗的鍋,不能讓劉備一個人背,看看蜀軍參戰的將領

公元221年7月,劉備親率蜀漢大軍,對東吳發動戰爭,劉備派遣將軍吳班、馮習、張南率領三萬人作為先頭部隊,奪取峽口,攻入吳境。後來又有沙摩柯在五奚蠻加入戰爭。咱們為大家分析一下這劉備帶領的蜀國大將。

夷陵之戰失敗的鍋,不能讓劉備一個人背,看看蜀軍參戰的將領

吳班

吳班的父親是吳匡,吳匡曾在大將軍手下任職,他的族兄是吳懿。《三國志》記載:“吳班以豪俠稱”,吳班在夷陵之戰中,表現的一般,《三國志》記載:“先遣吳班將數千人於平地立營,欲以挑戰。諸將皆欲擊之,遜曰:“此必有譎,且觀之。備知其計不可,乃引伏兵八千,從谷中出。”

在《三國演義》第81到84回記載:“孫權以陸遜為大都督統領吳軍,劉備以吳班引兵誘敵,自領精兵伏于山谷之中,但被陸遜看破。後陸遜火燒連營,吳班勉強殺出重圍,為趙雲所救。後來諸葛亮出師北伐,吳班以後將軍、安樂侯的身份跟隨諸葛亮出征。

夷陵之戰失敗的鍋,不能讓劉備一個人背,看看蜀軍參戰的將領

馮習

在夷陵之戰中,馮習和吳班一樣都是先鋒,馮習與吳班從巫縣擊敗李異等,一直推進到秭歸,章武二年(222年)二月,劉備以馮習為領軍,從秭歸進軍夷道縣,與陸遜率領的吳軍對峙。閏六月,《三國志·卷五十五·吳書十·程黃韓蔣周陳董甘凌徐潘丁傳第十》:劉備出夷陵,璋與陸遜併力拒之,璋部下斬備護軍馮習等,所殺傷甚眾,拜平北將軍、襄陽太守。

夷陵之戰失敗的鍋,不能讓劉備一個人背,看看蜀軍參戰的將領

張南

張南一樣在夷陵之戰被斬,《三國演義第八十四回:陸遜營燒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陣圖》:時吳班、張南久圍彝陵城,忽馮習到,言蜀兵敗,遂引軍來救先主,孫桓方才得脫。張、馮二將正行之間,前面吳兵殺來,背後孫桓從彝陵城殺出,兩下夾攻。張南、馮習奮力衝突,不能得脫,死於亂軍之中。

總結: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的時候,除了吳班被趙雲的援軍救下了,馮習、張南、沙摩柯都被陸遜的軍隊給斬殺了,夷陵之戰也不能完全讓劉備背鍋,在看東吳的軍事力量,總指揮陸遜;徐盛、朱然多謀;潘璋驍勇善戰;劉備手裡還有趙雲,然而趙雲反對劉備伐吳,所以趙雲被安排留守江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