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一輪明月引發的憂思!

第八篇 江山氣度 風月情懷——太昊易明師龐子博先生講述《短歌行》


《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正文


龐子博先生:一般的詩文都是以景狀情,但這首詩是先把心情寫完,再用“明明如月,何時可掇?”來狀寫景色,這就是高手寫東西不落俗套之處。曹操寫這首詩時正值晚上,他應該是站在船頭,端著酒杯對著嘉賓,忽然間抬頭,看到一輪明月當頭,才發現忘寫景了,就順帶一筆寫上了。

《短歌行》——一輪明月引發的憂思!


什麼叫“明”?“明”在古時的寫法有三種,即“明”、“眀”和“朙”。日月之明代表光亮;目月之眀代表以眼視物,因為太陽不可直視,而月亮可以;“囧”字在古代念“窗”,代表窗格子,囧月之朙就是從窗格中透出來的光亮、光線映射的意思。

有些版本寫的是“皎皎如月,何時可掇?”,我取的則是“明明如月”。因為“皎皎”只是來形容月亮的,沒有其他的指代。月亮只能晚上出來,這是作為臣子的比擬,意思就是曹操作為臣子,就像是皎皎月亮,王則是煌煌如晝的太陽,這樣一來就不符合曹操暗稱自己為“君”的心理了。“明明”代表日月交替之光,比“皎皎”的意思更豐富,更能準確表達曹操當時的心境。

《短歌行》——一輪明月引發的憂思!


下一句“憂從中來,不可斷絕”,前面還是很興奮的狀態,憂也解了,酒也喝了,可是一看月亮又開始憂了,為什麼呢?其實他的這種情緒在“明明”二字裡已經交代的很清楚了。曹操總覺得“鬱郁不得伸”,是因為他當皇帝是篡位,不當自己又不甘心。“明明如月”,“如”不是“像”的意思,應該解釋為“的”,明月在天空獨自徘徊,這種哀傷之情就抒發出來了。

《短歌行》——一輪明月引發的憂思!


“何時可掇”的“掇”字跟河南話中“拾掇(duō)”的“掇”同音。“輟”、“綴”和“掇”三字有什麼不同呢?“輟”是車帷幔上掛的裝飾,有止定的意思;“綴”是服飾上壓成的褶皺,後引申為衣服上的飾品。再講“掇”字,“拾掇”有修理、規範、擺弄、歸置、挪移之意。前面還在感慨“人生幾何?去日苦多”,現在又問月亮何時挪動?曹操這時到底在想什麼呢?


“掇”還有規範的意思,這句話字面意思是:月亮什麼時候才能正常地運轉?引申意為:天下何時才能平息、各歸其位?曹操是在感慨,天下太亂了,百姓不能過上安穩的生活。這時我們就看到曹操的另一面了,他也期盼著過上安定的日子,平靜地度過人生,不想刀來劍往。而且“明明”代表日月交替之光,現在臣子的“光亮”已經勝過皇上了,他也不想這樣。

《短歌行》——一輪明月引發的憂思!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前面已經不憂了,但新的憂愁又起來了,前憂未盡,後憂又起,像江水一樣,一浪接一浪,很難平息。


(未完待續…)


子博先生講《中國成語故事》往期內容

讀《短歌行》,體味曹操的意氣風發!

曹操——一個被誤解了千年的人物!

《短歌行》——一代英豪的宏願與孤獨!

“可望不可及”的感情,是最美的!

真正的美,從無定式!

《短歌行》——一輪明月引發的憂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