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一生,並非只有花前月下

杜牧是唐代詩人,被時人成為"小杜",以別與杜甫,又與李商隱並稱為"小李杜",因晚年居於長安南樊川別墅,後世又稱他為"杜樊川",只要讀過杜牧的詩,那麼對這些一定也會有所瞭解,那你們知道杜牧還有一個雅稱叫做"杜紫薇"嗎?得此雅稱的原因是一首神作《紫薇花》寫花卻不用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是怎麼寫的"曉迎秋露一支新,不佔園中最上春,桃李無言又何在,向風偏笑豔陽人",在這首詩裡詩人描寫了紫薇花的清高,同時也在表達自己正如紫薇花一般高潔。

杜牧的一生,並非只有花前月下

杜牧可謂是才華滿腹,詩酒風流,但是這樣一位才華絕倫的詩人在官場上又是如何呢?他出入官場只在長安任職過一年,其餘的大多數時間都在外放。

他去過繁華的揚州,寫下了著名的詩句"二十四橋明月夜","十年一覺揚州夢"等等,他是被揚州的繁華迷住了雙眼嗎?不是的,他建議朝廷儘早解決藩鎮割據的問題,並且密切關注邊境戰況警惕外族入侵,這可不是一個沉迷玩樂的人會做的事情。

杜牧的一生,並非只有花前月下

但為什麼一個會憂心國家大事的人會如此放浪形骸呢?這其實與當時晚唐的背景是分不開的,在當時的社會,那儼然成了一種社會風氣,出身世家大族的杜牧難免也會沾染這種習氣,再加上仕途不順,無人提攜,空有一腔抱負卻施展無門,所以鬱郁不得志的杜牧也乾脆只能自暴自棄,縱情聲色了。

可是他骨子裡還是那個希望能大展拳腳的驕傲的人,途徑赤壁也會感嘆"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過華清宮,也會聯想到安史之亂之後日漸衰落的大唐,也會吟一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路過烏江亭,又寫下"江東兒女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他只是在憑弔古蹟嗎?又何嘗不是在借古諷今,針砭時弊呢。

杜牧的一生,並非只有花前月下

杜牧走過大江南北,看過無數的風景,但是他一生落寞,至死也沒能一展宏圖,施展自己的抱負。

杜牧在晚年請求出任湖州刺史,想要造福百姓,但在途中不幸染病,才定居樊川養病,他病重時將自己不滿意的詩作全部燒掉了,最後的《樊川集》只錄入了他自己滿意的"十之二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