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這麼多女子圖鑑,你看懂了職場規則沒有?

最近刷完了東京和北京女子圖鑑,感慨頗多。

1、驚歎東亞女性社會地位和角色的巨大變化。

遠的不講,單說上世紀60年代,從《日本新中產階級》一書中瞭解到,那時候日本女性中學畢業後就開始閨中待嫁,婚後全職主婦,參加工作的也以寥寥可數的年輕女性為主。而國內的女性也以持家為主,受教育程度也不理想,老一輩的長輩都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比如我奶奶以前就說我姑媽:小女孩認識個字就行了,讀那麼多書幹嘛。然後把她兩個兒子送到了學堂,也就是我爸和二爸。

轉眼到了現在,從劇中我們看到的東西很多,總體來看女性的生活形態和社會地位都得到了較大的提升。女性普遍受教育程度較高,可選擇工作的範圍也較大,各行各業都能看到女性的身影。

看了這麼多女子圖鑑,你看懂了職場規則沒有?

綾與高級和服定製店的已婚男友

2、勇於選擇,善於利用身邊資源,打好每張牌你就贏了。

兩部劇女主的背景類似,日劇女主綾的媽媽是東京人,跟隨爸爸嫁到了鄉村,後半輩子選擇安心地在鄉下生活。陳可的媽媽則是北京人,上山下鄉的時候來到成都,與陳可爸爸結婚後也沒回北京。兩個女主都是想要到大城市闖蕩一番,豐富自己的人生經歷,也認為那裡的環境和氛圍更加適合自己,不想和大多數人一樣平淡的小地方生活。

綾一開始住在東京一個叫三茶的地方,這個地方充滿生活氣息,小吃店隨處可見,這與她的期望有所落差,但房產中介也說了,房租最好是不要超過月收入的三分之一,當時綾的月薪水是22萬日元,也是別無其他選擇了。綾在工作中表現較為出色,但初入職場也不懂拒絕,因幫其他同事做事加班的情況很常見。劇中通過她越來越優質的男友,以及越來越高檔的住所來表現她生活中的收穫。

而陳可一開始到北京找工作,過於樂觀,這也與她畢業的年代有關,2008年前後正是經濟危機的時候,找份理想工作很難。她一開始住在中學男同學哥們家,後來男同學卻對她有了非分想法,陳可一氣之下拉著箱子走人了。陳可工作與生活的成功在於,她工作起來會聰明的賣命,抓住時機在首都購買了房產,交了N多個男朋友之後,最務實的選了有北京戶口做公務員的那個做老公。在發現與不思進取的老公過不下去之後,勇敢的選擇了離婚,又開啟了新的旅程。

大多數人之所以平庸普通,很大程度在於她不敢跳出自己的舒適區,也不敢輕易的更換約會對象。如果想要更多,不妨從自身的一點點變化開始。

看了這麼多女子圖鑑,你看懂了職場規則沒有?

《北京女子圖鑑》中與女主陳可發生故事的男人

3、她們知道自己要什麼,找準時間點果斷離職。

綾是在第一家本地的服裝企業工作了約三年,薪水卻沒有很大的漲幅,而她一直在優質男友的帶領下,出入各種高級會所,住著高檔公寓,生活品質有了較大的提升,所以在決定與不婚男分手之後,為了維持現有生活水平,舔著臉跟上司提出要漲工資。

男上司一臉不屑的回覆她,你就值400萬日元的薪水,一副不愛幹滾蛋的樣子。綾鐵了心要更高的薪水,就開始看新的工作機會,後來換到GUCCI做管理層,年薪800萬日元。

返看陳可,她是遇到了職場貴人顧總,得知顧總所在的公司在招聘新人,就主動出擊聯繫顧總,獲得了工作上較大的成長,有了自己一手帶出的團隊,也有了自己的客戶資源。而企業高層換血之後,顧總直接被fire,陳可看到企業功臣都被fire,自己作為其中一個項目經理更是機會渺茫,當下決定離職。在成都老家修正2個月後,不僅重新收穫了愛情,也想好了回到北京去創業。

每個人都會遇到職場瓶頸期,不斷給自己加油充電,做好準備,有新的機會才能牢牢握在手中。而高薪水與高職位大多數也是通過跳槽換來的,安逸解決不了事情。

看了這麼多女子圖鑑,你看懂了職場規則沒有?

綾的約會,被不婚男放鴿子

4、劇集表現手法略有不同

兩部劇的拍攝都較為成功,但在細節處理與表現手法上,我更傾心於《東京女子圖鑑》。

單是在兩位女主的薪水方面,綾的具體數字都有交代,從264萬日元,到400萬,再到800萬日元。而對陳可的收入除了在面試的時候,問她有什麼要求以外,全劇沒有背景交代。

《東京女子圖鑑》中大量展現了女主身邊人物或路人的心理旁白,有一種貼近觀眾生活的真實感;而《東京女子圖鑑》則較多的是女主自己的內心感受旁白,少了其他女性的聲音,不免有些單薄。

看了這麼多女子圖鑑,你看懂了職場規則沒有?

綾與咖啡店吃軟飯的小男生

這個社會就是一個世俗的世界,世人不免拿有色眼睛來判斷周遭的一切,除了自己付出努力外,找到那個能給自己指引與能量的人也很重要。


有時想要成功,就遵循成功世界裡看不到的規則,不然遊戲沒辦法進行下去。就好比綾那位高級定製店的男友老婆,接到綾的高密電話後,反而出人意料的繼續料理店中事務;也好比拜倫的忘年交,墨爾本夫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