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么多女子图鉴,你看懂了职场规则没有?

最近刷完了东京和北京女子图鉴,感慨颇多。

1、惊叹东亚女性社会地位和角色的巨大变化。

远的不讲,单说上世纪60年代,从《日本新中产阶级》一书中了解到,那时候日本女性中学毕业后就开始闺中待嫁,婚后全职主妇,参加工作的也以寥寥可数的年轻女性为主。而国内的女性也以持家为主,受教育程度也不理想,老一辈的长辈都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比如我奶奶以前就说我姑妈:小女孩认识个字就行了,读那么多书干嘛。然后把她两个儿子送到了学堂,也就是我爸和二爸。

转眼到了现在,从剧中我们看到的东西很多,总体来看女性的生活形态和社会地位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女性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可选择工作的范围也较大,各行各业都能看到女性的身影。

看了这么多女子图鉴,你看懂了职场规则没有?

绫与高级和服定制店的已婚男友

2、勇于选择,善于利用身边资源,打好每张牌你就赢了。

两部剧女主的背景类似,日剧女主绫的妈妈是东京人,跟随爸爸嫁到了乡村,后半辈子选择安心地在乡下生活。陈可的妈妈则是北京人,上山下乡的时候来到成都,与陈可爸爸结婚后也没回北京。两个女主都是想要到大城市闯荡一番,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也认为那里的环境和氛围更加适合自己,不想和大多数人一样平淡的小地方生活。

绫一开始住在东京一个叫三茶的地方,这个地方充满生活气息,小吃店随处可见,这与她的期望有所落差,但房产中介也说了,房租最好是不要超过月收入的三分之一,当时绫的月薪水是22万日元,也是别无其他选择了。绫在工作中表现较为出色,但初入职场也不懂拒绝,因帮其他同事做事加班的情况很常见。剧中通过她越来越优质的男友,以及越来越高档的住所来表现她生活中的收获。

而陈可一开始到北京找工作,过于乐观,这也与她毕业的年代有关,2008年前后正是经济危机的时候,找份理想工作很难。她一开始住在中学男同学哥们家,后来男同学却对她有了非分想法,陈可一气之下拉着箱子走人了。陈可工作与生活的成功在于,她工作起来会聪明的卖命,抓住时机在首都购买了房产,交了N多个男朋友之后,最务实的选了有北京户口做公务员的那个做老公。在发现与不思进取的老公过不下去之后,勇敢的选择了离婚,又开启了新的旅程。

大多数人之所以平庸普通,很大程度在于她不敢跳出自己的舒适区,也不敢轻易的更换约会对象。如果想要更多,不妨从自身的一点点变化开始。

看了这么多女子图鉴,你看懂了职场规则没有?

《北京女子图鉴》中与女主陈可发生故事的男人

3、她们知道自己要什么,找准时间点果断离职。

绫是在第一家本地的服装企业工作了约三年,薪水却没有很大的涨幅,而她一直在优质男友的带领下,出入各种高级会所,住着高档公寓,生活品质有了较大的提升,所以在决定与不婚男分手之后,为了维持现有生活水平,舔着脸跟上司提出要涨工资。

男上司一脸不屑的回复她,你就值400万日元的薪水,一副不爱干滚蛋的样子。绫铁了心要更高的薪水,就开始看新的工作机会,后来换到GUCCI做管理层,年薪800万日元。

返看陈可,她是遇到了职场贵人顾总,得知顾总所在的公司在招聘新人,就主动出击联系顾总,获得了工作上较大的成长,有了自己一手带出的团队,也有了自己的客户资源。而企业高层换血之后,顾总直接被fire,陈可看到企业功臣都被fire,自己作为其中一个项目经理更是机会渺茫,当下决定离职。在成都老家修正2个月后,不仅重新收获了爱情,也想好了回到北京去创业。

每个人都会遇到职场瓶颈期,不断给自己加油充电,做好准备,有新的机会才能牢牢握在手中。而高薪水与高职位大多数也是通过跳槽换来的,安逸解决不了事情。

看了这么多女子图鉴,你看懂了职场规则没有?

绫的约会,被不婚男放鸽子

4、剧集表现手法略有不同

两部剧的拍摄都较为成功,但在细节处理与表现手法上,我更倾心于《东京女子图鉴》。

单是在两位女主的薪水方面,绫的具体数字都有交代,从264万日元,到400万,再到800万日元。而对陈可的收入除了在面试的时候,问她有什么要求以外,全剧没有背景交代。

《东京女子图鉴》中大量展现了女主身边人物或路人的心理旁白,有一种贴近观众生活的真实感;而《东京女子图鉴》则较多的是女主自己的内心感受旁白,少了其他女性的声音,不免有些单薄。

看了这么多女子图鉴,你看懂了职场规则没有?

绫与咖啡店吃软饭的小男生

这个社会就是一个世俗的世界,世人不免拿有色眼睛来判断周遭的一切,除了自己付出努力外,找到那个能给自己指引与能量的人也很重要。


有时想要成功,就遵循成功世界里看不到的规则,不然游戏没办法进行下去。就好比绫那位高级定制店的男友老婆,接到绫的高密电话后,反而出人意料的继续料理店中事务;也好比拜伦的忘年交,墨尔本夫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