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先秦時期的禮制建築中,談談其對政治方面有何影響?

先秦時期是中國各種文明的起源時期,包括禮儀文明、思想文化、教育制度等等,這些文化的孕育都對後世文明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禮制建築也是一個重要的文明,它的各種建築中都蘊含著禮制的思想,是人們與祖先神靈溝通的重要載體,從遠古時代到春秋戰國,禮制建築不僅體現了當時建築的思想和水平,而且不同時期的禮制建築也能對國家政治產生影響。

從先秦時期的禮制建築中,談談其對政治方面有何影響?

一、原始社會中的宗教崇拜式建築

1、自然崇拜

人類的祖先在最原始的時代,因為生產力低下和飲食的粗陋經常會導致他們的死亡,因此為了能夠實現長壽的心願,他們把能夠帶來風雨雷電的自然象成了具有超能力的神,對其頂禮膜拜,逐漸形成了一種原始的宗教信仰。這些宗教信仰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就已經體現出來了,考古發掘中發現了很多關於原始人崇拜自然的建築,無論是樹木河流,還是日月山川,都體現出了他們對自然的崇拜。

從先秦時期的禮制建築中,談談其對政治方面有何影響?

2、天神崇拜

天神和太陽神是遠古先民們最為崇拜的兩個神,古代先民們一般設祭壇來表示對神的崇敬。考古學家在湖南澧縣發掘的大溪文化遺址,發現了古代先民的城址和城址內的祭壇,在距今大約六千年左右的大溪文化時代,中國還處於最原始的社會狀態,氏族部落尚未產生,人們對於神的崇拜思想也處於最濃厚的時期。在這處遺址中人們發現了處於墓葬中心部位的墓主人,他周圍的三處祭壇都呈圓形和橢圓形,應該是人們心中的天和太陽的形狀。

從先秦時期的禮制建築中,談談其對政治方面有何影響?

3、祖先崇拜

中國人對祖先的崇拜是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的,從原始時代開始,人們認為自己在做夢時經常會能夢到自己的祖先是一種神奇的現象,所以他們又認為人死後是有靈魂的,尤其是那些對於部落做出過突出貢獻的祖先,他們的靈魂可以保佑活著的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對祖先的無限崇拜,在中國人的思想中,祖先就是神靈。在舊石器時代發現的山頂洞遺址中,人們發現了三具完整的人體骨架,周圍還有各種各樣的裝飾品,有序的擺放在屍骨的周圍,這說明這些人在下葬之前已經舉行過了一種儀式,人們通過這種行為來表達對祖先的崇拜。他們還把死者的屍骨埋葬在死者生前居住的地方,然後活著的人重新建造房屋,對於埋葬死者的房屋從此只能祭拜而不能居住,通過建築的變化來敬仰祖先。

從先秦時期的禮制建築中,談談其對政治方面有何影響?

二、史前文明發展中的禮儀性建築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產力水平的進步,原始的宗教開始瓦解,人類掌握了更加先進的技術,並且把這些技術運用於建築方面,比如當時的建築中出現了城牆和城壕等防禦體系逐漸形成了具有象徵身份、地位、權力的標誌性的禮儀性建築,是後世禮制建築的萌芽。

1、史前大型建築遺址和和祭壇

新石器時代晚期,古代先民們已經學會了用夯土建築城牆,考古發掘中也發現了很多大型夯土的建築遺址,在江蘇連雲港出土的藤花落龍山遺址,城址平面呈回字形,由內城和外城兩部分組成,外城大約十四萬平方米,內城約四萬平方米,而且還有兩處大型夯土臺。在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龍山街道發掘的龍山遺址中,考古學家們發現了一座面積近一百平方米的建築遺址,遺址中有睡炕、奠基坑、紅燒土等活動場所的建築,說明墓主人是一個身份地位高的人,除此之外還發現了大型的祭祀遺址,由紅燒土廣場、祭祀坑、燒土堆組成,在附近還發現了大量的人體骨骼,說明這裡當時是一處用來祭祀的建築。在山西襄汾陶寺城遺址中,人們發現了宮殿區、祭祀區等不同功能的區域,這座建築物面積在兩百多萬平方米以上,是新石器時代晚期規模最大的一座城址建築。這些城址中各類建築排列有序,已經體現出了一種等級上的差異,這說明當時的氏族政治已經快要走到盡頭,各部落中貧富差距和等級觀念都非常大,這種建築中透露出了遠古時代的建築禮儀,同時也標誌著國家統治即將取代氏族統治。

從先秦時期的禮制建築中,談談其對政治方面有何影響?

三、夏、商、西周時期的禮治建築

原始的宗教觀念隨著氏族政治的瓦解其神性已經慢慢減弱,被轉化成了“禮”來維護奴隸制社會和國家,夏商周時期的“禮”主要是用來治理天下的,所以這一時期的建築被稱為“禮治建築”。

1、夏朝的禮治建築

夏朝距離我們歷史太過久遠,史書中關於夏朝的記載也是寥寥無幾,所以現代人無法得知夏朝前期的都城,只是根據出土的夏朝二里頭遺址,確定夏朝的都城大概在今天的河南偃師附近。二里頭遺址作為夏朝最具代表性的遺址,大概建造於公元前十九世紀中葉,遺址面積約三百萬平方米,其中負責祭祀的宮殿宗廟區面積約十一萬平方米,宗廟區中築有宮城,宮城中有大量的夯土建築遺址,主要分為一號、二號、四號建築。經過考古研究,一號建築在一座大型的夯土臺基上,呈正方形,臺基上保留了大量當年建造宮殿時留下的牆基、基槽,還有當年主體宮殿的基座,說明這裡在夏朝應該是一座主體宮殿,四周有迴廊,東面、南面、北面都有大門和側門,排列有序、佈局合理,是一座非常宏偉的建築物。二號建築由主體殿堂和東面、南面、西面迴廊和四周的圍牆組成,南面有門道和庭院,是一座院落式建築物。四號建築的主體為主殿臺基和東廡臺基兩部分,主殿的南部臺基和北部臺基都有柱坑、柱洞和礎石,但是在中部臺基和東部、西部臺基都沒有發現這些東西,說明這座建築的功能可能比較弱。考古學家經過仔細的研究,確定了一號建築是一座獨立式的宮殿,二號建築是夏朝國王祭奠祖先的宗廟,四號建築則是夏朝君王舉行某些特殊祭祖典禮的宮殿。

從夏朝的禮治建築中,可以看出夏朝人已經把“禮”運用祭奠祖先神靈之中,他們通過在建築中和祖先交流來治理天下。

從先秦時期的禮制建築中,談談其對政治方面有何影響?

2、商代的禮治建築

商朝最為人們熟知的就是河南安陽地區,這裡是商朝中晚期時的都城,在河南安陽小屯村出土的很多青銅器和甲骨文,都證明了商朝燦爛的文化,其中的禮治建築更是不在少數。

在乙組基址中的乙七基址發現了一百三十四座墓葬坑,坑內大多數都是被攔下頭顱的人,或是其散落的骨架,坑內隨葬物品只有少量的陶器和青銅器,說明這些人很可能是當時用來祭祀或是殉葬的人。而在北部和中部發現的大量砍頭人體骨骼和眾多的車馬坑,都證明了這是一次大型的祭祀,而這些人就是用來做“人牲”的祭品,他們和這些動物一起,被永遠的埋在了這座建築之中。乙七基址中存在著大量的祭祀遺址,應該是當時商王朝用來進行祭祀活動的宗廟建築。

從先秦時期的禮制建築中,談談其對政治方面有何影響?

3、西周的禮治建築

西周時期的毛家嘴遺址中,其中的建築均為木製建築,而且是非常具有南方建築色彩的幹欄式建築,木柱排列整齊,經過復原後的建築為兩座長方形的房子,總面積一千六百平方米左右,建築內有大量的漆器和青銅器,墓主人應該是西周時期的貴族。在毛家嘴遺址附近出土的新屋壪銅器窖藏坑,出土了圓頂、方鼎、酉方鼎等青銅器,這些青銅器做工精美,同樣也是供給貴族死後使用的。專家推測毛家嘴遺址和在毛家嘴遺址和新屋壪銅器窖藏坑的墓主人應該都是西周王朝派遣的軍事要員,死後埋葬在此處,他們的墓室結構嚴謹,陪葬器物精美,體現了他們在西周王朝的政治地位,也體現了西周王朝對地方禮治建築的重視。

從先秦時期的禮制建築中,談談其對政治方面有何影響?

四、春秋戰國的禮制建築

1、東周王城的禮制建築

東周時期,禮崩樂壞,各諸侯國野心勃勃,開始了征伐之路,“禮治”對國家的影響也越來越弱,慢慢開始瓦解。東周時期的禮制建築進行了“禮制”的發展道路。東周王城位於今天的河南洛陽,城址為不規則的長方形,城牆保存完好,城外有護城河。公元前七百七十年,周幽王的荒淫無度引發了其岳父申侯的不滿,帶領犬戎攻陷了西周都城鎬京,周幽王兵敗被殺,其子周平王遷都洛陽,史稱東周。在東周王城的內城發現了大量的夯土基,出土了很多東周時期的建築材料,如板瓦、瓦房、筒瓦等,說明此處有很重要的大型建築遺址。《逸周書·作錐》記載:“乃位五宮太廟、宗宮、考宮、路寢、明堂。”太廟是指祖先的宗廟,宗公是指周文王的廟,考公是周武王的廟,路寢是周天子平時居住的地方,明堂是周天子平時治國理政的地方。所以這裡可能就是周朝的宗廟建築遺址。

從先秦時期的禮制建築中,談談其對政治方面有何影響?

2、幾個具有代表性國家的禮制建築

(1)魯國的禮制建築

魯國是西周初年分封的一個重要的諸侯國,魯國的國君是周公姬旦的兒子伯禽,國家雖然不大,但是與周天子有著很近的血緣關係。魯國被封在今天的山東曲阜地區,直到公園前二百四十九年,魯國被楚國吞併,曲阜作為魯國的首都存在了七百多年。

通過對曲阜古城遺址的復原,考古學家們發現了一座東西長二千四百米左右,南北長三千四百米左右的城垣,殘牆的遺址有十米左右,城垣由若干夯土堆疊加,說明經常維修。城門外有護城河,東南西北等初都有城壕,與洙水相連。在周公廟附近的遺址中發現了夯土牆,商外有石頭砌成的臺階,臺階下面有壕溝,此處很可能是魯國的宮城。在魯國南垣東門發現了“舞雩臺”遺址,臺基為長方形,而且有上下兩層,應該是魯國舉行祭祀儀式的祭壇,而且臺基與宮城和南垣東門處在一條中軸線上,可以說設計的非常有“儀式感”。

從先秦時期的禮制建築中,談談其對政治方面有何影響?

(2)秦國的禮制建築

說完了與周天子血緣最近的魯國的禮制建築,再來談談“野蠻生長”的秦國的禮儀建築。秦國最早的都城在雍城,即今天的陝西省鳳翔縣南部,位於關中平原西部的渭水北部地區。雍城呈長方形,東西長約三千四百多米,南北寬約三千一百多米,總面積十平方米,城門外有護城河,城內中部很多大型建築。雍城最著名的馬家莊建築遺址是雍城的宗廟建築遺址,面積有數萬平方米,主殿坐北朝南,四周有迴廊,迴廊之外有用鵝卵石鋪成的散水,北邊有亭臺建築,也有散水圍繞。中庭和主殿中有各種動物祭祀坑,此處是當時秦國最為重要的禮制建築。

從先秦時期的禮制建築中,談談其對政治方面有何影響?

結語

“禮制建築”可以追溯到原始宗教誕生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可以被稱為“前禮制建築”,它是禮制建築的前身,同時也推動著禮制建築的產生和發展。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中國開始進入史前文明社會,這一時期氏族部落產生,人們之間的階級距離和貧富差距明顯,所以出現了代表一個人身份、地位、權力的禮制建築,它是原始宗教最高的發展狀態,也是奴隸制社會禮制建築的前身。

從先秦時期的禮制建築中,談談其對政治方面有何影響?

我國進入國家政權統治以後,原始宗教被髮展成了維護統治的“禮”,在國家政治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夏商周時期的建築也被稱為“禮治建築”。春秋時期周天子地位衰微,禮的作用減弱,“禮治”建築也就漸漸地變成了“禮制”建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