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华为在干什么?任总最新讲话解读三

将来相对考核最主要用于管理干部,

选拔“将军”。

我们要允许一部分部门和岗位实行

绝对考核,激发活力,加强团队协作。

新年伊始,华为在干什么?任总最新讲话解读三

个人绩效管理有两个作用,一是对过去责任结果的评价,二是对未来努力进取更要有牵引。

启示:个人绩效管理的作用,除评价以外,牵引机制尤其重要,学问在哪里,看下面的分析。

“末位淘汰制”是我发明的,我年轻时看到西点军校考核制度很好,就在我们公司全面实行,早期发挥了作用,但后来这个机制越走越僵化。现在我们要改变一下,允许一部分部门可以采用绝对考核制,但是要逐步推行,不急于大规模变化。

有些小部门可以自愿选择是否采用绝对考核,只要完成任务,就给相应额度的薪酬包和奖金包,自己内部去分配。

启示:要理解上面的讲话,对所谓绝对考核和相对考核进行说明:绝对考核,华为在进行员工考核时,采用的是第三方能独立验证的客观指标,而不用任何主观指标。比如劳动态度、工作积极性、……等这些很容易被主管和其他员工主观左右的指标一概不能用。华为前些年在15层以下员工,或23级以上的管理层全部采用绝对指标考核;只有15到22级的员工,才有主管考评和360度评估两项主观指标。实际考核多少分最后就得到多少分,只要超过基准分,就可以拿到奖励、不受处罚或末位淘汰;相对考核,则要对成绩进行排序和强制分布,分出abc,且排名较后的会被强制淘汰!是否采用何种考核,一般要根据团队、组织和岗位情况来采用。组织内部一团和气,团队缺乏拼搏意志,大锅饭倾向严重,采用相对考核,鼓励竞争,激活团队活力;团队内耗严重,合作性差,采用绝对考核,希望团队内部有更多的合作,通过把蛋糕做大,来分得更多的收益;

1、我们要把职员系统单列出来,走绝对考核的道路。

职员每三年考核一次对本职岗位的认识和理解,他要晋升就要去接受更上一级的考核,干什么考什么。更不需要考核对于公司战略的理解,泛战略考核是对人力的浪费。

职员体系要像高铁运行一样保持高速的日常运作,京广高铁途径几千个审查点才能到广州,但都是无接触的监管,只要核对几个命令是符合的,就按钮操作。

启示:职员晋升,要求和考核相应变化,华为能实现“高铁运行”式,大动态指标库,且与岗位精确对标的考核,需要长期大量的管理量化工作,才能实现。市场上的打多数公司,大都是将权力给了上级领导,由上级领导“随机”,“随意”的安排进行考核。

主官对发出的命令承担决策责任,职员对命令执行的符合度承担责任,而不是对结果负责,这就减少了沟通成本。如果总在沟通,一是延误了时间,大量资金占用,二是增加了人力编制,没有必要。

启示:考核的责任要分清,决策责任和执行责任。

相对考核是为了挤压“火车头”的管理方式,非“火车头”为什么必须要打C?有些部门每个人都干得好,还提心吊胆,不知道今年的C会落到谁头上;有些本来很优秀的员工,生完小孩回来没有岗位,就被末位淘汰了;有些岗位不是作战部队,为什么要这么大的新陈代谢?

我们不能为了僵化地在挤掉一个人,搞得每天都人人自危。

海外有位炊事员每月总收入3万多元,他在那里干了14年,尽心尽责,做饭真的好吃。我们鼓励这样,如果给炊事员相对考核,能考出“将军”来吗?考不出来。因为他永远不具备将军的底料,这就是人力的浪费。

启示:华为发展到今天,根据目前的阶段,对基层绝对考核,需要激发团队的协作,产生更大的生产力!

2、专家要循环成长,不断考核和考试,逐渐将优秀员工快速选上来,不合适的,就随之边缘化了。

如果想做专家,那你就去“烙饼”,反复考,毫不留情,专家一定要保持贡献增值。如果考不过,贡献达不到,职级就要降下去。

专家的循环不能叫末位淘汰,他们是直接作战队伍,考核只有一个达标线,但没有僵化的淘汰额度。

启示:专家的考核类似相对考核,但不是僵化的末位淘汰,只是降职级,保持压力,逼你成长!形成循环机制!专家也不能懈怠!

3、将来相对考核最主要用于管理干部,选拔“将军”。

行政干部一定要珍惜机会、尽心担责,每年必须要淘汰一部分行政干部到战略预备队去,重新找岗位。如果到内部人才市场,18级的干部只能再找到17级的岗位,那职级就降到17级,工资、股票也要降下来。这样大家才会珍惜在岗的机会,不能去混,这样带动队伍风气的改变。找不到合适岗位就回家待业。

启示:相对考核主要用于管理干部,选拔将军!残酷的丛林法则,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但也不是直接淘汰出公司,而是去战略预备队,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好,今天先分享至此,本文为系列文章,下来继续解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